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弊案科举考场正气扬4
揭弊案科举考场正气扬4
省试在礼部贡院举行,此次萧瑀负责贡院司一干事宜,菩提负责考生的安全。
这样的安排,不难看出李世民的良苦用心,离开时,他曾语重心长的对萧瑀,“机会给你创造了,能不能把握住就靠你自己!”
“多谢二皇子殿下!”萧瑀再三感谢,“臣定当不辱使命,将考试负责好,为大唐选拔优秀人才!”
萧瑀陪着菩提巡逻,贡院很大,考场里分布着一个个单间,这样的单间相对成两排,约莫百来个。
单间里面仅有一块木板用于考生写作,紧靠着墙壁的是一块平放的大木板,约莫十寸宽,仅容一人平躺,这便是考生的床。
单间三面都是密不透风的墙壁,只有面对考官的一面是敞开的,考生一但进去,便被锁死在单间,吃喝拉撒都在里面。
考生之间无法交流舞弊,进贡院之前还有一系列的搜身工作。
萧瑀陪着菩提巡查完毕,道:长孙大人可以歇息了,我去做考前巡检!”
“考前巡检?为何不带我去?万一有人携带危险物品,若没发现,也算我的失职!”菩提道。
萧瑀高兴着,又可以和姑娘在一起多呆会儿,他本是老实人,又想到这年头老实人连媳妇都找不到,便不想说话那么直男,把姑娘吓跑。
他想到菩提或许喜欢尉迟行舟油嘴滑舌套路深那一卦的,转头便说,“我本不想累着姑娘,可姑娘非不放心,那便跟着去吧!”
说罢,还摆出一副十分无可奈何的姿态,菩提没察觉萧瑀的异常,还以为他真是不想累着自己,心里还默默感激了好一会儿。
两人走到贡院门口,来考试的书生们早已
经排成一条长龙,书生们大都穿的儒雅,有的自己背着书箱,里面当着笔墨纸砚,衣服,食物之类。
有的家庭条件好些,有书童在旁边背着
,自己只拿着个扇子摇啊摇。
紫芙在旁边笑,“小姐,现在暮春时节,天气一点也不热,这些人拿着扇子真是没事干,附庸风雅!”
菩提和萧瑀只顾着检查案几,没有人搭理紫芙说话,她顿时感到好失落,不由得想到尉迟小白,他虽然经常用胖包子来怼自己,起码也不会连说话都没人搭理。
她突然发现这个萧公子哪里都好,就是特别闷。
她不由得怀念起小姐和尉迟行舟一起办案的日子,挺有意思的。
菩提和萧瑀正式投入紧张的工作,她两人在门口摆了一张大桌子。
菩提端坐门口监督,官差念到名字,考生上前,由官差搜出书箱子内的书本,凡是带已的物品都要没收,整理在册,等他们出了贡院再一一归还。
萧瑀命人在旁边拉起一个布帘,凡是搜过书箱的考生都要进去布帘,进行二次搜身。
说来好笑,进去的考生不合格占大多数,有发现在腿上写小抄的,萧瑀命人用水给他洗干净,那人千恩万谢,只要能进门考试,不打发回去,那便是天大的恩惠。
这便是第一个考生,萧瑀埋怨,“如今的考生真是越来越滑头了!”
菩提眼看着第二个考生从布帘子里穿好衣服出来,眼色有几分释然,又有几分害怕,那考生头发倒是浓密蓬松,乌黑亮丽。
考生正准备进去考场,菩提喊,“且慢!”
萧瑀怀疑的看了她一眼,“姑娘,都检查过了,可还有什么遗漏?”
菩提对着考生说,“麻烦公子将头发解开!”
考生带着几分紧张呆立,“这是为何?”
萧瑀赶紧说,“长孙大人让你解开,你便解开,哪里有那么多废话?”
考生还没有自己动手,几个官差要上前动手,三下五除二,解开那考生浓密的秀发,一张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抄掉落下来,菩提捡起一看,写的分明是过秦论!
“很好啊!这是什么?”菩提问。
考生支支吾吾答,“小的一时猪油蒙了心,还请大人宽恕!饶了小的!小的再也不敢了!”
萧瑀因自己没检查出来,在众人面前失了面子,想立威,严肃的说,“还想有下一次?你可知唐朝律法,考试携带小抄者,轻则三年之内不能考试,严重者要坐牢!”
菩提认可,“萧大人说的极是!”
萧瑀见菩提帮自己树立威严,很是高兴,对着众考生说,“你们当中谁还有携带小抄的。自己先招供出来,否则这位考生的下场你们都看到了!本官和长孙大人绝不姑息不正之风!”
后面排队的众人眼睛看着那位考生头发散开,如同一个囚犯被人拖走,有些吓得不知所措。
还有一些胆小老实的,解开头发,交上束发的头巾,上面居然也有密密麻麻的小抄,菩提发表感慨,“视力不错,这字小的像蚂蚁,用放大镜都看不到,你不如回家去练习箭法,才不辱没阁下大才!”
“小生知错了,诚心交上小抄,表示悔过,还请大人看在小生主动交的份上,给小生一次机会!”说完,那个考生跪地磕头不止。
菩提对萧瑀道说,“萧大人,您看着办!”
萧瑀看那考生还算老实,“这次看在你主动坦白的份上,姑且让你进贡院,若进去后还不安分,大牢的门随时为你敞开!大家都听到了吗?”
“是!”众考生一起叩首谢恩。
菩提说,“都起来吧!请诸位紧记萧大人所说的话!”
一时间众人安分许多,官差上前收了各种小抄,有放在毛笔中心的纸条,有藏在食物里的,还有缝在衣服里面的。
纵然这样细心,还是有胆子大不怕死的。
他们难得遇到三年一次的春试,只要过了这次考试,最差也能当个县令,考的好的能直接进入殿试,由皇帝亲自点将,成为朝廷官员,如此大的诱惑,当然富贵险中求!
菩提和萧瑀为了考试的公平,十分细心。
检查再三,还是发现有人在桂花糕里掺杂纸条,那人理所应当的被撵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