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 定风波 - 是鹿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定风波 >

第64章

第64章

霍姨娘来看望杨筝的时候,发觉她有些郁郁寡欢。

左右拉了会儿家常,霍姨娘小心翼翼问道:“听说前些天,门房收到一封随州来的信,我今日瞧你,依稀神情倦怠,筝儿是……想家了吗?”

见杨筝迟疑未答,霍姨娘继续说道:“若是想家了,大可回去探亲,这没什么不好张口的。或担心路途中不太平,叫小郎君护送也无妨。”

杨筝微微拧眉。

霍姨娘心细如尘,恐她不愿见到归乡去了的袁小郎君,赶忙再道:“其实也不是非要你舟车劳顿赶回去的吧?长安这样繁华,不如叫人拿个信物带话去随州,请你的亲故来此做做客。”

是啊,长安这样繁华……

凤三娘却是怎么都不肯来的。

林煌要管束袁修承,轻易也不会再来。

随州不会有人来长安城。

而回去随州探亲,更是不可起的念头。君行远征,她怎么还有闲心去探亲?她要在家等他的信,等他的人。

何况,魏云意的话已说得那样难听,林、袁二人皆不是血亲兄弟,回去倒落了他口实。

杨筝轻轻摇头:“姨娘,我不是想家。乡中正是农忙时节,酒馆和药庐都离不得人,他们定也是不愿来的,不必为此费心。”

正说着话,一个叫“云锦”的婢子跑着送进来一封信,是松州来的。

见了这封信,杨筝脸上才渐渐有了些微高兴神采。

霍姨娘提着颗心问着低头认真看信的人:“怎样说?君行在松州一切可好?军务是否应付得来?那边战事、那边战事不要紧的吧?”

杨筝一边看信一边答她的话:“他说此行顺利,与家中报平安。”

“吐蕃只是陈兵不动,叫我们不要担心他。”

“松州军务并不繁琐,同僚都好相处。”

“好,好,知道这些,就知道他目前都好了。”霍姨娘悬着的心落下了,她含笑道,“这信是专门寄给你的,想是也写了些体己话,我就不在这里烦着你了。”

杨筝给她一说羞红了两分脸:“姨娘是哪里话,并没有什么……”

霍姨娘乐呵呵的,她识趣,任是杨筝再怎样留她,她还是走了。

魏君行的信,安定了杨筝的心绪。

都说七月流火,但这个七月像是着了更大的火。

胭脂心头尤其如烈火烹油烧着,家里叫人带口信来,告诉说她亲爹得了重病。她急得直哭,连忙向杨筝告假,要赶回去看爹。

杨筝知道,如胭脂这种小婢子,是家里穷打小就被卖了的,身契如今在魏府。她问胭脂:“家里还有什么人在?”

胭脂擦着泪答:“爹娘,一个姐姐,一个弟弟。”

“你在家时,爹娘对你好吗?”

“好,只是他们养不起我。卖我的时候,我娘的眼睛都哭肿了,她还偷偷攒钱给我打了个小银锁,我进府里那天塞到了我手里。”

说着就从贴身里衣里翻出那个用红绳串着的银锁,确实很小,比指甲盖大不了多少,可到底是慈母一片心。

杨筝就允准她回家去了。

之后的几日,苏舍人往魏府送来一些时鲜的瓜果。

魏云意挑了蜜瓜和葡萄,支使小奴去叫胭脂来拿去东院。

小奴回他:“胭脂不在府里头。”

魏云意侧目:“哦?杨娘子去哪了?”

“娘子哪也没去,是胭脂的爹得了急病,她每每天不亮就出门,到宵禁前才能赶回来。”

“那么东院——”

他原想问问东院伺候的人够不够用,话到嘴边,转念不如自己去瞧瞧。出其不意,才最知道其余人当差是否尽心。

正是午后时光。

中天日头热辣,东院草木葳蕤,目之所及倒是清爽。

外间静悄悄的只余下蝉鸣,一个人影也不见。

魏云意拎着一篮瓜果跨进屋门,不期然撞进一个沉静的梦中。

屋内更无声。

杨筝正在窗畔小榻上睡着,她想是自己打着扇不知不觉睡去的,团扇孤零零落在了地上。

他下意识放轻了脚步。

放下瓜果。

趋近,弯腰拾起绣绿梅的团扇。

他拿着扇子发了会儿呆,又擡眸盯着睡着的人发了会儿呆。

天气是真热啊。

一丝儿风也无。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