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偷梁换柱
第43章偷梁换柱
原典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译文设法频繁不断地调动和变更敌方阵容,借以促使其抽换主力。待它外实而内虚,自趋失败之时,就可以乘机击垮它。这就好像拖住了轮子,也就掌控了整个车辆的运行一样。
解读“偷梁换柱”是一种偷换概念的计策,是通过暗中变换事物的本质或内容,以达到蒙混欺骗之目的的策略。“偷天换日”、“偷龙换凤”、“调包计”都是同样的意思。“梁”,指采用粗大而坚实木料的房梁;柱,指支撑房梁的较细木料。这里用来比喻军队的主力与非主力的关系。
古代作战,双方要摆开阵式,列阵都要按东、南、西、北方位部署。阵中有“天横”,首尾相对,相当于阵的大梁;“地轴”在阵中央,是阵的支枕。梁和柱的位置往往就是部署主力部队的地方。因此,仔细观察敌方的阵容,就能找出敌军的主力所在。
一间房的梁柱被换掉,那么房子就会倒塌;同理,一支军队的主力如果被偷换,那这支军队就要垮掉。要知道,两军对垒,各有所长,有时往往是两败俱伤。但如果能用计将对方的精锐力量抽掉,使之以次充好,然后以强击弱,胜券便多了几分。
而如果是与其他部队联合作战,则可以设法多次变换自己的布阵,暗中抽出主力,用友军的部队去代替它的梁柱,这样暗中将盟友兼并过来,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一致对敌。这是“偷梁换柱”之计更深层次的含义。
因此,如何抽调和能否抽调敌方或友军精锐主力,就成为运用此计的关键。引诱,或用变换的手法(假象)迫使其自行调动,是比较好的办法。但一定要注意,调换必须在十分隐蔽的状态下进行,只有在敌人没有发现任何破绽的时候,才能实现用次要的换主要的,用假的换真的,用坏的换好的,实现自己的目的。
而当敌人施用“偷梁换柱”之计时,我们也应该提高警惕,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对。
一、处处设防,不给他人可乘之机。多元化社会的竞争特点是多极化,在这种情势下,我们除了对面前的对手要严加防范之外,对于中立者、盟友等其他力量,也要时时处处做必要的防备。做到不轻信于人,更不随便将主力托付于人,以防被人吞并或彻底消灭。
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从而让自己有强大的独立竞争能力和反抗能力,以防被人攻击。总之,要做到处处警觉、小心谨慎,为自己设立坚固的心理及物理防线。
二、严守“梁”和“柱”,及时发现,及时补救。梁和柱在战争中具有重大的作用,严密防护意义非同寻常,要让敌人不易接近或无法偷换。因此,要事先将应急措施准备好,一旦发现梁柱被人偷换,立即实施补救,挽回损失。
要做到这些,信息反馈尤为重要。我们要与自己所属的各个部位,特别是重要的部位,时时保持紧密联系,保证信息畅通,尽可能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三、陈述观点时要结论明确、表达清晰,不给他人可乘之隙。因为一旦我们的思想观点不明确或语言表达不清晰,就会给人造成含糊不清、似是而非的感觉,很容易被人故意曲解或断章取义,被人抓住把柄,偷梁换柱。因此,在应该表达清楚的地方,一定要用科学规范的语言表述,必要时还要加以解释和说明,让敌人无机可乘。
智慧典例
拿破仑巧设圈套
军争上,为了战胜敌人,运用“偷梁换柱”之计,还可以转移对方的注意力而达到己方以虚避实,隐藏主力的目的,攻其不意,从而取胜。
1799年,法国发生“雾月政变”之后,拿破仑迅速地组建了执政府。而此时的反法联盟军正从几个方向对法国本土造成威胁,尤其是在奥地利军队全面占领北意大利后,法国的处境更是岌岌可危。
拿破仑深知,这次用老办法对付十万奥军是不行的。于是他周密部署,组织了一支强有力的预备军团,并故意将它的实力透露给敌人,以诱使其做出错误的判断及作战计划。
为了让敌军对预备军团深信不疑,拿破仑采取了各种手段进行造势。他亲自给参议院写信,并在政府《通报》上发布消息,称自己决定在第戎亲自检阅预备军团。结果,为了探取关于预备军团的消息,大批间谍匆匆从欧洲各地赶来。
但他们很快就失望了。他们发现拿破仑口中的“预备军团”,不过是个毫无战斗力的“司令部”。除了刚刚招募的几团新兵外,其余尽是一些老弱残兵,抵抗力极差。这样的军队,怎么还用得着拿破仑来检阅,派个旅长检阅不就行了?
很快,关于检阅预备军团的消息不胫而走。而英德等国家都将其作为了茶余饭后的笑话,甚至连漫画家都将其收入了自己的作品中。拿破仑的预备军团给人们留下了极其不好的印象,大家因此都认定拿破仑已经没有任何军事实力可言了。
事实上,这种印象完全是拿破仑自己编造出来的,这是他为了牵制奥地利人而设置的一个圈套。奥军误认为预备军团不能对他们造成威胁,于是决定调兵南下。谁知,真正的“预备军团”早已在法国南部做好了进军意大利的充分准备。
拿破仑“偷梁换柱”的预谋,让敌军摸不准法军真正的主力在哪里,从而为自己的胜利赢得了时间和机会,实在是高明之举。
以人才制胜的美国
在当今商战中,要想取得胜利,最根本的条件是:能制造比对方更物美价廉的商品。这就需要企业具备高水平的科学技术,而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又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充分开发、吸收和利用人才成为企业制胜的法宝。
美国之所以能长期富甲于天下,除了它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之外,还因为它的科学技术在世界始终占据着领先地位,而这又有赖于它拥有一大批一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