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浑水摸鱼
第36章浑水摸鱼
原典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译文趁敌人内部混乱,形势恶化,利用其虚弱慌乱且没有核心领导,因势利导,使他顺从跟随我。这就像《周易》随卦象辞中所说,像人随着天时吃饭入寝一样自然。
解读浑水摸鱼,原意指故意把水搅浑,趁鱼慌乱,不知所措时,趁机捕捉它。可引申为在动荡的局势下,各种力量都自然而然地被卷进混乱不堪的漩涡里。为了抓住机会扩大自己的势力,在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局面下,我们可以将那些力量暂时弱小,立场暂时不够坚定,不知依从哪方的角色顺手夺取过来。这是一种利用迷乱事态,趁对手陷入彷徨之机,坐收渔翁之利的策略。
军事作战中常用的方法是,伪装成敌兵,打入敌人内部,作为配合主力攻击的辅助手段。把水搅混了好捉鱼,把敌人的部署、计划、阵脚搞乱,好乱中取胜。
“浑水”是运用此计的必要条件。而水浑,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水原本就是浑的,己方抓住时机乱中取胜;二是水原本清,己方故意将其搞浑,达成自己的图谋。当然,后者的难度要大一些,但应用也更广泛一些。
因为施用此计代价小,又能轻易达到目的,因此此计在战争、商场、处世以及职场等领域颇受人们的关注与亲睐。
而理解此计时,应该把握以下几种含义。
一、利用混乱局面,从中渔利。在竞争中取利的办法有很多,其中,乱中取利就是较好的办法之一。因为大家都将精力用在了互相争夺之上,必然会有很多利益无暇顾及,各自也都会暴露出许多可乘之隙来。此时,便可以轻易地从中捞到各种好处。当然,动荡混乱的局面不是经常会遇到的,因此要善于把握,不能让大好机会从手边溜走。
二、以假乱真,混水摸鱼。水被搅浑之后,能见度必然变低,鱼在水中分不清方向,也更难辨清真伪。这时我们把假的伪装成真的,并将其混入真的之中,可以利用敌人的“蔽而不察”,将对自己有利的力量拉拢过来,据为己有。
三、滥竽充数。“浑水”起着隐瞒掩盖的作用,利用形式上的缺陷,管理上的漏洞来渡过难关或取得利益,也是浑水摸鱼计谋的一个内容。
当对方采用浑水摸鱼之计时,我们可采取如下防范措施加以应对:
一、保证高洁品行,出淤泥而不染。无论发生多么混乱的局面,都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这是防止对方从中渔利的有效措施。只要自己能看清事实,对方无论怎样搅扰,都只能无济于事。
二、陷入混乱时,要沉着冷静,切不可乱了方寸,胡乱瞎撞,更不可随意表态。最适宜的做法是暂时隐匿在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等到风平浪静时再现身。
三、迅速逃离险境,以防被敌“摸”去。当我们害怕被敌人捉去而隐藏起来的时候,不能只闭眼躲避,掩耳盗铃,而要认真仔细地分辨方向,发现有利地形时,要果断地逃离出去,以防陷入无法扭转的被动局面。
智慧典例
俄军假旗诱敌
军事战争中,“浑水摸鱼”既是一种实在的方法,又是一种高超的计谋运用。此谋略的诀窍在于抓机遇。即乘对方混乱、衰弱、无主之机,诱使、迫使其不得不进入我方预设的圈套,使我方获得胜利。
公元1853年至1856年间,俄国与英国、法国、土耳其、撒丁王国之间爆发了长达两年半的克里米亚战争,又称东方战争。
战争由沙皇俄国发起。俄国企图依仗其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的国际宪兵地位,利用奥斯曼帝国衰落之机,向巴尔干半岛扩张,控制黑海出口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和马尔马拉海,使黑海最终成为沙皇俄国的内海。
不巧的是,英法殖民主义者也想利用这个机会,加强对中东地区的侵略,从而扩大各自的资本市场。同时,受到英法怂恿的土耳其政府,对沙皇俄国也不甘示弱,并企图借英法之助,同沙皇俄国争夺克里米亚半岛和南高加索。各国皆有野心,蓄势待发。
1853年10月,俄土战争首先爆发。英、法和撒丁王国先后站到土耳其一方。战争初期,战斗在多瑙河流域、黑海沿岸和高加索地区同时展开。其中,最大的战役是土耳其北部黑海沿岸的锡诺普海战。在这场战斗中,纳希莫夫率领俄国海军顺利摧毁了土耳其舰队。
而俄国海军之所以能首战告捷,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了“浑水摸鱼”的战略。1853年11月中旬,土耳其海军在黑海抵抗俄国海军时处境不利,节节败退,最后只好被迫退回锡诺普湾暂避,等待英法海军救援。此时,俄国舰队司令纳希莫夫将军,巧妙地利用土耳其舰队等待英法海军救援的心理,使出了“浑水摸鱼”之计。
锡诺普海战
11月30日早上,锡诺普湾降下大雾。土耳其舰队为了防止俄国海军袭击,开始尽可能地泊近海岸。中午时分,海风吹散浓雾,海上能见度增加。土耳其舰队嘹望兵忽然发现挂着英国“米”字旗的6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张着满帆向锡诺普湾快速驶来。土耳其舰队司令奥斯曼见是英国舰队前来支援,不禁大喜,立即安排联络、部署迎接事宜。然而,12点30分,当这8艘挂着“米”字旗的战舰已经靠近土耳其舰队时,却见它们突然来了个大转向,迅速将背后黑森森的炮口对准了土耳其舰队。同时,“米”字旗落下,俄国的“十”字旗徐徐升起。密集的炮弹,一时间暴风骤雨般冲向了土耳其舰队。
奥斯曼惊恐万分,马上命令自己的舰队还击,但一切都太晚了。由于炮手不能很快到位,土耳其舰队立即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加上土耳其的16艘战舰上只有510门小口径炮弹,而俄国舰队却装备了720门,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口径、射程都超过了土军方面。因此,纵使土军方面最后还有38门炮参战,然而在滚滚浓烟中,有些炮弹甚至都打向了自己的军舰。土军主帅奥斯曼见败局已定,为了死里逃生,下令舰队奋力突围。不料,最终舰沉人亡,他自己也沦为了俄军的俘虏。
在此战中,俄军之所以能很快占得优势,就在于它采用了伪装旗帜的办法,让土军为援军的到来欣喜若狂,进而在被蒙蔽的同时彻底放松警惕。这时的俄军浑水摸鱼,在土耳其舰队分不清形势的状况下,打得主动而坚决,最终让兵力虚弱的土军遭到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