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第28章
金睐说:“没用,丁老爷子死后,房子空着,我去周边绕好几次了。”
三叔问:“王局呢?没再打电话过来催办?”
“嗨!说起来邪性!这几天我打了好几次电话给王局,长警回回都说局长请假不在。”
这时,桌上的电话响了,分局打来的,通知各局各所,说前王林局长因腐败问题畏罪潜逃,接下去由周某代为主持分局工作,鼓励各分驻所巡警提供‘王逆’腐败线索,追查追逃。
叔侄二人傻眼!
好半晌才回神。
“得,看来孩子砸手里了,他娘找不找都没用了!想立功就去找王林。”
接下去是铺天盖地的舆论批判。
北平警察局公开王林父女的犯罪事实和逃逸情况,向全社会征集逃犯线索。
米局长大义灭亲,下令全局上下开展自查自纠,肃清巡警队伍当中的害群之马。
受伪造罚据污蔑的官太太们虽然没有如愿看到王林父女伏法,但阵仗如此之大,她们也解恨了。
于是大力称赞北平警察局清正廉明。
尤其对米局长大义灭亲的魄力致敬。
至于前段时间为白莹莹鸣不平的事情她们早抛诸脑后了,自家自扫门前雪,她们清白了,哪还肯多事管别人。
如此,米局长和米家再次破局,把王林推做替罪羊,稳定了裙体效应,避免了居仁堂参与案件。收获了大众好评。
这个结果白素宽毫不意外。
她预想过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所以留了后手。
这个时候她得立刻反击了,却偏偏孩子扯着做母亲的心。
她头一次心神不宁了,到底是先设法救孩子,还是出手反击米局长?
想到金睐带孩子的画面,她咬咬牙,选择了后者。
至少孩子在金睐手上暂时没有危险。
·
北平警察局公开抓捕王林的过程中,忽然收到一封王林的实名举报信,怒斥米局长罔顾事实栽赃陷害,细说霞公府案是受米局长授意给米慕葵伪造现场谋求脱罪。
并透漏王卉留在家中抽屉的认罪书被警察局搜查带走后没有向社会公开,原因是王卉陈述了当初被米艮莲威胁指使偷窃空白罚据的过程。
而那张罚据是跟存档的票据簿的缺页能对应上的,编号是k-12006。
与此同时,监狱里的白莹莹也申请上诉,说罚据并未销毁,当时自己将之留在家中由丁二爷保管,可以验证。
这一下牵扯出丁二爷之死,让本就流传很广的‘丁二爷是因知情太多被杀人灭口’的传言更加汹涌了。
舆情泛滥,法院不得不重新受理。
罚据从白家搜出来了,白莹莹系蒙冤失手伤人,排除蓄意谋杀的嫌疑,择日释放。
米局长溃不成军。
但对王林举报信的出现是有心理准备的,他咬死了向上边说这是污蔑栽赃——证据为王,霞公府案当时的现场照相和口供全都存档在案,与信中所言完全不符。
至于王卉偷窃空白罚据,那也是王林监守自盗的问题,不涉及上级部门。
他这种狡辩也是仗着上面有人,扶他上位的另有高人,他一旦落马,上面那位也不光彩。
所以他努力的同时,上面也在为他开脱。
只要抠住王林举报信当中的漏洞,辅以法律上的硬性规则,最终事情不了了之的可能性很大。
不过白素宽为他准备的下一个闷棍紧接着打了下来,举报信不止寄给官方,且陆续寄到了各大报馆。
北平的报馆多数不敢登载。
但上海和重庆的报馆是米局长遥控不了的。
报纸一经刊登,正如当初米慕葵利用舆情一样,民众的感情再次受媒介煽动——谁说没有白纸黑字的证据就没罪?
要不是米家指使聂文弄和王麻子诽谤,怎会一个死在米家门口,一个敲诈米家未遂而最终离奇死亡了呢?
还有那张暗娼罚据,如果只是王卉一人所为,白莹莹干嘛不砸王卉却砸米艮莲……
民意汹涌,居仁堂不得不出面了。
某重庆大要恰好来北平视察接收情况,得知此事,开会拍桌子瞪眼,怒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查!立刻!马上!迅速查!”
不仅居仁堂出动了,鉴于此案是国府接收北平以来第一个群体性案件,重庆方面非常重视,要借这个案子让北平民众见识一下党国的风清气正与雷厉风行。
于是另一拨纠风队也在北平南苑机场下飞机了。
白素宽在报纸上看到这个影响力,感到报仇快要结束了。
同时通过对金睐的持续跟踪了解,她终于想到一个救吉娃的法子。
这个法子需要一身像样的行头,她钱不凑手,竟然一时办不来。
她报仇的经费起初来自于胡筱芸那些金银首饰以及裘皮大衣,之后来自于王林的钱包,到目前已经山穷水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