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谁说的没证据?”夏瑶轻笑着回答。
这话吸引了重案组其他人的注意力。
抽丝剥茧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进行缜密的分析。
凶手如此小心谨慎没留下任何痕迹给警方,摆明了就是一个具有非常强反侦察意识的疑犯。
所以从案发现场勘察情况和尸检结果来看,这宗案件应该是随机连环杀人案,这一类型的案子想要在短时间内找到凶手几乎是难于登天。
夏瑶的话却给了众人新的希望。
“你是不是发现了什么?”俞洪敏忙追问。
“凶手没在现场留下线索,那我们就把继续侦查现场线索和查找凶手分成两件事情来办。”夏瑶说着,拿出了两张白纸。
一张白纸上写了她和俞洪敏的名字,另一张白纸上则是重案组剩下的其他人。
“副组长,你这是在做什么?”小王指着纸好奇地问道。
“我们的人力有限,能够分成两组进行调查已经是极限了,能不给市局添麻烦就不要随便开口调人,我的想法是,我和俞洪敏一路去追查凶手的线索,你们剩下的人继续对警方封锁的现场开展痕迹检查,越细节越仔细越好。”
“我相信‘凡接触必留痕’,凶手只是谨慎不是神仙,他做不到在出入案发现场之后还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我们没发现只是暂时的,只要人数足够、用心去找,一定能够有所收获。”
说着,夏瑶看向了小王和小李。
没有发现不仅是搜证时间过短,也因为人手不足。
夏瑶不擅长痕迹检查方面的事情,小王小李是行家里手,一听她的话就明白了她的意思。
陆商还在的时候,对于案发现场总会进行重点勘察,少则8、9人,多的时候能达到13个人挤在同一个勘察现场进行工作。
这并非故意为之,而是每个人都有不同分工,不同的任务的缘故。
如今两具尸体是在两个不同的案发现场发现的,因案件性质原因,两案并一案全部归属到了重案组的管辖范围里。
可是重案组手头只剩下10个人,还要被分成两批,对两个现场分别进行勘察,人手少了自然分摊到每个人身上的事情就多了,那样精力无法集中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忽略一些细节。
而她这么安排,就是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既然他们能够推测这一切都是幕后黑手在转移警方视野,那就不能够让恶人得逞!
重案组的人都是各级分支机构选调上来的精英,夏瑶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做到自己的要求。
经过夏瑶一番解析过后,重案组的同事们仿佛海上找到方向的小船,再次扬帆航行起来。
“副组长,你放心,我一定带领大家找到凶手的线索!”小王眼底闪耀着奋斗的火光,气势十足地承诺道。
陆商不在,就是他带领的痕检组,工作完成得可谓出色。
夏瑶点头叮嘱众人:“我知道,你们也不用着急,按照你们的步调和速度来就是了,局长那边有我来应付。至于媒体舆论想说什么,那些都是暂时的,你们不要去听也不要去想。我和俞洪敏也会尽快锁定嫌疑人,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俞洪敏也跟着说:“这种时刻我们更要团结一致,不能再打乱调查小组的步调了!”
“明白!”
这回目标明确了,大家也干劲儿十足,有商有量地走出办公?????室安排工作去了。
梁瑞正拿着一份资料路过重案组门口,发现这情况不由得走进办公室里,看到伏案的夏瑶,他上前问道:“夏法医,要不我回来帮忙吧?”
夏瑶抬头第一眼就看到了他手里那份资料。
被封条封着,表面还标注了加密,显然是送给局长看的。
她摇头说:“你在调查小组发光发热也是一样的,重案组还忙得过来。”
其实这话一点水份也没掺,梁瑞自己心知肚明。
现在的调查小组,真是恨不得把一个人掰成两个人用。
之前魏长风撬开了护士的嘴巴,起底了江市所有的暗桩,拿到了一个多达20人的名单,调查小组正在挨个地拔除抓捕。
仅仅数天时间,警方就抓获了上十人。
小到一个车站清洁员,大到某个公司的总经理,若非有人透底,没人会知道罗茜在江市这么多年,到底培植了多少人。
其他的要么是不在江市本地,要么是失联了,想要抓捕又要另费一番功夫。
梁瑞想了想问:“夏法医,你当初找局长说的就是关于审讯这个护士的事情吧?你怎么那么确定局长能让她开口的?”
“你没看过局长出的书吗?”夏瑶头也不抬地问道。
梁瑞一头雾水:“什么书?”
“说起来也有好几年了,我大学的时候就拜读过局长编撰的《刑讯大全》,我当时还以为是必读书籍。”
夏瑶根本不是确定魏长风能够让护士开口,而是知道他有这样的本事。
《刑讯大全》几乎是类似魏长风职业生涯自传的一本书。
在正式升任局长之前之前,他做了18年的一线刑侦警察,其中10年都在重要的审讯位置上发光发热。
对于审讯,他不仅拥有丰富的经验,更有毒辣的眼光和剖析犯罪心理的手段。
他是刑讯界的无冕之王,夏瑶很多手段都是从他的书里学到的。
“我都不知道有这这么一本书……”梁瑞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他读大学的时候每天忙着学习赚满学分好毕业,哪有闲情逸致读课外书。
就算是读书,看的也都是老师推荐的参考书籍,方便他们在本专业学习上更上一层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