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
021
半山“以酒会友”的新品发布会上,台下座无虚席。林珠别着镶金边的“技术顾问”名牌坐在第一排施竞宇座位右手边的位置。今时不同往日,上次两个人同时被镜头聚焦的时候还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林珠想到这就要发笑。她看向正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施竞宇,样子正经严肃,说的港式普通话带着特有的软糯尾音轻轻磨着她的耳朵。大屏幕上展示从林珠实验室里出来的数据,演示文稿的每一页右下角都大大标记着“林珠博士团队”的字样。林珠松松地坐在椅子上,眼角眉梢难掩得意,看向施竟宇的眼神温柔专注,像在看学生答辩。巨屏滚动到最后一页,一种隐晦的情愫在林珠心里咕噜噜发酵。图片里她正蹲在垄间记录数据,夏花初绽,施竞宇撑着伞挡在她头顶。他干嘛选这张照片作背景?林珠忍不住要猜。“接下来的环节,我想邀请一位真正懂得,并热爱中国风土的人共同完成。”施竞宇视线投过来,林珠下意识挺直腰板,没有人告诉她会有这样的安排。施竟宇唯一提前叮嘱的是让她务必穿上他特地叫人送给她的那件藏蓝色立领旗袍。“有请林珠博士。”施竞宇望着她发出邀请。掌声中,林珠缓缓踏上台阶,新买的高跟鞋磨着后脚跟,皮肉生疼。细细的鞋跟在光滑的台面直打滑,每走一步都要调整重心,这一脚险些踩空。“来。”三步并做两步赶过来的施竞宇已经扶住她的手臂,帮她稳住身体,用一种低沉安抚的声线说,“别怕,挽着我。”林珠抓住他的西装袖口,施竞宇的手臂坚实有力,她依言挽上,打鼓的心情立刻安稳下来。台下的目光纷纷聚焦,二人并肩站在台上,施竞宇笔挺的藏蓝戗驳领西装与林珠的旗袍相得益彰,十分养眼,台下的掌声突然带了些暧昧的起哄。林珠耳尖发烫,脸颊红起来。走到讲台中间,施竞宇轻轻将她往身边带了带。聚光灯轰然亮起聚焦到二人身上,林珠这才松手。主持人挥手示意,荧幕上「酒大师中国风土赋能计划」六个大字从土壤纹理中破土而出,字幕下面是跳动着绿色数字的虚拟看板,「首期投入50…
半山“以酒会友”的新品发布会上,台下座无虚席。
林珠别着镶金边的“技术顾问”名牌坐在第一排施竞宇座位右手边的位置。
今时不同往日,上次两个人同时被镜头聚焦的时候还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林珠想到这就要发笑。
她看向正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施竞宇,样子正经严肃,说的港式普通话带着特有的软糯尾音轻轻磨着她的耳朵。
大屏幕上展示从林珠实验室里出来的数据,演示文稿的每一页右下角都大大标记着“林珠博士团队”的字样。
林珠松松地坐在椅子上,眼角眉梢难掩得意,看向施竟宇的眼神温柔专注,像在看学生答辩。
巨屏滚动到最后一页,一种隐晦的情愫在林珠心里咕噜噜发酵。
图片里她正蹲在垄间记录数据,夏花初绽,施竞宇撑着伞挡在她头顶。
他干嘛选这张照片作背景?林珠忍不住要猜。
“接下来的环节,我想邀请一位真正懂得,并热爱中国风土的人共同完成。”施竞宇视线投过来,林珠下意识挺直腰板,没有人告诉她会有这样的安排。施竟宇唯一提前叮嘱的是让她务必穿上他特地叫人送给她的那件藏蓝色立领旗袍。
“有请林珠博士。”施竞宇望着她发出邀请。
掌声中,林珠缓缓踏上台阶,新买的高跟鞋磨着后脚跟,皮肉生疼。细细的鞋跟在光滑的台面直打滑,每走一步都要调整重心,这一脚险些踩空。
“来。”三步并做两步赶过来的施竞宇已经扶住她的手臂,帮她稳住身体,用一种低沉安抚的声线说,“别怕,挽着我。”
林珠抓住他的西装袖口,施竞宇的手臂坚实有力,她依言挽上,打鼓的心情立刻安稳下来。
台下的目光纷纷聚焦,二人并肩站在台上,施竞宇笔挺的藏蓝戗驳领西装与林珠的旗袍相得益彰,十分养眼,台下的掌声突然带了些暧昧的起哄。林珠耳尖发烫,脸颊红起来。走到讲台中间,施竞宇轻轻将她往身边带了带。
聚光灯轰然亮起聚焦到二人身上,林珠这才松手。
主持人挥手示意,荧幕上「酒大师中国风土赋能计划」六个大字从土壤纹理中破土而出,字幕下面是跳动着绿色数字的虚拟看板,「首期投入5000万」的字样旁,用极小字体标注着「含平台资源置换」。
施竞宇接过话筒,等到鼓点落定,用沉稳有力的声音缓缓开口:“从今天开始,酒大师将构建三级赋能体系助力中国的红酒产业发展。首先,是流量赋能。酒大师将于明日00:00正式开启「中国风土」专区,给予本土酒庄搜索加权。其次是技术赋能。”施竞宇调出3d模型,虚拟葡萄园里的葡萄藤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我们开发的‘风土模拟器’,输入产区光照、土壤数据,就能生成定制化酿酒方案,当然,核心算法来自林博士团队的科研成果。”
林珠微微皱了皱眉,这件事情她没参与过。
“最后,是资本赋能。”施竞宇刻意放柔声音,用更具亲和力的语调:“我们将发起‘中国葡萄酒发展基金’,每售出一瓶国产酒,就提取1元注入基金。”
台下掌声如雷。
“月初的时候我做了竞宇的专访,了解到他的国产振兴计划时心里非常触动。”主持人打起温情牌,“我好奇地问他是什么让他有这样的决心,他告诉我他遇到了一位知音,正是现在站在他身边的林珠博士。竞宇说林珠博士是一位‘伟大的葡萄酒科学家’,对中国风土的执著深深打动了他。今天我有幸见证这对黄金搭档的携手,很想采访一下林博士,您认为,对于中国葡萄酒发展最重要是什么呢?”
台下的光斑明暗交错,会场骤然安静的瞬间,很远处,有一位背着书包的女孩从人群间走过。扎着马尾辫,在明暗交界处步履轻快。
林珠忽然看见十七岁的自己站在朔方山斑驳的荒野上,外婆的头巾在深深的暮色里飘成一片灰紫色的云。飘着飘着,一簇灯光扫过她的眼角,她才回过神。
她举起话筒。
“八年前,我在波尔多读书时有天听到一个中国的交换生指着82年拉菲说:‘这是风土的终极答案。’那天晚上我想给外婆打一个电话,但是拨过去才恍然想起她已经离世多年。那天我在实验室待到很晚,对着显微镜里的葡萄细胞发呆,忽然闻到一阵若有若无的沙枣花香。哪儿来的呢?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是从哪儿来的,或许是外婆从天上洒下来的吧。于是我决定回国,投身中国葡萄酒的研究。我用了三年的时间证明,朔方紫葡萄皮中的lichenin-x物质抗氧化活性是白藜芦醇的2.3倍。但更重要的是,它与朔方山的地衣共生,形成了全球独一无二的矿物气息。这种风味密码,藏在我外婆那代人用粗布围裙兜着的马粪里,藏在窑洞冬暖夏凉的智慧里。
“前年冬天,我带着学生在零下20度的葡萄园给老藤裹草绳,手指冻到没知觉时,听见藤条在风里‘噼啪’作响,像在说‘谢谢’。去年,我再去那片葡萄园的时候,园里生气盎然,藤条又在风里‘噼啪’作响,我确定它们真的在和我们说‘谢谢’。那一刻我忽然感悟:中国葡萄酒的根,不是实验室里的精密仪器,而是人与土地之间,沉默的契约。
“我七岁时,外婆用陶瓮酿第一坛朔方紫。”她的声音有些发颤,声线却像醇厚的老酒绵长,“她告诉我,葡萄藤的根要扎进黄土层两米深,才能吸到渭河的水汽。可后来我发现,比根更深的是偏见。有人说国产酒登不了大雅之堂,有人用‘国际标准’砍断我们的藤蔓。
“‘中国风土’的标语,不是为了证明我们有多先进,而是想让全世界看见,中国葡萄的来时路,在这片土地上长出了怎样独一无二的灵魂。主持人问我中国葡萄酒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有一句小小的话:‘种下去,相信它,等它结果。’
“施先生决心振兴国产红酒,我很感激。但我更希望有一天,我们不必再说‘振兴’。当每杯酒都能坦然说‘我来自朔方山的砾石地’‘我带着敦煌壁画的飞天意趣’,当‘中国风土’不再需要用‘情怀’背书,而是成为品质的默认选项,那时的我们,才算读懂了土地的语言。”
施竞宇注意到她反复使用的“我们”,仿佛将他从商人拉入了某个共同体。
“所以,请给本土品种多一点时间!一株葡萄藤需要十年成材,一个风土认证体系需要二十年积累。不要用‘国际标准’简化我们的智慧,因为真正的风土,是外婆的陶罐,是贺兰山的风、渭河谷的雨,是千年前丝绸之路传来的葡萄种,在这片土地上写下的情书。”
林珠目光灼灼。
台下的掌声再次炸开,主持人看着时间,赶紧接过话头。
“林博士的发言令人动容!相信让在座的各位都感慨万千。是的,这种对土地的深情,正是中国葡萄酒最动人的底色。那么,趁着林博士燃起的这份热情,请竟宇再为我们带来今天的另一重惊喜!”
施竞宇眼神突然变得有些木讷,在林珠看他的时候一次又一次地躲掉了。他只是走过去抓住她的手腕,主持人渲染着气氛,荧幕上转起老虎机。
“下面,让竞宇和林博士一起揭晓我们半山‘以酒会友’的发售价格!三、二、一!”
施竞宇的手覆在林珠的手背,在准备好的按钮上重重拍下。
屏幕的数字定格下来,林珠的心跳与数字同步凝滞。
“为什么?”她转头质问施竞宇,话筒声音灭了,她的眼睛始终找不到和他的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