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
046
冷冻电镜室里,林珠站在庞大的仪器旁愁眉紧锁。屏幕显示的画面中,目标区域的图像信噪比数值远低于理论阈值,关键的蛋白-代谢物互作位点模糊不清,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林博士,”工程师的声音透过耳麦传来,“硬件自检确实没问题。问题就卡在软件底层驱动,和你们这个特殊的超低温快速冷冻制样流程的兼容性上。这个设备主要是处理标准流程下的生物大分子,像这种针对极端胁迫下瞬间捕捉植物组织特定代谢状态的‘极限冷冻法’……它可能有点‘水土不服’。这样,我现在把问题提交上去,原厂工程师应该会在48小时内联系我们。”“两天?不能快点吗?”林珠皱了皱眉,时间是他们最奢侈不起的弹药。vgg的律师函像悬顶之剑在她头顶,白皮书中最具杀伤力的“构效关系”实证,此刻却被卡在这台机器的故障里。如果在北农,这问题能很快解决。作为拥有雄厚综合实力的985院校,北农有更完善的科研配套设施。对于高端仪器,有专门的技术团队负责维护和解决各类问题。一旦设备发生故障,校内就有专家和团队可以及时介入。即使有些特别棘手的问题需要联系原厂,也会因为长期稳定的良好合作关系而得到更快捷的服务。而深创作为一个普通一本院校,甚至目前还在跻身“双一流”的厮杀中。在设备维护和技术支持方面远不及北农。即使深圳政府有的是钱投资在学校的建设上,也因为各个领域的研究起步晚,各类储备都不足。在遇到超常规的问题时总得被动等待外部支持。深圳,确实是一个赚钱效率极高的地方。但在学术发展方面,北城还是遥遥领先。“两天已经是最低时限了。”那边说。“好吧,麻烦尽快安排吧。”林珠叹了口气,切断通信。她靠在操作台边,安静的实验室隐隐能听到她胃部不适传来的空鸣。连续的熬夜和巨大的压力正在透支她的身体。就在这时电镜室的门被打开,施竞宇出现在门口。他自觉地套上了白大褂,按照林珠明文规定的实验室规范穿好手套、鞋套、护目镜,走进来。耳朵上挂着耳机,嘴巴里…
冷冻电镜室里,林珠站在庞大的仪器旁愁眉紧锁。
屏幕显示的画面中,目标区域的图像信噪比数值远低于理论阈值,关键的蛋白-代谢物互作位点模糊不清,像隔了一层毛玻璃。
“林博士,”工程师的声音透过耳麦传来,“硬件自检确实没问题。问题就卡在软件底层驱动,和你们这个特殊的超低温快速冷冻制样流程的兼容性上。这个设备主要是处理标准流程下的生物大分子,像这种针对极端胁迫下瞬间捕捉植物组织特定代谢状态的‘极限冷冻法’……它可能有点‘水土不服’。这样,我现在把问题提交上去,原厂工程师应该会在48小时内联系我们。”
“两天?不能快点吗?”
林珠皱了皱眉,时间是他们最奢侈不起的弹药。vgg的律师函像悬顶之剑在她头顶,白皮书中最具杀伤力的“构效关系”实证,此刻却被卡在这台机器的故障里。
如果在北农,这问题能很快解决。
作为拥有雄厚综合实力的985院校,北农有更完善的科研配套设施。对于高端仪器,有专门的技术团队负责维护和解决各类问题。一旦设备发生故障,校内就有专家和团队可以及时介入。即使有些特别棘手的问题需要联系原厂,也会因为长期稳定的良好合作关系而得到更快捷的服务。
而深创作为一个普通一本院校,甚至目前还在跻身“双一流”的厮杀中。在设备维护和技术支持方面远不及北农。即使深圳政府有的是钱投资在学校的建设上,也因为各个领域的研究起步晚,各类储备都不足。在遇到超常规的问题时总得被动等待外部支持。
深圳,确实是一个赚钱效率极高的地方。
但在学术发展方面,北城还是遥遥领先。
“两天已经是最低时限了。”那边说。
“好吧,麻烦尽快安排吧。”林珠叹了口气,切断通信。
她靠在操作台边,安静的实验室隐隐能听到她胃部不适传来的空鸣。连续的熬夜和巨大的压力正在透支她的身体。
就在这时电镜室的门被打开,施竞宇出现在门口。
他自觉地套上了白大褂,按照林珠明文规定的实验室规范穿好手套、鞋套、护目镜,走进来。耳朵上挂着耳机,嘴巴里说:“嗯,知道了,那今天就先这样。”
施竞宇摘下耳机,放在了门口收纳电子设备的盒子里。
“卡住了?”没有多余的寒暄,施竞宇直接切入主题。
“嗯,机器跟我的实验水土不服,要等原厂工程师的支持。关键的互作位点看不清,模型验证就缺了最硬核的支撑。”林珠试图撇去专业术语来表达困境。
施竞宇走进控制台,看着屏幕上那些波动的曲线和模糊的成像,想要理解林珠的困扰。可惜他确实不是科学家,看不懂复杂的分子式和光谱峰值。
视线从屏幕上移开,回落到林珠愁眉不展的脸上,他倒是很快读出了失落和焦灼。
他又背着手凑到仪器面前看。
“我听泽阳说你们在用一种叫‘极限冷冻法’的流程,那是什么?听说不是常规流程。”
“是,”林珠解释道,“极限冷冻法’是一种特殊的技术手段。就好比在植物面临极端胁迫时,细胞内会发生一系列快速的代谢变化,这些变化转瞬即逝。我们用超低温极速冷冻,把植物组织定格在那个瞬间,这样就能精准地研究它在特定极端条件下的代谢状态,分析它是如何应对危机的。”
“那这种‘低snr’提示意味着什么?”施竞宇指了指屏幕上的低信噪比标志。
“低信噪比提示,简单来说,就是成像系统获取的图像中,有效信号占比低,噪声干扰占比高,拍出来的照片整体很模糊,看不清主体细节一样。你看,就像这样。”林珠向他展示着成像,“图像很不清楚,关键的蛋白-代谢物互作位点被大量的背景噪声掩盖住了,这严重影响了我们后续对植物抗逆机制的研究,没办法精准地分析出其中的精细结构和相互作用关系了。”
“声音为什么会影响成像。”
“不是,我所说的‘噪声’不是听觉上的,我应该说‘噪点’才对,不好意思。”
“我懂了,干扰因素太多,导致你接收到的无效信息太多,让有效结果不清晰,不明确。”
“宇总的悟性很高。”
施竞宇欣然接受了林珠的评价,然后说:“看来这个机器不是水土不服,是信息过载了。就跟市场一样,虚假宣传、水军刷屏、无效流量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太多,淹没了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导致用户找不到真正的好产品在哪。这时候,要么就砸钱买黄金广告位强行提信噪比,要么有本事从混沌里精准地筛出金子,或者……”他凑近了,再凑近了,盯着屏幕上那模糊的图像,“让产品本身发出足够独特、足够有穿透力的信号,让噪音没法盖住。”
林珠的视线在施竞宇认真的表情上凝固。一句“让产品本身发出足够独特、足够有穿透力的信号,让噪音没法盖住”像朔方山里他的挖掘机一样,“哐——”地一声掘开了淤堵的泥流。
灵光闪过,林珠迅速转身。
独特信号、穿透噪音、掩盖不住……
几个词在她脑海中疯狂碰撞、重组。
极限冷冻法是为了捕捉什么?捕捉的是朔方紫在极端胁迫下瞬间、特异性的代谢。这种响应本身就是它在生死关头发出的最独特的求救或防御信号!那为什么这种信号被噪音淹没了?因为设备是为了捕捉常规信号设计的,但朔方紫在绝境中发出的,可能是一种非标准的、不和谐的信号。由于它不符合设备所设定的常规标准,设备就很难将其识别为有效信号,于是把它当作噪声过滤掉!
施竞宇的破局思路被她串联成一条清晰的解题链。
砸钱买广告位,强行提升信噪比,就是等待原厂调试,优化设备性能。
不行,时间不够,而且太过被动。
此路不通。
从噪音里筛金子?这要用更强大的算法挖掘现有混沌数据中的隐藏特征。
这是她之前的思路,还是不够。
让产品本身发出足够独特、有穿透力的信号。
这才是关键!
不是要去适应设备的常规性,而是要重新定义信号的独特性。
啊哈!醍醐灌顶!
林珠猛地转向控制台,手指在键盘飞舞,速度快得惊人。
“对,不是设备不够好,是我们预设的接收模式错了。”她一边飞快地操作,一边对着麦克风呼叫。
“王工!王工!还在线吗?我们方向错了!不需要等原厂了,立刻帮我做两件事:第一,把刚才所有被标记为‘高噪声’区域的原始波形数据,全部导出来,一份都不要删;第二,调用我们之前建立的‘朔方紫多重胁迫响应基因表达谱数据库’,重点关联那些在极端条件下表达量剧烈飙升或骤降的、功能未知或非主流的基因!尤其是那些编码可能参与非经典信号转导,或应激代谢物快速合成的基因产物!”她越说越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