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雄主的落幕 - 宋末:我要做中兴之主 - 江湖无水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321章雄主的落幕

第321章雄主的落幕沧州城头,李三郎如同标枪一般,举着望远镜看元军缓缓撤退,不禁松了口气。

济南守军被全歼,宋军趁势攻城略地,一直推进到沧州才停下。

河北地广人稠城镇密集,宋军的兵力已经不太够用,另一方面是因为元军已经重新组织起了防线。

沧州作为最前线,只有一个半残的师驻扎,并且火炮还没运上来,真打起来肯定够呛。

“老李。”邓宝走了上来,道:“后方运了一批冬衣来,将士们不怕挨冻了。”

李三郎问道:“天寒地冻的,确实够呛,朝廷也是下了血本吧?”

“不是棉衣,是羊毛衣。”邓宝说道:“说是从东海各国运来的,确实是暖和。”

邓宝掀起外套,露出里面的毛衣,道:“你摸摸看,绝对暖和。”

我怀疑你在套路我,但是我没证据。

李三郎嫌弃地收回目光,前往后勤处。

一车车的毛衣正在入库,同时另一边有军兵正在排队进取,双方泾渭分明,互不干涉。

“李师长。”运输团团长许洲说道:“今年东海各国收了许多羊毛,制成毛衣十多万套,首先给你们运来了一万两千套。”

“多谢。”李三郎拿起一套,发现确实是厚实。

许洲笑呵呵地说道:“本来,东海各国是打算以此抵扣欠账的,不过户部还是拨了款,但是验收也相当严格,质量伱绝对放心。”

许洲是个话多的,李三郎从中听到了许多消息。

比如羊毛的纺织,是皇帝指示少府改进了纺车才得以实现量产的,比如为了促进东海各国发展,陈宜中竭尽全力把纺织中心放在了谢国。

“陛下英明神武,我等才能有棉衣毛衣,无有寒冻之苦……”李三郎话未说完,就见亲卫狂奔而来。

“师长,发现皇城司密探,有万分火急的情报。”亲卫说道。

李三郎一惊,道:“人在何处?速速带我去。”

亲卫一边带路一边说道:“重伤垂死,军医正在抢救。”

到了军医营,邓宝迎了过来,说道:“只说了一句话,忽必烈病危!”

“什么?”李三郎惊讶过后,立刻传令把消息往后递。

密探冒死传递消息,十有八九不假,只是其中详情还看密探能不能救活。

忽必烈两次昏迷半身偏瘫,其实还能坚持的,只是济南大败的消息传来,立刻撑不住了。

真金立刻召回各位弟弟,诸王,宗室,以备忽必烈后事。

将近一个月,各诸侯王陆续回来,分批次觐见如同临终告别。

忽必烈大多数时间昏睡不醒,偶尔醒来也是口齿不清,不能说话,大家只能看一眼滴挤点眼泪表示下忠心。

因为真金要处理朝政,一直守在床边的是那木罕兄弟几个。

忽然,忽必烈睁开了眼睛,那木罕见到,一边令人传太医,一边请真金。

真金麾下二十万大军,加上被宋军血虐了一顿,各王子都已经熄了争位的心思,只盼着真金登基后去西方做个逍遥王。

相比直面宋国的骄兵悍将,还是西方的臭鱼烂虾好欺负,做个一辈子的快活国王其实不错。

“老四。”忽必烈的声音很小,却颇为清楚。

回光返照,那木罕不喜反悲,带着哭腔叫了一声道父汗。“莫哭。”忽必烈说道:“尔等各镇地方,想来对宋国厉害颇有感触。

老二登基后,尔兄弟当勠力同心,力保国祚不断。”

那木罕带头表态,道:“父汗放心,儿臣必然以二哥马首是瞻。”

忽必烈说道:“尔等带兵西去,各自立国,然而中原屏障不可丢,须得送回人口钱粮支持中枢抵御宋国。

宋国小皇帝年幼,怕不是有三五十年好活,尔等若不同心,西方亦是难安,此谓唇亡齿寒也!”

“儿臣省得。”那木罕应下。

这时,真金进来,一个滑跪到了床前,握住忽必烈的手叫了声父汗。

忽必烈说道:“生老病死乃是人间常事,帝王将相皆不得免,莫要如此。”

真金心中悲痛,不能言语。

忽必烈摸了摸真金脑袋,说道:“你登基后,分出一部分军兵工匠予兄弟,各自往西开国,以为中原后援。”

“儿臣一定照顾好各位弟弟,绝不亏待一人。”真金保证道。

忽必烈继续说道:“中枢多庸臣,皆可更换,然财赋之事唯有阿合马可用,当抚慰留任,不可听谗言杀害。”

真金点头,内心却不认同。

他回国接理国事后,为了朝政平稳过渡,未曾直接罢免阿合马,却也在清除其党羽,比如阿合马的侄儿吏部尚书别都鲁丁就因用人不察而去职。

以前真金就认为阿合马是奸臣,回来途中见地方民生残破,更加坚定了清除阿合马。

忽必烈也不管真金会不会做,只管说道:“济南之败甚是蹊跷,无论阿难答是否叛国,皆不可放过,当收西北于中枢治下。

乃颜叛乱,罪在不赦,从属可策反。

当今局面,非得依赖汉臣不可,朕迟迟未开科举,一为朝廷无暇顾及,二是为你留作收拢人心之用,只是科举当取蒙古学子,忠心更在才学之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