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柔姐儿进宫
第97章柔姐儿进宫
薛家悄无声息地回了金陵,跟之前悄无声息地搬离贾家一样。
只不过这次,薛宝钗跟宝玉道了个别。
去金陵的路上,先坐船,后换车。宝钗的嫂子夏金桂抱怨了一路。
夏金桂是夏家这一脉的独女。原先在京都的时候,离娘家近,薛家人都让着她。如今过了重山重水,夏金桂再蛮横,加上路途颠簸,薛家人都没人搭理她。
薛姨妈跟宝钗母女俩一路无话,只不过薛姨妈是在遗憾中沉默,宝钗则是在解脱中感受着新生。
这些年,为了嫁入所谓的高门,她什么法子都用过了,好的,不好的,能上台面儿的,不能上台面儿的。结果,都是一场空。
从被风扬起的马车帘一角,宝钗看着外边掠过的山重水复,天高海阔,哪里容不得人了?
良久,薛姨妈叹了一声:“可惜了宝玉。”
宝钗想起临行前,宝玉哭得像个孩子一般说着:“林妹妹走了,你也要走?”
那一刻宝钗直想笑,她说:“是的,我也要走了。宝兄弟,你照顾好自己。”言外之意,你自己都照顾不好,你留得住谁?你的身边不会因你而聚任何人。
可惜,宝钗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已经晚了。她想跟林姑娘说声对不住了,但是她已经走远;想跟贾母道个歉,一来人多,二来老太太对薛家很淡很淡了,最终她跟着母亲薛姨妈默默地离开。
宝钗看着马车外边的江南风光,道:“并不可惜。”宝玉只是一个早年跟她做过玩伴的表亲,一个跟她各方面都截然不同的人,仅此而已。
说上话了,薛姨妈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开始絮絮叨叨起来:“你说我们宝姐儿,哪儿哪儿都不差,要样貌有样貌,要聪慧又聪慧,又善解人意,落落大方。怎么就命运多舛了呢?原本是想进宫选秀女的。银子使了不少,还不了了之了。贾珠的胖闺女,才多大,就被点了公主伴读,也不知道走了什么运。贾家也没眼力见,看以后他们找什么样儿的宝二奶奶……”
宝钗打断母亲的话:“母亲,人各有命。我们此番回金陵了未尝不是件好事儿。眼下时局看着就紧张起来了,舅舅王子腾的官都丢了。听珠大嫂子闲聊时的那口气,欠国库银子的那些官儿应该是一个都跑不了。跟咱有往来的官儿,哪个不抱团,只怕是各个儿都不清白的……”
薛姨妈笑着道:“珠儿媳妇儿的话,当炫耀听听就算了。不过是她娘家出了新贵侯爷,动不动就拿她弟弟在边疆如何英勇说事儿。”
宝钗道:“女儿觉得不尽然,珠大嫂子的话是有些道理的。珠大哥是皇上的亲信,他的口风错不了的。只怕是有场风暴在等京都的功勋世家。所以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咱们今儿远离了是非之地,将来变天下大雨的时候,也淋不着。”
“只怕此番回金陵,加上王家失势,咱在户部挂名的皇商,不久既要除名了。”薛姨妈忧心道。
“母亲休忧虑。薛家的门路也不止做皇商这一条。咱家的田宅、铺子、商户,可是遍布中原。只要收得住财,几代人都吃不完。您说呢?”宝钗道。只要把大哥薛蟠盯紧,他不坏事儿,薛家依旧是大富大贵之家。
母女俩正说着,便听到后边载着薛蟠夫妇的那辆马车里争吵了起来。只听见夏金桂尖锐的声音,“停车,停车,累死了……”
薛姨妈又叹了口气,道了句:“还是回金陵好。”谁让当时看着夏金桂是独女,将来能吃她家的独户。可人家独女自然是娇生惯养,可是磨坏婆家人了。
路过一个庄户,田边摘花的女孩甚是眼熟。宝钗想起曾经在她家住过一阵的香菱,后来被珠大嫂子要去了,又通过林家给她找到了父母。宝钗心道:香菱找回去了,真好;如今我也要回去了。
*
贾柔淑由母亲李莞带着,被皇后和越氏皇贵妃召入了宫。
凤藻宫里,皇后坐在上位,越氏皇贵妃坐在侧方。二位身后立着数位持节的宫女。
贾柔淑入宫之前,已经被母亲教导了宫中的礼仪。但见一个奶胖奶胖的小人儿,穿着意见鹅黄色的对襟小袄,跟着母亲一歪一歪地走了进来,活像只刚长出绒毛的小鹅仔儿一般。
皇后和越氏皇贵妃看着如此憨态可掬的小姑娘,都看乐了。最初听到晋王力荐一个姑娘给四公主伴读时,两位娘娘心中还在打鼓,莫不是那姑娘被晋王看中了。
当半人高的贾柔淑在两位娘娘面前,端着小胖手在那儿行礼时,两位娘娘仿佛又明白晋王要这个小姑娘进宫的用意了。这真是个看着就让人觉得喜庆的姑娘。四公主身子羸弱,若得如此可人的同龄姑娘陪伴,想是会快乐很多,就跟三公主有了越将军的女儿越古香陪伴,也慢慢走出了三天两天的头疼脑热。
皇后笑着道:“天可怜见儿的一个孩子。快让本宫瞧瞧。”
贾柔淑擡起了胖乎乎的脸。母亲李莞曾告诉过她,皇上和娘娘们是不能盯着瞧的。于是,贾柔淑拿余光迅速扫了一眼坐在上首的两位娘娘。
皇后温柔端庄,有母仪天下之相;越氏皇贵妃是个身量高挑的大美人儿,亦是面相慈祥。
两位娘娘也是打量着贾柔淑,那孩子精致得像个瓷娃娃,奶白奶白的。不过比平日里官窑烧出来的那些瓷娃娃摆件要胖一些。脸颊上的两团肉跟嫩豆腐一般,上面还染着健康的红晕。两位娘娘对她甚是喜欢。
皇后笑着道:“是个齐全孩子。”转而又对越氏皇贵妃说,“睿和肯定会喜欢她的。”
越氏皇贵妃亦是道:“跟睿和年龄相当,都是六岁,身量也差不多。两人作伴很是合适。”
皇后想着贾柔淑的父亲贾珠和兄长贾兰都中了进士,她的外祖父李守中还是国子监祭酒,书香们门第熏陶出的姑娘,定时读了很多书。
皇后问贾柔淑:“可曾读什么书?《四书》可有启蒙?”
贾柔淑道:“回禀皇后娘娘,民女略识几个字,不曾读《四书》。”
这是母亲李莞教她的答案,在外边,如非关键时刻,最好才不外露。你知道的,不需要一股脑子全倒出来,让所有人知道。一时的得失,皆看缘分;长久的平安喜乐,才是最宝贵的。
不过,贾柔淑觉得这个世界用《四书五经》来衡量一个人的才学,把有实用的医乐百工当成上不得台面的,这太偏颇了。圣人之言变不成吃的粮食、穿的衣裳、住的屋子、生病时的草药。父亲贾珠每次给她启蒙《四书五经》,提到朱圣人朱熹是怎样解读四书时,她都是脸贴桌子,头都不想擡起来。因此,贾柔淑此刻的回答,她觉得就是她来到这个世界的真实状态。
越氏皇贵妃道:“睿和身子骨弱,也不曾启蒙《四书》这些。整好两人到时候一块儿读。”
睿和公主就是四公主,她的生母已经去世了,如今养在越氏皇贵妃膝下。据说是身子骨弱,越氏皇贵妃为了废了不少心思调理。见李莞讲贾柔淑养得白白胖胖的,待其拜见皇后之后,又把她接到自己的永和宫跟她讨教育儿。
贾柔淑在永和宫见到了四公主,睿和。此时晋王、三公主、越古香都在皇家书院读书,还未归。越氏皇贵妃便让贾柔淑跟睿和公主先熟悉熟悉,她自己跟李莞叙着家常。
睿和公主其实生得挺可爱的,穿着一件绛色的团花袄子,梳着两个发髻,发髻上的珍珠还挺大的,绝对价值连城。可以越氏皇贵妃对这个养女亦是十分喜爱的。
睿和公主的教养很好,跟贾柔淑见了礼后,就拉着她的手贴心地问她外边冷不冷,要不要再加个火盆。
贾柔淑的身体底子很好,以往下雪天都在外边玩雪,手冻得跟胡萝卜似的,身上却因在外玩闹而发热。
贾柔淑拢住睿和公主的手,笑着道:“公主殿下,民女不冷。”
外边堆着厚厚的积雪,化雪天比下雪天还冷。睿和发现她的新伙伴刚刚从外边进来,手却像个小暖炉子似的。
睿和羡慕地对她道:“柔儿你的底子可真好。”
那是。贾柔淑虽然被父母取名柔淑,但是加了一个贾字,就变成了假的温柔娴淑。兄长贾兰在她小的时候还喊她“智深”。贾柔淑估摸着如此发展,长大后弄不好真的能倒拔垂杨柳了。
贾柔淑望着睿和公主。她哪儿哪儿都好,就是太瘦了,连头发都是枯黄稀疏的。一看就知道她没有好好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