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借尸还魂(2)
第26章借尸还魂(2)
菲利浦是由赫拉得与安顿两兄弟在1891年创立的一家荷兰电器公司。起初,它只是一家生产电灯泡的小厂,全厂20多名职工都是菲利浦家族的成员。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今天的菲利浦公司已经不仅是荷兰电子、电气工业最大的垄断企业,而且成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电子、电气工业最大的垄断组织之一。在65个国家和地区均设有子公司,200多家工厂分布在50个国家,拥有职工共计34万多名。不仅如此,菲利浦公司近些年的销售额一直居欧洲电子工业公司的首位,高达200亿美元。
人们看到了它的辉煌,却不知道菲利浦公司其实曾经历过3次生死劫。
创建之初,公司的经营相当艰难。主持公司的长兄赫拉得是一位电气工程师,但他在经营管理上却是个实实在在的“门外汉”,导致产品打不开销路,工厂连年亏损,债台高筑。
1895年,公司面临清盘倒闭之际,赫拉得将该公司让位给其弟安顿主持。安顿是个善于思考的人,而且极具经济头脑。他亲自出马进行产品推销工作,而把工厂的生产和技术管理交由哥哥负责。当他通过报刊了解到当时俄国刚开始普及电灯时,便迅速带着灯泡样品赶往俄国,反复上门走访,最终在彼得堡接到了5万个灯泡的订单。
打开俄国市场之后,安顿接着又把产品销向了其他欧洲国家。此后,菲利浦公司大步向前,到1912年,公司改名为菲利浦电器公司,不仅继续生产电灯泡,还开始生产其他电器、电讯设备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一场世界经济危机中,菲利浦没能幸免,陷入了奄奄一息的困境中。兄弟俩几经奋力撑持,才让菲利浦勉强生存下来。
正当菲利浦电器公司开始恢复元气、重振旗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很快烧到了荷兰。1940年5月,德军猛烈的轰炸让菲利浦的厂房设备所剩无几,刚接任董事长不久的布利兹·菲利浦也被捕入狱。
战后,被释放的布利兹决心率领家人及部分职工重建菲利浦家园。他大力吸收了发达国家的资本和先进技术,并根据产品分类建立了相应的生产部门,还在董事会下面成立了经理局,统一领导生产,研究新技术、新产品以及推销策略。
经过这一系列的努力,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菲利浦公司已成为荷兰的3大超级企业之一了。从20世纪70年代起,公司大量增加科研经费,发展高科技产品,以电子计算机等更新产品争占市场,用电视机、录像机等产品成功争雄电子行业。
在3次生死劫面前,菲利浦公司正是采用“借尸还魂”之计,才得以绝处逢生,并最终将名气远播全世界。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古往今来,许多成大事者都颇得“借一种旗号”施令天下的真传与实惠。众人皆知的春秋霸主齐桓公就是通过这一做法才获得其在政治与军事上的主动权。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说是运用这一谋略的又一经典范例。
曹操刚崛起时,天下主要势力各有优势:孙策凭借长江天险而固守,刘备凭借“光复汉室”而感召天下。在群雄并起的形势下,欲谋求霸业,必须创造一种独有的优势来号令天下。曹操经过比较权衡,决定以“奉戴天子”——即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作为自己的政治优势。
曹操之前,汉献帝这面“义旗”由董卓控制着。只可惜他是一个专横跋扈、滥施淫威的暴徒,没能很好地利用这一优势,很快便落得“暴尸于市”、“焚尸于路”的下场。此后,汉献帝在杨奉、董承等人挟持下离开关中。要不要趁机迎奉献帝,成了摆在曹操面前的一大问题。
经过一场激烈的争论及一番艰苦曲折的努力,曹操终于在建安六年八月将当时窘困流徙的汉献帝迎至许都,并由自己充当献帝的保护人。曹操这样做,不仅使自己获得了高于所有文臣武将的地位,而且将汉献帝变成了帮助自己发动统一战争的工具。从此,无论是征伐异己还是任命人事,他都能以献帝的名义,名正言顺地置对手于死地,给自己创造了极大的政治优势。
中国古代有一句歇后语,叫做“要想打鬼,借助钟馗”。借助钟馗打鬼,确实是一个十分高明的做法和谋略。因为鬼是怕钟馗的,因此,谁利用了钟馗,谁就掌握了打鬼的优势与主动权。这与“借尸还魂”有异曲同工之妙,曹操就是借了“天子”,拥有了号令天下的特权,为他的政治事业创造了无数便利。
球场中的还魂术
“借尸还魂”一般指处于被动或面临败局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来扭转局势,争取主动,用以实现自己的本来目的。作为一种“借不能用者而用之”的计谋,关键在善于“借尸”。但处在不利的情况下,是否有可借之“尸”,决策者必须头脑清晰,目光敏锐,善于识别,巧于利用。
在一次欧洲男篮锦标赛中保加利亚与捷克斯洛伐克男篮争夺小组出线权的关键时刻,保队妙用此计可称“一绝”。由于两队实力差不多,各有特点,当这场比赛进行到只剩下最后八秒钟时,保队只领先两分,但要保证出线必须胜捷六分。当时发球权虽然在保队手中,但谁都清楚,八秒钟内连进两球是绝不可能的。因此,观众们都为保队将失去出线权发出阵阵惋惜声。然而保队教练却面不改色,镇定自若,从容地走到记录台要求“暂停”,然后走向自己队员面授方法,似乎并不以为场上形势严峻。
暂停时间结束,比赛重新开始。捷方队员全部退守篮下,严阵以待,准备为防好最后一球作最后拼搏。没想到,保队发球后,接球的队员不是进攻捷队篮门,而是向无人防守的自己篮下飞速传递。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名保队前锋抢先接球跨步上篮,球中锣响,替捷队投中两分,双方打成了平局。这一“石破天惊”之举,使捷队队员目瞪口呆,观众多数也十分不解。
原来这是保队妙用“借尸还魂”之计,借替对方攻进一球打成平局,得到加赛五分钟的决胜期这个“尸”;然后再利用这段时间,破釜沉舟拼搏,争取净胜捷队六分,以便达到“还魂”出线的目的。在决胜期内,保队士气大振,勇猛异常,终于净胜捷队三球,如愿以偿。直到这时,观众才恍然大悟,无不为保队教练的足智多谋所折服。
汇丰“借尸还魂”化危机
“借尸还魂”用在管理上,是指利用、支配那些没有作为的势力来达到自己目的的策略。管理中往往会遇到难以驾驭的情形,这时就要寻找合适的靠山,借用他物,达到目标。下面这个故事就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关于“靠”的精彩举措。
20世纪60年代,香港的股票市场曾发生过一场巨大的股票买卖风潮,险些把资金雄厚的汇丰银行置于死地。时间刚到60年代,美国几家大公司便开始实施一项惊人的计划:垄断香港金融界,争取香港,控制东南亚。计划一出台,美国金融大亨们纷纷来到香港。作为美国“眼中钉”的香港汇丰银行,在香港有着雄厚的根基和社会基础,实际上起着香港中央银行的作用。要打跨它,谈何容易!
美国金融界人士进攻汇丰的策略其实在香港之行前夕,就已成文。他们首先大量收购了汇丰银行的股票,让其在霎时间成为人们发财的象征。接着,美国人在一两天内迅速把持有的股票向市场大量抛售,并故意造谣中伤汇丰银行。很快,汇丰银行的股票价格一落千丈,形势十分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