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将计就计爱之深,恨之切!
第149章将计就计爱之深,恨之切!
等到秦淮婧公布了秦昭年病重,并且入住通天阁被国师医治的消息后,夏国中人自然是觉得果然如此,但是其他国家的君主和官员贵族们就不那么觉得了。
他们认为秦淮婧这是用了下作的手段,暗算了秦昭年,让秦昭年病入膏肓,这才使她有资格继位,成为夏国新的君主。而可怜的秦昭年,则是被秦淮婧发配进入了“冷宫”。
也别怪那些官员们会阴谋论,实在是见识浅薄、又骨子里看不起女人的他们,就算是打破了脑袋想,也想不到秦淮婧竟然是依靠自己的实力上位的。
毕竟秦淮婧此生功绩卓绝,先是平定世家之乱,又解除党争之祸,推动政治改革,改进冶铁之术,改良农耕器具,推行高产良种,造纸著书,发明器物,丰盈国库……
种种事迹,早已为秦淮婧奠定了无上的威望。官员敬仰她,百姓爱戴她,而秦淮婧成为他们的领头羊,也是众望所归,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谋权篡位。
而且秦淮婧与秦昭年之间的情谊,也是他国国君和官员所意想不到的。那些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己度人,根本就想不到秦淮婧与秦昭年之间的王位交接,竟然是那样的平和,所以自然会阴谋论,自然也会看轻秦淮婧。虽然说秦淮婧这么多年发明无数,但那不过是奇技淫巧罢了,又上不得台面。赵王给诸侯封王一事,也是受大势所趋,集合诸位公子王姬的智慧于一体,秦淮婧也并不突出,可能小聪明是有,但大智慧很少。
可惜这都只是各诸侯王还有官员,给他们轻视秦淮婧而百般搜肠刮肚寻找的理由罢了,说到底他们千万般贬低秦淮婧,也都是因为他们看不起女人。
也是因为他们发自内心的轻视秦淮婧,所以在此时此刻,有些人便也起了蠢蠢欲动的小心思了。
此时,正是夏国安昭二年的八月中旬。秦淮婧念旧,所以并不愿意更换掉秦昭年拟定的年号,并且决定从今往后,都不再更改年号,至此一个朝代,便只有一个年号了,这样也方便史官记载。
如今这个时候,是到了赵国该给夏国还款的时候,也是齐国被收复了将近一年的时候。
前不久,因为赵国那边迟迟没有还款的动静,所以秦淮婧便派了使者前去照过询问。后来秦淮婧得到回信,说是赵国如今为了与姜国交战,国库空虚,并没有足够的钱财可以归还给夏国,希望夏国可以宽恕些许时候。
并且赵天子还提议,让秦淮婧拟旨出兵,与赵国一起攻打姜国,等将姜国打服打退,赵国也就腾出了手,就可以将欠夏国的钱财归还了。
听完使者传回来的话,秦淮婧直接冷笑一声,这赵天子心中打的小算盘,她又如何能够不知道呢?
这么多年,夏国在其他诸侯国安插的情报网可不是吃素的,早就已经将周家出逃到姜国的消息传递回了夏国。孟家与周家不睦,早已是结下了生死之仇,两家除了一开始齐心协力逃出夏国之后,便分道扬镳了。
逃亡途中周家保存了较强的势力,孟家就不如周家了。所以周家人举族搬迁到了姜国,孟家人则是逃往了实力稍弱一些的韩国。
周、孟二家是赵天子的眼中钉、肉中刺,但要是在这两家之中选一家,那赵天子最为痛恨的,当得属周家了。
毕竟赵天子对周家人不可谓不好,周家人世代在赵国为官,周高轩和周秦苏父子二人,更是包揽了赵天子在位期间的宰相之位,甚至于是周羽书,也被赵天子放在了将来会重用的名单之中。
但是谁又能够知道呢?被赵天子这么器重的周家人竟然会背叛赵天子,在匈奴侵犯赵国的危难之际,竟然会卷了军饷,逃离赵国,狠狠背刺了赵国一把。
可能是因为爱之深,恨之切吧,所以赵天子最先想要针对的,便是那收留了周家人的姜国。
七国联军大败匈奴之后,赵国也算是收割了一波匈奴的物资,小小的回了一口血。等到赵天子收兵回神之后,就想起了他在战争期间就打算好的事情——捉拿所有周家、孟家叛徒。
赵天子在知道周家人被姜国收留之后,立刻下诏命令姜王将周家人绑了,恭恭敬敬送回赵国,之后赵国还可以不计较他们收留周家人的过失。
但是周家人又怎么可能会坐以待毙呢?周家人本来谋略智商就不低,若不是如此,又怎么可能会盘踞赵国数百年,成为赵国的第一世家?
也就是周家人遇上了开挂的秦淮婧,这才会被秦淮婧反将一军。不过就算最后被秦淮婧反过来算计了一回,但最初秦淮婧也是真的被暗算了的。
在被姜王注意到了的那一刻,周家人又开始为自己谋算了。他们首先是上交了三分之一的家产,用来取信于姜王,随后又派出巧舌如簧的周秦苏和周羽书游说姜王,并给姜王画大饼,最后成功留在了姜国的国都,还受到了姜王的重用。
等到七国联军和匈奴的对战结束,赵天子的诏令传来之时,周秦苏正巧就在姜王的身边。
正是赶上巧了,周秦苏又开始使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给姜王分析其中的利弊,之后成功的将姜王给忽悠瘸了。
姜王见周边的夏国和齐国都在交战,也想着可以和赵国硬碰硬了。既然夏国选择了攻打齐国作为宣扬国威的方式,那姜国又为何不可用攻打赵国的方式来扬名呢?
要知道在名义之上,赵天子可比齐王要尊贵多了。被能够压夏王、齐王和赵天子一头的想法冲昏了头,姜王也就听从了周家人的建议,主动出兵攻打赵国。
出其不意之下,姜王成功拿下了赵国的一座城池,在最初尝到了甜头之后,姜王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更加坚定了攻打赵国的决心。
在之后的战役之中,姜国也是胜多败少,赵国节节败退,颓势之大,不可挽回,最后只能向之前交好的周国求援,这才和姜国僵持住了。
说来也可笑,当时赵国和周国交好,还是周秦苏牵线搭桥的呢!可惜如今赵国、周国和姜国之间的战争,却也是因为周家之人。
刚好夏国派遣使者,前往赵国索要欠款,赵天志也就瞄上了夏国这块肥肉。如今赵天子用的就是那般无赖的心态,反正他现在为了和姜国打仗,国库空的都能够跑马了,根本就拿不出钱还债。
夏国的人不是想要钱吗?行啊,那先帮他把姜国打下来再说,否则再怎么和他交涉,他也是拿不出钱的!
秦淮婧非常明白赵天子的心中所想,但也不会当场就反驳了。正好借此时机,将计就计,她原本还想着,借用外债的事情只拖垮赵国就够了。
谁能够想到,夏国打了瞌睡,就有赵国来送枕头呢?非要将光明正大攻打姜国的机会送到他们面前,此等良机,秦淮婧要是不抓住,她就是傻子了。
所以在赵国面前神色不变的秦淮婧,在细细思索了一天之后,终于给赵国的使者答复了。
秦淮婧表示,夏国愿意出兵帮助赵国攻打姜国,不过夏国选择和赵国、周国兵分两路,赵国和周国在北面迎战姜国,夏国则是在西南方向偷袭姜国。
如此腹背受敌,姜国定然反应不及,届时姜国就好拿下了。
那赵国使者得了秦淮婧的准话,心下松了一口气,也牢牢将秦淮婧所说的计策记在了心中,准备说回去给他的赵天子听,他相信赵天子一定会和他一样高兴的。
秦淮婧全程笑容和蔼可亲,最后为了保证自己话语的可信度,她还专门写了一封诏书给赵国使者,让赵国使者给赵天子送回去。
就这样,赵国使者接过秦淮婧亲笔书写的诏书,欢欢喜喜的启程开始赶往赵国。
秦淮婧等到赵国使者离开之后,脸上的笑容一寸寸变冷,冷冷吐出“蠢货”二字。
看来是她之前帮忙组建“七国联军”的事情,让众人都以为她是一个心向正统之人啊,看来他之前逼迫赵天子写封王诏书的事情,并没有他们被放在心上。
只是可惜了,轻视她秦淮婧,便要付出不可磨灭的代价……
等到赵国使者离开夏国国都的那一天,秦淮婧立刻就召见了顾玉和吕光到琅华宫觐见。
秦淮婧登基之后,并没有搬到议政殿居住,她在琅华宫住了数年,早就习惯了琅华宫的一切,并不想因为身份的转变就搬离这里。索性直接将琅华宫翻修了一下,改造了几处,就将琅华宫的偏殿当做了处理朝政的地方。
“微臣吕光/顾玉拜见王上。”被传召的二人在夏王宫门口相遇,随后就结伴而行,一起来到了琅华宫。接着在月回通传之后,齐齐进入琅华宫向秦淮婧行礼问安。
秦淮婧见二人前来,立刻拂了拂手:“不必多礼,平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