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12章
魏夫人脸色惊白,即刻怒叫起来:“大胆杨筝,怎可直呼殿下名讳!”
李恪却处之淡然,直言不碍事。
魏君行请这位三皇子殿下入府。
李恪慢悠悠地往里走,很是对魏府的风物品鉴了一番,后来对端来的茶果点心又是好几句夸赞,最后才道明了来意:“本王此番,专程来谢杨娘子的。”
前因简单带过,魏府众人诧异,杨筝居然还给淑妃娘娘做过菜。
杨筝一言不发。
当时不是没听见他问“尊姓大名”,不答是觉得没必要,萍水相逢一面而已,举手之劳做两盘菜,她不稀罕什么拜谢。
但,他居然会是李恪,杨妃的儿子……
杨筝正出神,蓦地听见李恪在问她:“杨娘子,本王想请你入宫再为母妃做一次菜,不知你是否愿意?”
魏夫人唯恐她满身乡野习性,肆意言语会冲撞吴王李恪,急忙替她应承下来:“愿意!愿意!能为殿下、能为淑妃娘娘效犬马之劳,是她的福气,也是我魏家的福气!”
言罢,即催杨筝入宫。
吴王李恪的生母是杨妃,人尽皆知杨妃是前隋的公主。
杨筝想,就算没人来说合,李恪的这趟相邀,她也是不会拒绝的。
魏君行不大放心,他以为杨筝会害怕,遂请吴王准了同去,但他不便进入天子宫苑,所以会在宫城门口下,于卫所等候。
原本是要带胭脂做帮手的,胭脂伤了脸,不能同行,只好由翠浓跟着。
“翠浓,你是知事懂礼的,进到宫里,多多看顾提点着娘子。”
宫门前,魏君行下了马车,细致叮嘱了翠浓,翠浓答应得爽快。
内宫门下,李恪领杨筝下车:“杨娘子,再往前就是皇家内苑了,车马慎行,劳烦随本王走一程路。”
大唐的皇宫,宫墙很高,甬道很长。
禁中内苑,珠楼贝阙,飞檐翘角,五脊六兽,辉煌而又威严。
路过一片广阔的湖水,水波渺茫,薰风拂来,杨筝不觉停住了脚。
——好宽广的湖面。
——这样的大湖大池,洛阳宫中也曾有过吗?
李恪见她止步,折回来说道:“这是南海,再往前去是西海了。我母妃住在昭庆殿,她寝宫附近有一座望云亭,你要是喜欢看水景,晚些时候我带你去那里。”
“这是宫里最大的一片湖吗?”
“不,和太液池比真是小巫见大巫,我母妃就最喜欢太液池的风光。不过,南海连着西海,西海连着北海,北海又有水道连着东海,这几个池子加在一起,就比太液池大很多了。”
李恪想了想,又有些遗憾地告诉她:“以前,我母妃住在蓬莱殿,蓬莱殿地势高,能俯瞰整个太液池。”
杨筝不解:“那为什么要住来昭庆殿?”
李恪望她,笑了笑,凑近小声道:“我告诉你,你别告诉别人。蓬莱殿那边啊,母妃说,太过华贵奢靡了。”
这样一说,她就懂了。
坊间不少传言:当朝天子后宫中,杨妃因自知身份与别不同,为避祸端,从来就是个谨小慎微的人。
李恪举步往前走:“走吧,我带你去昭庆殿。”
杨筝转脸看看他,话到嘴边,又咽进了肚子里。
昭庆殿是一座娴静的宫苑。
李恪和杨筝在殿上等,宫人前去通传了。
杨妃本人,就像这座娴静的宫苑,她有惊鸿照影的美丽容颜,是盛开在皇城里不败的富贵花,可她举止谦和婉仪,眉眼之间沉下极致温柔。
隋朝的花,开在了李唐的皇宫中。
杨筝的心跳得很厉害。
十多年来,她就像一片孤零零的叶,知道自己所来何处,却再也无法回去,风只会卷着她在世上飘,任何一个地方都不是故乡,而今日……她见到了从同一株大树上落下的另一片叶子。
李恪拜见了杨妃,并笑语引见道:“母妃,这便是魏府的那位小娘子了,她叫杨筝。”
杨妃诧异:“你也姓杨?”
全然是忘记宫里的规矩了。
杨筝定定地望着眼前气度高华的女子,她见她眼中蓦然生起盈盈光彩,意外而欣喜呼将欲出,转瞬,那光即沉下去,淡下去了。
她不由得亦低下眼睫。
杨妃又问:“你是哪里人士?”
“回娘娘的话,我从随州来。”
“你多大了?”
“我生于武德二年。”
杨妃笑生两靥:“那你倒和我的恪儿一般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