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问得直白
第91章问得直白
转眼,已是春至。这几个月里,作坊的工作并不多。也是因为季节的缘故,就算是有岭南、南洋的大商户,到底还是没那么多生意。
整整一个冬季,除了在作坊里工作之外,顾思晓甚至都没有出过门去。
过新年时,作坊停工,花管事回了家,住在附近的扇工,也回了家。只剩像顾思晓一样,打从松江被请回来的,仍留在作坊里头。
“娘的,要是苏东家今年不像去年说的一样,找我婆娘过来作坊这头做厨娘,那我就不做了。赚得虽比松江府多,可这和家里头人分隔两地,也不是人受的……”
王大力抱怨,还没抱怨完,就被人嗤笑。
“直接就说想嫂子了吧,还家里头人?!像你还好,虽说分隔两地,可总还有个人想着,哪儿像我们,连个想的人都没有……”
一群扇工,坐在一处,说说笑笑,倒是热闹。
只是这话说来说去,就往荤话上靠了。顾思晓一个小姑娘家家的,再听下去就不妥了。
没得办法,吃了饭,就转回自己的那座小院。
苏景春虽然人没露过面,可是对她还是照顾。
作坊里只她一个女子,就直接拨给她一座小院。
甚至倒座房里还有炉灶,她就是想自己烧水做饭,都不是问题。
不比南方,过年节里是吃年糕,吃汤圆,在济南过年,吃的是饺子。
虽说都是取的团团圆圆的意思,可是却总是觉得没吃汤圆就没个年味。
顾思晓自己买了糯米面,在小倒座房里做了汤圆,端出去分吃,正好赶上苏松过来分派利是红包。
“东家说了,给各位师傅一人包个红包,祝愿大家伙来年都大发利是——顾师傅,您的红包。”
接过红包,顾思晓也端了碗汤圆递给苏松。
“东家怎么没过来?”自来了作坊,她就一直没见过苏景春,也不知他到底是在忙什么。
难道,一直是在抓那个黑衣人?也不知到底抓没抓到。
“顾师傅记挂了,东家家里有些事情,忙得很……”
苏松笑着接过汤圆,面色如常,可是顾思晓却敏感地发觉他接汤圆的手,是左手。
目光忽闪,她盯着苏松的右手看。不知是不是觉察到,苏松笑着转身,无巧不巧地就被挤过来的王大力撞上。
闷哼一声,苏松脸上虽仍带着笑,可是额上却已经冒汗。
“苏管事,”顾思晓客气地叫了一声,往前一步,正好看到他刚刚被王大力撞过的右臂,渗出一点红艳。
苏松受了伤!
她心头微惊,还想再看得仔细时,苏松已经若无其事地转身。
又笑着和众人说了几句吉利话,苏松也不说别的,拱拱手就告了辞。
在那之后,别说苏景春,顾思晓甚至连他身边的人都没见着过了。
等过完年,花管事上工后,她才在无意听说今年新年时,东家没像往年一样亲自来贺,而是让身边的几个长随来分发利是红包的。
虽然花管事只是无意中那么一说,可顾思晓却是留了神。
虽不知苏景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可顾思晓隐约觉得这一定和那个黑衣蒙面人有关。
心里翻腾,她一时希望苏景春杀了那黑衣人,一时又怕那黑衣人就这么死了,以后都找不到幕后主使。
苦苦煎熬,好容易等到春至时,她终于在作坊里见到了苏景春。
压下心头百般滋味,她只上前低声问好。
苏景春倒仍是客气,还笑着问:“顾师傅可还住得习惯?”
不过几月未见,他带回来的小姑娘居然就长成大姑娘了。
许是她本人还没发觉,可他这样突然见着,却是惊觉这姑娘居然长高了不少。
亭亭玉立,眉目如画,站在他面前,倒似那些大家闺秀一般,大方得体,没有半分小家子气,如果不是一早知道她的出身,怕他也要以为这是哪家的千金了。
想起之前曾在她身上看到的那枚扇坠,苏景春心中微动,却没有先说,只是看着顾思晓,温言道:“后日有一批竹子运过来,还要顾师傅协同花管事一起验看。”
济南虽也有竹,可是却同南方的竹又不同,始终都没办法生得那般茂盛。所以苏记每年都会从南方购回大量竹子,无形中就在成本上又增加了一笔费用。
验收原料,本就是扇师的职责,顾思晓点点头,自不会二话。
偷眼看着苏景春,虽没发现他哪里有不妥,可是不知怎么的,顾思晓越看,就越觉得他的脸色有些发白。
心里疑心他大概也像苏松一样受了伤,所以这个新年才会没有在任何场合露过脸。
只是,这话却不好问。
她正在心里盘算着该如何问这事儿,苏景春已经笑着自身后苏竹手中取过一封信来。
“对了,这里有从大西营传回来的信,是托驿站送回来的。”
大西营,心头一跳,顾思晓恨不得立刻打开看,却到底压下那份急切,把信揣进了怀里。
“东家,还有一事想要麻烦你……”把扇坠自荷包中取出,顾思晓虽然犹豫再三,却还是拜托道:“虽然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但还麻请东家帮我问一问那位薛大官人,若能帮我找到亲人,定当感恩图报。”
“是我疏忽,居然忘记此事了。”苏景春笑着点头应下,却是忽然捂住脸,重重咳了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