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花子庄扶贫
今天龙城的夜晚,注定是个不眠之夜。有惊喜,有感激,也有担忧。一下增加了上千人口,吃住等各方面,都成了问题。赵恒心烦意乱的看着有点杂乱的人群。县衙大院,成了难民收容所。赵恒虽然是一县之长,可碰上这事,也有点束手无策。一旁,麦子逗着小女孩玩。山猫则慵懒的在县衙公案上躺着。他才不管一帮人如何的喧哗,猫眼一闭坦然鼾睡。
五爷来到堂上,对赵恒说:“少东家,你是在为这些人的安置犯愁吗?”赵恒神色凝重的点点头。五爷微微一笑,“这就是小事一桩!”
赵恒看看五爷,“小事?一千五百多人,老的老小的小,人吃马喂的,要多少钱开销?五爷你不是说醉话吧?一两天好说,时间长了怎么办?”
五爷笑了笑说:“少东家,你先别急。你听我说。这一千五百人里,有三百猎户是县衙的土兵了。然后有两百位老猎户身体挺棒,可以让他们在县衙的田庄务农。还有两百多妇女,可派到龙城织造局做工。还有四百多孩童,可以集中起来,放在龙城书院习文练武。那可是我们龙城的希望啊!剩下百十来个年老体弱的,有我负责,安排到夕阳院统一有专人服侍。”
赵恒问:“他们都有各家各户,如何安排他们住宿?”五爷想了想说:“他们一共有两百多户人家,我想把他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住东面的田庄,一部分住在西边的兵营。兵营里房子多。住个一百五十户。田庄住五十户。”
“那李守备回来了怎么办?”赵恒问。
“他们回来就跟火枪队在龙山上扎营。军队扎在山上还不容易扰民!”五爷说。
麦子在一旁听着他们说话,觉得五爷说的很有道理。“五爷,我来负责照顾孤儿和老人。这十多个孤儿都养在洋行。我请保罗先生和钱师傅教他们读书。”五爷点头。
“这个孩子跟我挺亲的,我就带着她了。少爷,你就给她取个名字吧?”麦子指着正在逗山猫玩的女孩子。赵恒看了一下,顺口说:“那就叫猫咪吧!”麦子挺高兴。“好听好听!就叫猫咪!赵猫咪!”
山猫一听,不满的瞪眼睛。这是什么鬼名字啊?还进士呢!她叫猫咪?我叫啥?难不成我是老鼠?
女孩子也很喜欢这个名字。她揪着山猫的耳朵说:“大花猫,我们有一样的名字了!以后,我们就是好朋友了!”
山猫呲着牙,一脸的愤愤不平。好朋友?耳朵都要揪掉了,能好到哪里去?
天亮时,人们开始各就各位。巡捕营和火枪队在山上扩建兵营。田庄和守备老营的基建工程也同时开始了。人们忙忙碌碌的干活,心里的高兴全写在了脸上。这是在建设自己的家园,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
男人们凡是有把子力气的,都在工地上搬石头,拌泥浆,夯实地基盖房子。妇女们都聚在一起编草帘子,盖房顶用。人们齐心协力的把兵营盖建成了民居。又在空地上加盖了一些小棚子。县衙给每户人家分配了两头耕牛。又给发了农具和种子,分了田地。
没有分到田地的一部分人家,都安排到龙城里的各家店铺里做工。龙城大街上的人口一下就多了出来,市面更加繁荣了。
龙山书院加了幼稚院,一百多个龙城的孩童在里面读书识字,练武健身。麦子每天都骑着山猫去幼稚院走上一趟。那也是山猫最痛苦的事情。
一进院子,一帮小屁孩围着他,油腻腻的手在他毛上蹭啊蹭的。他烦,真的很烦!可他的麦子姐姐一点都不生气。还乐呵呵的在一旁看着。
玩够了,一群孩子在院子里围成一个大圈。麦子在圈子中间,教授孩子们唱儿歌。充满童趣的歌声,在山峦间回荡。
来往的人都驻足聆听。那歌声里,有幸福,有快乐,有明天的希望。保罗在书院的门口看着,很是感动。他是个外国人,走过的地方不少。但很少有如此充满生机的地方。
“南方的战祸似乎对这里没有一点影响?这是个挺奇怪的事情!”约瑟在一旁说。保罗说:“这就是这个民族的伟大!只要有人带好了头,什么问题都不是个问题!”保罗说。
“那勋爵大人的计划还要实施下去吗?”约瑟忧虑的问。“当然,我们是商人,总不能做赔本的卖买!”保罗耸了耸肩,手一摊。
赵恒走过来,跟保罗和约瑟打招呼。“保罗先生,我准备把火枪队扩大规模。这武器要自己装配和维修的话,可以避免很多的麻烦。”
保罗点点头,“这个想法是好的,可是这里面的技术含量比较复杂。”赵恒说:“这个我明白,我可以出资聘请几个技工。”
保罗说:“我可以向我们公司汇报一下,请公司里派几个顾问来,培训一批当地的技术工人。但如果规模太大,不知道你们的朝廷会不会反对?”
赵恒想了想,“我跟提督大人协商这个事情。我们扩大规模,是为了保境安民。现在,南方战事焦灼。我们北方又有盗匪蠢蠢欲动。我必须做到防患于未然。”
保罗同意了。赵恒笑着说:“请保罗先生参观一下我们的新龙城,看看还有哪里需要改进的。”保罗说:“在这个多事之秋,能有如此景象,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赵恒说:“我真希望能一直这样。可我非常担心眼下的时局!”
钱千毅从书院里走出来,听他们在谈话。就在一旁听了会儿。这时,他插话说:“赵知县,你不妨给蒙城提督去个公文,了解一下,现在朝廷里的近况,以及南方的战况,我们也好心里有个数。”赵恒点头,“钱师傅讲的有理,我立刻差人去办!”
赵恒跟几个人告辞,匆匆赶回县衙去。他回到衙门写了一封公文。命胡一刀带着公文骑了快马,赶往蒙城提督衙门。
麦子从书院回来说:“少爷,今年各庄的夏粮收成不错。是否可以救济一下花子庄的村民。他们刚从山里搬出来,他们的地里还没有什么收成。”赵恒说:“那是应该的,先给每户发放半个月的口粮。再往后就以工代赈,衙门口的压力也可以小些!”
衙役到新花子庄通知保长,让他组织人到县衙领取救济粮。很快人们都聚拢到县衙。麦子在旁边看着这些衣衫褴褛的人们,心里说不出来的酸楚。
虽然粮食不多,但人们是满足的。一袋粮,就是一份希望。心里踏实了,也没有恐惧。不再为生计发愁。每个人脸上都是喜气洋洋。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猫咪也排在领粮的队伍里。女孩手里拿着一个打着补丁的布袋子。麦子看到了她,感觉很奇怪。“丫头,你过来!”麦子向她招招手。猫咪迟疑了一下,还是离开队伍,走到她旁边。
“丫头,你现在是我的妹妹了。我们家不能领这个救济粮,你明白吗?”麦子耐心的跟她解释。“姐姐,我是帮奶奶领的。”她看着麦子。“你的奶奶?”麦子疑惑了。“是的,她住在龙山的尼姑庵里。”猫咪说。
“那好吧!我们家有粮食,我让你余伯用马车送粮食过去。”麦子摸摸她的头说。猫咪高兴了。“丫头,你奶奶怎么会在尼姑庵里?她是尼姑吗?”麦子问。“不是的,奶奶的头发好长好黑好漂亮的!”猫咪比划着。
麦子糊涂了,“她是你的亲奶奶吗?”猫咪摇摇头,“她来过我们庄子。给我治过病,所以我喊她奶奶。我经常给她送吃的。她教我读佛经。”
麦子笑了,“你一个小不点,你能弄到什么吃的?”猫咪比划着说:“我能弄到很多好吃的。我会爬树,采树上的小花菇,树蘑给庵堂里做汤。山里还有野菜,我每次摘一篮子送去。有时候我给奶奶煮一个鸡蛋送去。她会很高兴。但她让我不要告诉别人。”
麦子感觉很好奇,“有空你带我去看看。”那好咯,我可带姐姐你去见奶奶。”猫咪说。
这时候,人们都向麦子磕头,感谢她的施粮之恩。麦子赶忙摆手说:“我既然带你们来到龙城,就要为你们的生计负责。今后,若有什么难事急事,就找我跟县令。”众人答应了。
赵恒来到麦子身旁,笑着跟她说:“我的小家伙比我这个县令大人得民心。以后大有作为啊!”
麦子看了看他,“大少爷,我所有的一切,不还是打着你的旗号。我是县令夫人,无论我做什么,都不会忘了这身份。”
赵恒搂着她说:“我会努力的做更高的官职,你家大少爷,不会一辈子就做这个小县令了事!”麦子仰头望着他,“我相信,大少爷会做大官。高官得做,骏马得骑。会做比提督更大的官!”赵恒笑了,“借夫人吉言,希望我们梦想成真!”
李涵从外面跑来,气喘吁吁的,“不好了,城里出大事了。西城边出了一件命案,请大人赶紧过去!”赵恒说:“西城边本来就贼盗盛行。这是街头泼皮斗殴吗?”李涵摇摇头,“行凶的人已经跑了。受害人是个砍柴的樵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