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书院
许清如的方法见效极快,江柔将手药分给绣娘之后,她们虽还没将她当成自己人,但已不像前几日那样全然排斥她,晌午用饭时,有几个还愿意跟她聊聊家常。
江柔这几日回家时的状态比第一日好上许多,许清如瞧着暂时不用担心她这边的情况,就开始了下一步的动作。
夏日里正是腌鸭蛋的好季节,她买了两罐鸭蛋和半斤红豆,做了二十五只红豆蛋黄酥,留下五只给许清婉尝个味道,其余的用油纸包了两包拎去璎华给何大掌柜。
伙计告诉她今日掌柜的在家,没来璎华,她又按伙计指的方向寻到了何宅,向门房说了姓名后,束梅亲自过来请她进去。
何大掌柜在书房对账本,见许清如来了笑意盈盈地起身,并朝束梅挥了挥手,束梅会意,自觉退下了,书房内只有何大掌柜和许清如两个人。
“阿如怎么来了?”许清如一进来,何大掌柜就看见她手里拎了俩油纸包,“专门给我送点心来了?”
“闲来无事,做了蛋黄酥,拿来给大掌柜尝尝。”许清如将油纸包放在桌上。
“嗯?你管阿云叫掌柜阿姊,却管我叫大掌柜,”何大掌柜摇着那柄双面茶花扇,故意问,“是觉得同我不如同阿云来得亲切?”
“那我唤您大掌柜阿姊?”许清如抖了下,感觉十分拗口。
“五个字,你也不嫌累,我姓何,闺名绯霜。”何大掌柜暗示。
许清如脑子转得快,一句“阿霜姊姊”脱口而出。
何大掌柜满意地点头,“这听着才顺耳嘛,说吧,找我什么事儿?”
“真是什么都瞒不过阿霜姊姊,”许清如也不跟她绕弯子了,“是为阿婉的事儿。”
“哦,毓秀书院啊。”何大掌柜动手拆了一包蛋黄酥,阿云说阿如这小丫头做饭一绝,本来她还不信,半大孩子能做出个什么,结果就这两包蛋黄酥,香味一阵一阵地往她鼻子里钻,可馋死她了。
捏起一枚蛋黄酥,迫不及待咬了一口,尝到了味儿总算满足了,“毓秀书院不收贵族女,只收平民女,阿婉有资格参加考试,你放心吧。”
“考试?”许清如此番来是想好好打听一下毓秀书院的情况,何大掌柜一开口就说到了考试,有关毓秀书院的情况她还一概不知呢,“哎等等,阿霜姊姊,你能不能从头说起,我对它可是一点都不了解,你一上来就告诉我要考试,我也听不明白啊。
何大掌柜一想,好像是这样,“行,那我从头给你讲。”
先帝延和五年,时任中书令的晋宁夫人上过一道奏疏,奏疏内陈十事,皆为天下女子请命,其中有一条就是请求先帝在各郡府设立书院,以供平民女子读书。这道奏疏与其说是上给先帝的,倒不如说是上给当时还是摄政长公主的女皇的,那时皇位上坐的人虽是先帝,但实际上军国大事几乎都由长公主裁决。
长公主很快便同意了中书令所请,召回在安南都护府的长史谢咏絮,令其主持建立书院之事。谢长史出身江南第一世家大族建宁谢氏,乃当年的“建宁双姝”之一,又曾与女皇当过同门,曾一同受教于“沂东双璧”之一颜君至颜大家门下,她来施行此事再合适不过。
谢长史接了诏令后,先在建宁,也就是现在的楚州设立了第一座毓秀书院,在此后的数十年中,毓秀书院的数量渐渐增加,而今天下九道一府,共三十二郡,每一个郡府都有一个像毓秀书院这样的女子书院。
毓秀书院每年招生一次,凡想进毓秀书院的学生都需过三关,第一关是查验身份,即学生有名有姓,身份为真且确为平民家女;第二关是面选,由毓秀书院院首谢咏絮及八大院正共同面试学生进行筛选,留下六成的学生进入第三关,即笔试关。凡进入笔试关的学生需在毓秀书院设立的临时班上足一月的课程,一月后进行考试,这一个月内老师也会对学生的为人品行进行观察,一个月后笔试与品行查考皆过关的学生便可正式成为毓秀书院的学生。
考虑到学生皆为平民女子,恐负担不起束脩,所以像毓秀书院这样的学院都是免除束脩的,不仅免除束脩,连院内所穿的衣物、学习的笔墨纸砚和读本以及在院内的饭食都由书院统一提供。<
除此以外,为了鼓励平民女子入学,朝廷为每个学院统一提供三项贴补,第一项是廪食补,这一种补贴是为家中极度困难的学生所设,一年发放一次,每次都需进行资格查验,若家中确实困难,每岁末学生可领一两银子加一斗米,一院二十个名额;第二种补贴是励志补,也是为家中困难的学生所设,不过需要按照岁末末考的成绩排名领取,一院三十名,每生岁末可领两斗米加二两银钱;第三种为面向所有学生的奖学银,也是一岁评一次,按岁末成绩排名领取,每生领两斗米加三两银,一院二十名额。以上三奖可重叠。
听着听着,许清如觉得不大对,这不就是前世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以及贫困生补助吗?
她细思极恐,“阿霜姊姊,这什么什么补贴,是谁想出来的啊?”
“晋宁夫人啊。”说话间,何大掌柜已经吃了三枚蛋黄酥,“哎呦喂,阿如你这蛋黄酥怎么做的啊,可太好吃了吧,不行不行,我不能再吃了,”她左手摸摸自己的肚子,默默收回去拿第四枚的右手。
怎么又是晋宁夫人?许清如直觉这位晋宁夫人的来历非同一般。
“哎!阿如,你想什么呢?”何大掌柜一抬头看见许清如在发呆。
“哦,我在想,”许清如巧舌如簧开始胡编乱造,“不是说书院里都是平民女子吗?万一这些女学生学了一段时间家里不让学了,让她们回家嫁人可怎么办?”
何大掌柜用手帕擦擦书,说道,“你说这个啊,陛下她们早就想到了啊,所有进书院学习的女学生,朝廷都会与其家中签订一份契约,你知道学院的学习年限是三年吧,契约中会规定,在这三年里,女学生的家中可免赋税,但若是提早让学生退学,则需连续三年向朝廷上缴双倍赋税。”
这条规定再次刷新了许清如对今上和晋宁夫人的认知,能够顺利在这样的时代推行此种国策,这二人都不是一般人。
“那考试会考哪些内容?”许清如本来想问有没有什么参考书之类的,想到这不是她那个世纪,教辅行业应该还没那么发达。
“这我就不知道了,我那个时候教的是《三字经》,考的也是《三字经》,左右都是看那一个月教些什么,考试也便考些什么。”何大掌柜安慰道,“我观你家阿婉是个有根基的,应该能过。”
“根基倒是有些,《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这三本我都给她口授完了,最近一阵子在教《论语》,如此说来笔试倒是不怕,可我还是担心那第二关面选。”别的不怕,她觉得许清婉有些怕生。
“这倒无需担心,所谓面选,不过是问几个问题,只要家世清白没有作伪,且这里正常,都可以过的。”何大掌柜点了点脑子。
原来是测智力啊,那她对她家阿婉可有信心了,那小丫头几乎过目不忘,这智力绝对没有问题。
“如此一来我也放心了,不知何时报名啊?”许清如又问。
“每年报名的日子是一样的,都在七月十五,离现在也就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可以回去好好准备了。”何大掌柜对她眨眨眼,“过几日我去拜访一下谢院首,探探她的口风,看看今年是不是也这个日子。”
“阿霜姊姊和谢院首很熟吗?”
“谢家跟璎华定了一扇双面绣的屏风,你阿娘画了样子,我明儿送去让谢家看一下。”
“那先谢过阿霜姊姊了。”许清婉一人在家,许清如不放心,便先告辞走了。
许清如到家之时,许清婉正在树下画土练字。
“阿婉过来,”许清如站在门前招手。
许清婉见状放下树枝跑过去,“阿姐,你怎么站在门口不进来啊?”
“走,我们上街去买东西。”许清婉长这么大还没在纸上写过字,进了书院是正儿八经要用笔墨纸砚的,许清如打算提前让她习惯一番。
“阿姐,怎么又要买东西?我们的银子够吗?”许清婉知道来楚州不过一旬,家中已花费了好几百两银子。
“你就放心吧,家中的银钱还够我们在楚州生活个几年,阿娘去了绣坊每月不仅有工钱,绣品还有提成,等你去毓秀书院的事儿办好了,阿姐也出去找活儿。”
许清如这话倒不是安慰许清婉,她们来楚州总计花了近三百两,房租是大头,手中的余钱加起来还有近一千两,其中有何大掌柜付的双面绣定金五百两,如今余下两百两,后来何大掌柜又给她们结算了五百两,一共是七百里,再加上那次出门卖草药,莫名其妙救了个少年,从他那里得了一百八十两,还有何掌柜给双面茶花绢扇的三十两,除此以外还有何掌柜的一枚玉镯以及少年给的血纹玉佩。
这两样玉器绝对是不可轻易拿出来当掉的,不过银钱也够了。
“阿姐,我可以进书院吗?”许清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