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三丰诡事 - 巡河诡事 - 园中葵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科幻灵异 > 巡河诡事 >

第四百一十七章三丰诡事

施耐庵原来是罗贯中邻居的小孩,照此推算,罗贯中后来才收了他为徒。难道罗贯中不长命,所以徒弟施耐庵帮助他完成了夙愿?或许还有另外一种可能——罗贯中已经把书写好了,还没等公诸于世,便撒手人寰,施耐庵知道这本书会大火,所以据为己有。

真没想到,这些原本只记载于野史中的事,竟然有机会查明真相。

不知不觉,俩人就这么聊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听到一旁群众的咳嗽声,我才恍然大悟——四周还有七八十个围观群众。

看看时间,已经上午十点半,一个只有两颗牙的老头颤巍巍走到我俩身前:“这位英雄,眼看晌午头了,我……我这就找人准备酒菜,要么先去我家坐坐吧?”

其他人也瞪着眼看着我,反倒让我有些不好意了。

原来这老头是薛家村的村长,我知道大明朝还没有村支书,村长为一村之首。

跟着薛村长来到他家,后面跟着一群街坊们。

古代的房子十分简陋,还真是“茅舍”,相对而言,村长家的还不错,院子里有个小凉亭,村长抢先几步跑过去,用衣袖擦了擦其中个石凳。

“偏远乡村环境差,恐有招待不周,这位……这位英雄随便坐啊!”估计村长心里依旧把我当作“神明”,所以语气里带着紧张神情。

我坐下,罗贯中坐到了我对面,周围聚集着十几个街坊,所有人都咧着嘴看着我。

别扭劲儿就别提了。

一个小时后,两个蒙着头巾儿的妇女端上六盘菜,又拿来一坛子酒,村长忙给我俩倒上……又是一个多小时过去,罗贯中直接瘫软到地上,我也微微有些醉意。

大明朝喝的可都是纯粮食酒,好喝,还不上头,我心里想:在二十一世纪,这种酒想喝也喝不到。

聊天过程中,我了解到很多明朝的趣事,有些和史书上记载的一样,有的则出入很大。

村长提到了张三丰,说张三丰年轻时就是附近村子的,父母双亡后,开始一段时间靠打渔为生,村里的房子塌了后,他干脆住在了船上,听说再后来他顺着河一路向东,到了山东境内……晚上住在河边的山洞里……”

听到这里,我心中“咯噔”了一下。

“那现在呢?”

老村子苦笑着摇了摇头:“这个……这个,从朱棣皇帝开始,皇亲贵族都在找他,据说连上一任皇帝武宗朱厚照都在找他,而且几乎找了一辈子……听说前几年,有人在武夷山里看到过个仙风道骨的老头,根据描述,应该就是他。”

又是武夷山?

不知道是不是心里作用,我一下子和老眼镜说起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武夷山境内发现的奇怪古墓群联系了起来。

脱口而问:“张三丰如果活到现在,年纪不小了吧?”

老村长想了一下,才回道:“记得听村里的老人们说,建文帝时,张三丰就已经个人撑船,靠打渔卫生了,算算的话,如果……如果能活到现在,怎么也有二百多岁……”

二百岁?

我下意识地咽了两口唾沫。

即便是二十一世纪,寿命能超过一百的也是凤毛麟角,更何况是四百年前的大明朝呢?

据我所知,除了上古时期,倒是真有个长寿的人——在一百多年前,清末民国初年的中医中药学者李庆远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在世时间一共256年。

当然这都是野史记载。

李青云100岁时(1777年)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朝廷的特别奖励。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李青云一生娶过24个妻子,子孙满堂。

李生活习惯异于常人,不饮酒、不喝茶、不抽烟,吃饭定时定量,早睡早起;闲时闭目静坐,两手置于膝上,昂首挺胸,几个小时一动也不动;左手蓄长指甲,常用小竹管套在手指上保护指甲,长至六寸左右即剪下置于木匣内保存。

李死时有指甲壳一小匣;平时寡言少语,从不谈及无关的话。别人问及年龄,仅答两百多岁。究竟生于何朝、何年、何地?均无人知晓。他虽娶妻,但不同居,仅让为其洗衣、煮饭而已。

李擅长眼科和骨伤科,1820年雇用十四岁的少年向此阳为其挑药担,常年游乡治病,对富有人家收取高额药费供养全家生活。李闲时常到高桥附近穿心店约人打牌,他每次都输一百二十文左右,让牌友赢够当天饭食钱。

李对人厚道,从不发怒,故邻人多愿与之相处,均尊称他为李二老师(因曾有一个自称是他哥哥的老人从上海来陈家场探望过他)。李青云究竟有多大岁数?

至今仍是个难解的谜。据现已经掌握的资料证明,李青云至少有170岁无疑。李青云来开县后雇佣的挑药担子的少年向此阳,是现在住在长沙镇李家湾人黎广松的外公。

生于1806年,活了九十三岁,死于1912年。那时,李青云还健在。向此阳十四岁为李挑药担子,李当时像个五十多岁的老人,以此推算,至少活了170年。

他自己也承认自己并不是出生于1677年而是1736年,也就是说他活了197岁。但在1930年时成都大学的教授胡忠谦发现了他的出生“证明”,他应该出生于1677年,当时的清朝廷还为他举行了150岁和200岁的寿礼庆典。

当然对于这个叫李青云的,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这事纯属胡说,世上哪有活这么长的……也有人说,这事靠谱,理由有二,一是李青云生活年代距今挺近,而是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十分详细,甚至具体到了哪一年。

说起张三丰,那可是个风云人物。

最早是从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俗家名字张君宝,小时候在少林寺跟着一个叫绝缘和尚的人长大,后来在武当山大彻大悟,创立了武当派……

其实这些大部分都是金庸老先生杜撰的。

真实的张三丰据野史记载是个疯癫道士,有记录的文字中,他在一百三四十岁后不知所踪。

综合各类史料,大致可以确定,张三丰名全一,又名玄玄、通一,出生于1347年或者1348年。出生地一说在今天的辽宁黑山县,一说在陕西宝鸡,还有的说在福建邵武市。

据称,其人长相不凡,大耳朵大眼睛,“龟形鹤骨”,络腮胡子像钢丝一样,头上梳了个抓髻,喜欢在手中拿一方尺。无论寒暑,只穿一件百衲衣,在黄河边上四处游逛,人送外号“张邋遢”。

这张三丰平时不怎么说话,但与之讨论佛儒道三教,则侃侃而谈,“专以道德仁义,忠孝为本,并无虚诞祸福、欺诳于人。所以心与神通、神与道一,事事皆有先见之理”。

张三丰的神异之处有两点。

其一,他登山如履平地,隆冬季节躺在雪地里也可以安眠。其身体素质,在普遍不得温饱、体质孱弱的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

其二,史载朱棣继位初,他在武当山建立了几个据点,使其弟子丘玄清住在五龙,卢秋云住在南岩,刘古泉、杨善登住在紫霄。自己则在展旗峰北设观,名为遇真宫,又在黄土城建屋,名曰会仙馆,令弟子周真得看守。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可见其有些经营头脑,若活到现在,一定不会输给李一。

但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张三丰生于十三世纪四十年代,建文帝初年他已经八九十岁了。这么大年龄还能跑到深山中搞建设,着实令人惊叹。

更令人惊奇的是,“明成祖朱棣庚午,(三丰)拂袖长往,不知所在”,张三丰一甩袖子走了,不知去了那里。而此后不久,朝野上下掀起了一个寻找张三丰的热潮。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