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 八零年代年少成名 - 刀尔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一十三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只脚刚踏入门内,嗖的一声,厚重的书本咣当一声砸在地上。如果再往前一点,一点砸中她的门面。

周方圆弯身捡起地上的书,是她常看的英文词典。

明明那么厚的一本,扔得倒是力气十足。

苗银玲的脸,像是失控的时间阀门,苍老很快。一头灰白的头发也懒的染了,一顶针织线帽子挡住了大把。脸皮松弛下坠,死死下压唇角周围更是滋生了无数条小纹路。

沉重,冰冷的面容,一个苛刻,眉眼写满厌恶,像英文书里描写的恶毒老巫婆。

“宋明荣有没有叫你写文章?”

周方圆距离二米位置站着,摇头。

苗银玲皱眉,“报纸,杂志上都在报道新树作文大赛,你知道吗?”

周方圆点头,她知道。

“去参加。”苗银玲语气冷硬。

“老师说我水平不够。”宋明荣的话周方圆记得,后半句是她基础功要练三年。

苗银玲听后,霍得一下站起来,眼眸微挑,目光凌厉落在周方圆身上。

周方圆的身高几乎与她持平,两人面对面站着,相互对视着。

“别忘记你答应我的事,你不用上学是为了什么,如果你只是现在换个地方学习没用的,按我必须按照我的方式来叫教你。”苗银玲视线落在周方圆手里英文词典上。

“我没忘,是你操之过急了。我不认为你比我现在指导老师优秀。”周方圆嘴角噙着一丝冷笑。

看到报纸上铺天盖地宣传新树作文大赛的宣传广告,看到那么一流大学联办,大赛评选人又是众多知名作家,文学编辑,大学教授,那么多权威部门关注着,能在面对全国征稿的文学青少年里脱颖而出,确实一个很好台阶。

苗银玲迫切的想要这个出名机会。

但周方圆很冷静,也很清楚自身的水平。外面冰冷的天气相反,新树作文大赛的启动,经过新闻,媒体报纸,杂志的大肆宣传,已经在全国范围引起了很多热爱文学青少年的关注。

苗银玲却坚决,“写一篇文章去投稿。”

“你想让我试一试?但我不会写的。老师没允许的事已经说明我水平不够。侥幸碰运气?你觉得文学奖也会是走运能获得吗?”

周方圆冷眼瞪视,“收起你那颗躁动的心,写作这条路没有捷径,也不存在侥幸和运气。我信老师,在此之前我都会按照老师说的话去做。”

没有写作的天赋?她就用刻苦,努力,勤奋,她所具备的所有走下去。

她从一开始就很清楚,选择这件事的本身就是一项长期坚持,学习。尤其在文学写作上,更注重积累,厚积薄发笃行致远。

她焦急,她也迫切,但是统统都要压下去,要忍耐,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

苗银玲被拒绝彻底,气愤的离开了。

临走却甩给周方圆一张读书单子,“水平不够那就多看多练,于蓝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就喜欢看书,一本本的,还会做读书笔记很观后感。”

留了个日期,周方圆明白这是她的作业。

坦然接受。

*

陆可为考完试时间,人奔着周方圆家就过来了,扬言说要照顾阿圆。周方圆随便他去,反正她知道,陆可为其实做事有自己的分寸。

起码不会打扰她学习。

宋明荣不会特意去教授周方圆什么写作技巧,他对周方圆说,写作最重要的写,是有倾诉欲,是你无比想要拿起笔写出来的人和事。

宋明荣还说,“国外知名大作家都说过第一稿都是臭狗.屎。”

“你的经历是你独有的,也必将成为你个人独有的写作风格。这是属于你自己财富。写作就是把曾经经历的人和事,大熔炉一样摘选需要的,创作出新的东西。”

“学习语文是基础,古话有读书千遍不如走万里路。阅读是最便利的充盈自我经验的方式。但最客观最直接的还是真实体验。走万里,我则是认为是走进群众,走进日常。写作离不开人,写作的人就要去观察人,认识各样的人,也要和那样人打交道,说说话。”

不管是宋明荣还是段立东,总喜欢谈论文学史,从他们谈论中,周方圆最深感触是他们知识庞杂,远不是自己现在能触及的。

更加具有耐心。

过年的时候,周方圆没回东山市,她留在云海市和段立东,陆可为一起过年。

最高兴的要数陆可为了,过年期间他和周方圆约定,短暂的把学习放到一边。过年就要高高兴兴的。

总不能人家欢天喜地的,自个在哪里看书做题背单词,那多扫兴啊。

周方圆说可以,反正一天到晚总不能都在玩,想看书总有时间的。

以前过年,家里都是阿姨准备年货,去市场买菜,买水果,买瓜子花生。这些事,陆可为一向不参与。

可今年周方圆在,陆可为主动请缨,年前这些事,以及大年三十的年夜饭都有他们准备。

段立东一听,大手一挥,随你们去,便彻底不管了。

段华章临近过年公司往来客户走动很多,几乎每天都有各式各样的饭局等着。夏志航更是,国内过年很多放假,但人家老外不是。人家没有过年的传统,夏志航飞国外去了。

小女儿夏佳琪也让保姆送到段立东这边。

三四岁的小孩,正是闹腾管不住的时候,家里上上下下哒哒哒一段摸索,小孩年纪小,十万个为什么已经开始了。

陆可为看到矮冬瓜就眼疼,拉起周方圆对着段立东说他们出去商场咣咣。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