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本子的苦恼
最新网址:“好,非常好!”
对讲机里传来楼烨的声音,不过现场的人都没当回事,开机拍摄了两天,每次喊停都是这句话,毫无创意可言。而且大家都知道下一句会说什么。
果然接着就听到:“各部门抓紧准备,再来一条!”
其实现场拍摄的时候,再来一条不是说来就能来的,摄影、灯光,道具,包括现场群众演员的调度,主要演员的走位,都要从头开始准备,然后才能重新开始拍摄。
现场执行导演提着扩音喇叭把导演的意图重复了一遍,呼啦啦,现场的工作人员顿时忙碌起来,群众演员在副导演的指挥下一个个回到原位。
好在经过两天的拍摄大伙都习惯了,一切显得井然有序,负责拍摄同步纪录片的曾建扛着摄影机一丝不苟地记录着现场的情况。
这里是一个早已停产的钢铁厂,开机前剧组已经提前一个月在这边布置了,主要是消除现代痕迹,尽量恢复到原本的面貌。
据说这家钢铁厂就是始建于伪满洲国时期,是一家日资企业,曾经这里生产出来的钢材大都用于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场。
后来被老毛子占了以后,大部分设备都被老毛子拆了运回国。我党接手后,拆东墙补西墙,集中了当时日本人遗留下来的老式设备,一点一滴又重新攒了起来,恢复生产。不但支援了全国战场,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更别提建国后极大地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
如今这家工厂已然是完成了历史使命,寿终正寝。此时又重新回到了这家工厂刚成立之初,在电影镜头中记录曾经的沧桑,继续发挥余热。
“摄影就位!”
“灯光完成!”
“群众演员准备好了!”
“录音一切正常!”
“……”
对讲机里不停地传来各个组准备就绪的声音,一切就绪,随着场记打板,执行导演拿着扩音器,大喊了一声:“开始!”
现场顿时热闹起来,扬起的风尘伴随着蒸汽。管子里喷出着火焰,炉膛里再次燃起熊熊烈火。
不过所谓炉膛里烈火不过是现场营造出来的一种氛围,其实火光只是用橘黄的灯光来代替。
这是一个长镜头,从仰拍的镜头中看到穿着一身蓝色连体工装的仲村亨背着一个帆布包,脖子上挂着一条擦拭过汗水带有明显污渍的白毛巾从冒着蒸汽的高炉铁质扶梯上走下来。
途中遇到两个工友,工友脱帽行礼,仲村亨回了个鞠躬。走到车间门口时又遇到一群工人打扮的群众演员。
“再见!”
“再见!”
九一八之前,日本人虽然占了辽东半岛和南满铁路,但那是清政府时期割让出去的。而在东北的那些日资工厂,有点类似改开后的外商独资企业,有日本的管理层,有日本的工程师,也有大量的中国工人,虽有盘剥,但总体上来说相处还比较和谐,毕竟大家都是为了吃饭。
摄影机一直跟随着仲村亨,在穿过一个粉尘飞扬的炼钢车间时,他还用围在脖子上的白毛巾蒙住了口鼻,出来时白毛巾明显变成灰毛巾。他并不在意,只是把毛巾拉了下来,一步一步,由远及近,朝镜头走来,最后在镜头前停住,左右张望,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cut!”
“好,非常好……”
对讲机里传来楼烨的声音。
只是这次楼烨惯例说好之后,停顿了一下。正当大家屏息希望能听到一声“过了”的时候,传来的却是他犹豫的声音:“呃……休息二十分钟!”
“呼——”
大家几乎不约而同地长长泄气,休息二十分钟说明导演不满意,还是要重来。
当翻译把导演的意思传达给依旧昂首站在摄影机前的仲村亨时,这货的头顿时耷拉下来,一声不吭地朝休息区走去。
李唐和张子怡也坐在休息区里,李唐是观摩的,张子怡则带着妆。小张同学脑门光秃秃的,不太浓密的头发中分紧紧地贴在头发上,两边的头发接着两条麻花小辫从。
关键是她的脸,什么眉线、假睫毛、口红什么都没有,甚至还把她的脸用那种黯淡无光的颜料涂得更黄,咋一看就是一个面黄肌瘦的黄毛丫头。
身上穿着一件看起来灰突突没洗干净的白衬衫,衬衫软沓沓的,外面配了一件酱油色的马甲,下身则是一条遮住膝盖到小腿的蓝色裙子,只是裙子洗的有些发白了。
这样的装扮在当时的年代里叫洋学生,尤其女子还上学,说明家庭条件不错,至少中产以上。至于说裙子已经洗的发白了,只能说明当时的印染技术还不过关,加上她那蜡黄的面庞,以及略显蓬头垢面,充分说明了那个时代的状况和民生艰难,即便中产以上日子过得也并不宽裕。
就这点而言,剧组的美术设计刘卫星的工作做的相当细致。
仲村亨走进来过来,看到正在候场的张子怡露出惭愧之色,深深鞠躬道:“对不起,张小姐,给您添麻烦了!”
正坐着闲聊的两人见状连忙站起来,张子怡还有点不明所以,跟在仲村亨后面的翻译还没来得及翻译,李唐就把他的活给干了。
听完李唐的翻译,张子怡顿时展颜一笑,稍稍弯了弯腰道:“没事,这很正常。”
说着还特意做了个日本人常用的加油的手势,鼓励道:“仲村君,加油!”
“嗨!”
这句话不用翻译仲村亨就能听懂,连忙一脸受教地再次鞠躬。
小日本就是这样,表面上总是特别客气,特别诚恳,且礼数十足,但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不过张子怡倒真的不是假客气,她之所以坐的很稳且毫无怨言,那是因为这姑娘之前一直在拍王家卫导演的《2046》,拍了大半年都没拍完,这次拍完《紫蝴蝶》后还得接着再去拍,心理素质早就锻炼得很强大。所以楼烨这种跟墨镜王相比,这才哪跟哪儿呀,稳得很。
一番客套之后,大家重新坐下来,李唐特意还瞅了瞅他,只见那货坐下来后就露出一脸苦色,就这么一个镜头都反反复复拍了两天了。
别看他拍摄时态度始终非常好,勤勤恳恳的没有丝毫怨言,但是随着一遍又一遍的重来,导演又从来不给他明确信号,他也麻爪。
就比如刚刚拍的那条,他自我感觉已经非常好了,之前拍摄时出现的问题他都经过反思以后进行了规避,几乎是无懈可击,可导演依旧不满意。他现在都不知道下一条该怎么演了,总不能再重复一遍吧?
作为一个偶像出身的日本二线演员,其实他得到这个角色并不容易。日本一向仰慕西方,一线大咖千方百计想打入好莱坞,次一等的则想着如何能在国际电影节刷奖。日本虽说也出过不少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获得大奖的导演,但是毕竟是个小国,体量有限。
而目前中国看似还很落后,但近年来发展极快,且泱泱大国人才辈出,以张远、楼烨、贾科长为首的新一代所谓第六代导演崛起速度惊人,在海外佳报频传。
只是这些由于都是地下电影,有违主流意识。就好比这次戛纳电影节,刘秉监导演的《女人不哭》评价非常高,可到了国内主流媒体却鸦雀无声,顶多也就是网上报道了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