第40章其他(3) - 说话的艺术 - 罗盘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说话的艺术 >

第40章其他(3)

第40章其他(3)

美国煤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工厂发生工潮,延续了有两年之久,是美国工业史上一次有名的大罢工。那时管理矿务的人,就是洛克菲勒的儿子,他为了平息工人们的怒火,和罢工运动的代表进行了一次对话。结果化干戈为玉帛,把两年来的罢工风潮完全解决了!小洛克菲勒的开场白是这样的:

“在我的一生之中,今天算是一个最值得纪念的日子。我觉得十分荣幸!因为我能够和诸位认识了,如果我们今天的聚会,是在两星期之前,那么,我站在这里,会像是一个陌生人,因为我对于诸位的认识,还只是极少数。后来,我有机会到南煤区的各个帐篷里去看了一遍,并和诸位代表做了一次私人的个别谈话;我看望了诸位家庭,会见了诸位妻儿老幼,他们对我都十分的客气,殷勤的招待,完全把我看成和自己人一般。所以,今天我们在这里相见,我们已经不是陌生的人,而是朋友了。现在,我们不妨本着相互的友谊,共同来探讨一下我们大家的利益,这会使我感到十分的高兴。”

这是一段出色的开场白,它从听众关注的焦点利益出发,是化敌为友的最佳语言艺术表现形式。假如小洛克菲勒采用的是另一种方法,与矿工们争得面红耳赤,用不堪入耳的话骂他们,或用话暗示错在他们,用各种理由证明矿工的不是,结果会如何?大概只会招惹更多的怨愤和暴行。

9即兴发挥式

1938年,陈毅率领新四军在浙江开化县华埠镇休整。当地抗日组织召开欢迎大会,陈毅被邀请上台演讲。开始司仪做介绍称陈毅为“将军”,陈毅登上讲坛,接过话头大声说:“我叫陈毅,耳东陈,毅力的毅。刚才司仪先生称我将军,实在不敢当,我现在还不是将军。当然叫我将军也可以,我是受全国老百姓的委托,去‘将’日本鬼子的‘军’。这一‘将’直到把他们‘将’死为止……”这个开场白十分漂亮。陈毅在别人语言的基础上尽情发挥,讲得自然风趣,幽默传神,活跃了会场,紧紧抓住了听众。

10自我贬低式

在一次联欢晚会上,台湾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凌峰做了一段精彩的演说,他的开场白是:“在下凌峰,我和文章不一样,虽然我们都得过‘金钟’奖和最佳男歌星称号,但我是以长得难看而出名的……一般来说,女观众对我的印象不太良好,……她们认为我是人比黄花瘦,脸皮比炭球黑。”

自我贬抑并不会被贬,还能表现出演讲者坦率幽默,机智随和。用这种方法做开场白,能博得听众的掌声。

11环境烘托式

这是利用当时当地的环境特点来渲染气氛,激发听众热情的一种说话形式。这种形式灵活生动,富于情感。但描绘的环境特点必须与主题思想相吻合,切不可牵强附会。鲁迅先生曾在厦门中山中学做过一次演讲,他开头时说:“今天我能够到你们学校来,实在很荣幸。你们的学校,名叫中山中学,顾名思义,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设立的学校。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40年,结果创造了中华民国。但是现在军阀跋扈,民生凋敝,只有‘民国’的名目,没有‘民国’的实际。”鲁迅先生从自然环境中的学校名称讲起,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名与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从而激发中山学校的师生们为完成中山先生未竟事业而奋斗的革命热情。

12借花献佛式

1952年奥斯卡颁奖大会上,最佳女主角雪莉·布丝莱由于跑得太急,在上奖台台阶时绊了一下,差点摔倒,想不到这个差点摔倒的动作却被她巧妙利用了起来。她借花献佛的第一句话是:“我经历了漫长的艰苦跋涉,才到达这事业的高峰。”在场的人都能悟到,她的话看起来是指平时的刻苦探索,但又包含了刚才差点摔倒的难堪。

13情感沟通式

选择与听众息息相关或最能为听众所接受的话题,从而引起听众与自己在感情上的强烈共鸣,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与听众属于同一层次、同一类型的场合。1944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欢度圣诞节发表的即兴讲话是这样开头的:“我的朋友,伟大而卓越的罗斯福总统,刚才已经发表过圣诞前夕的演说,已经向全美国的家庭致友爱的献词,我现在能追随骥尾讲几句话,内心感到无限的荣幸。我今天虽然远离家乡和祖国,在这里过节,但我一点也没有异乡的感觉。我不知道,这是由于本人的母系血统和你们相同,抑或是由于本人多年来在此地所得的友谊,抑或是由于这两个文字相同、信仰相同、理想相同的国家,在共同奋斗中所产生出来的同志感情,抑或是由于上述三种关系的综合。总之我在美国的政治中心地——华盛顿过节,完全不感到自己是一个异乡之客……”丘吉尔把美国总统说成是自己的朋友,短短几句话就一下子拉近了自己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14开门见山式

这是一开始说话便表明自己的观点或态度,然后进行阐述。列宁同志于1918年8月23日在阿列克谢也夫民众文化馆群众大会上的讲话是这样开头的:“今天我们党召开群众大会,主要来谈谈这一个题目:我们布尔什维克(共产党)人为什么而奋斗。对于这问题,可以做一个最简单的回答,为了停止帝国主义战争,为了社会主义。”

15因物生发式

说话人看到眼前某种物体,想到这种物体的某方面特点、特性与要阐述的道理有相似性时,很容易以这种物体作为喻体;或者反过来,看到眼前某种物体的某方面特点特性,而引申出一个话题来。某学院学生文学社团改建时,本来想叫做“五色土”文学社,并且已通知前来参加成立大会的老师了,但开会之前却又改名为“流萤”文学社。一位副教授在祝贺演讲中说得很风趣:“我本来的腹稿是按照‘五色土’打的。可进了这个大门,才知道你们社团的名字改为‘流萤’,这一来,把我事先腹稿的‘五色土’全冲掉了!”他一抬头,看见教室里的日光灯亮着,幽默而又自谦地说:“刚才几位领导同志的发言如果比作明晃晃的日光灯的话,那我下面的发言不过是夜空中偶尔一闪的流萤之光。”这位副教授巧妙地把眼前之物——日光灯,与黑板上的“流萤文学社”联系起来,发挥一番,既表示了自己的谦虚,也创造了好的氛围。

结束交谈的艺术

元朝学者陶荣仪提出文章有个“三段论”,即“凤头、猪肚、豹尾”之说。而说话与写文章一样,也需要有个“引子”、“正文”和“收尾”。在成功人士的眼里,只有把这个三个部分处理好,才能使得一次交谈有个满意的结果。否则,就有可能使交谈陷入拖沓、无味,甚至不知所云的窘境。

同作为口语活动的演说相比,交谈的结束语并不需要像演说那样追求“艺术效果”,讲究那么多的“楔子”、“噱头”、“幽默”、“出人意料”或“戛然而止”的形式。然而,交谈毕竟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交往,在社交中就应该善言谈,懂礼仪。

下面就“结束交谈艺术”的六种常用方式做一简要介绍。

1征询式

在交谈艺术中,征询式的收尾给人以谦逊大度,仔细周到和深沉老成的印象。

所谓征询式收尾,是指当一次交谈行将完毕时,主谈者可根据自己的“谈话使命”综合“交变情况”——即目的与交谈后的吻合情况——说出向对方征求意见看法、说明、要求,或建设性的建议忠告、劝诫等等。与下属交谈工作结束时,说:“你还有别的什么要求和意见吗?”“你生活上还有困难和要求吗?只要有可能,我们将尽力帮助解决……”

听者可以同样征询对方:“除了工作之外,你对我还有其他意见吗?如果现在想不起来,日后你尽管提出来,我是不会计较别人对我提意见的方式的……”“张处长,你觉得我还应该注意些什么,怎样做才好?”

如果同恋人、同学、战友和同龄人之间的交谈,双方都可以根据谈话的目的、内容、气氛而说出相应的“结束语”来收尾。“张丽,随着我们接触的增多,了解的深入,你一定在我的身上察觉出许多欠缺之处,你觉得我最糟糕的‘毛病’是什么?希望你下次开诚布公提出来。”“英子,我不懂得恋爱艺术,我只想问你一句话,在你面前的这个人,他很乐意做你一生的伴侣,不知你的想法怎样?”

运用征询式的收尾,无疑令对方听了有一种心悦诚服,倍感亲切,心心相印的感觉,从而取得关系融洽,有利于事业进展的良好效果。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