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还乡 - 大晋缠花娘 - 枕宋观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晋缠花娘 >

第91章还乡

大晋的官员一年一小考核,三年一大考核,若每一次都合格,即可升迁,方慎道在江宁郡守的位置上待了六年,次次考核皆为合格,但一直没有挪动,不说升官,连平迁都不曾,他一度怀疑女皇陛下想让他在江宁郡守这个位置上干到年老致仕。

江宁郡地处江南,为大晋第一等的大郡,按说江宁郡守这个位置是个人人做梦都想要的位置,但只有真的坐上去才知道内里有多少弯弯绕绕。

因为江宁郡府的郡府楚州,是留都。楚州虽为郡府,在江宁的辖区之内,但楚州留都的地位注定它与别个郡府不同。楚州为上州,刺史为从三品,郡守为正三品,他在品级上压了刺史一头,可楚州属于陛下直管,他这个郡守最多只起到督察的作用,所以一直以来他这个江宁郡守和唐继尧那个前楚州刺史的关系都十分微妙。

明面上唐继尧恭恭敬敬地听他的辖制,背地里大肆招揽门客幕僚,时不时蹦出来跟他分庭抗礼一下,要不然唐继尧联合江宁郡都尉曹谅全谋反,他也不会过后才得到消息。

好在除了楚州,其余的扬州、镇州、苏州、秣州四州刺史是个拎得清的,没跟唐继尧站一条道,所以他这个江宁郡守当得还算顺畅,但也仅仅是顺畅而已。方慎道任江宁郡守的时候正值壮年,男儿壮年谁还能没点抱负,六年的时间里,早就被磨得心如止水。

唐继尧谋反的时候,他觉得他完了,明面上他可是唐继尧的直属上峰,下面的人谋逆,他还能跑得了?结果女皇陛下没追究他的责任,还从长安传来口谕安慰了他一番,新换的楚州刺史大概是被女皇敲打过,不像唐继尧似的阳奉阴违,方慎道想着,也罢,就这么平平淡淡地替陛下守着江宁郡也挺好的。

等到他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以后,咸安郡君给他透露了陛下要调他回京任职的口风,不过官职品级可能不会往上升,也就是说不会超过正三品。

可那是京官啊!帝都长安,天子脚下的正三品和正三品的地方官能一样吗!明里是平迁,实则是高升!

方慎道看着眼前笑咪咪向他道喜的咸安郡君,心中明了,他能调到京城,五分是因为他六年来兢兢业业,还有五分恐怕就是因为徐康郡主母女了。

徐康郡主母女为功臣之后,但说到底翊王府只剩下了这母女三人,陛下记着姜家的功,太子殿下也记着姜家的功,他们在位时或许可保翊王府门楣光耀,那么百年之后呢?<

所以陛下与其说升的是他的官位,不如说是要将胜州方氏和京兆李氏绑到翊王府这条船上去当徐康郡主母女实打实的后盾。

闻弦歌而知雅意【1】,方慎道郑重向许清如揖手以谢,“多谢郡君。”

关于方慎道调任京官这件事,谁都比不上方玉瑶来得兴奋。本来她知道许清如封了郡君,还颇有些怅惘,京中御赐翊王府,日后许清如是要住在京城的,她就失去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好伙伴,为此闷闷不乐了许久,等到许清如带着礼物和消息来到春水居时,她着实激动得一蹦三尺高,额头结结实实嗑在了门框上。

“嘶——”许清如看着都替她疼。

诏书下来恐怕要等到年后,但这不妨碍方玉瑶从现在开始就收拾行李,兴冲冲地购置一大堆给外翁阿婆阿爷阿奶阿舅阿婶阿姐阿兄们的土仪,然后被李夫人紧急叫停。

“你看看现在才几月!”李夫人看着春水居一水儿的吃食两眼发黑,“还有小半年呐!你这些东西捂着小半年不得长出毛来!是想毒死谁呐!”

方玉瑶光顾着高兴,忘了吃食是不能放的,尤其现在天热,放个几日就生味儿,“那,那怎么办?”她急忙向阿娘求助,阿爹一向不许铺张,要是知道她买了一堆东西还吃不完,不得把她皮扒了!

李夫人气归气,自己放养出来的女儿还是得给她收拾残局。于是在郡守府摆了个避暑宴,说是给徐康郡主母女接风,将帖子亲自送到景德殿。姜柔则带着许清如和许清婉赴宴,楚州各家官员家眷闻风而动,来了不少夫人娘子贵女,方玉瑶买的那些土仪可一点都不土,既然是送阿翁阿婆他们的,自然都是上好的,用来充当宴席上的糕点一点也不赖。

许清如坐在凉风习习的水榭中,吃着冰镇的果子,对李夫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法子也亏得她能想出来。

赴完宴,吃完果子,就该启程去平安镇了。

冯常早几日就安排好一部分人先行前往平安镇安排郡主一家下榻的大小事宜,下榻的地方就是何家在平安镇的别院。

这地方还是何大掌柜主动提出来的,那方院子地方不大不小,许清如住过也熟悉,正合适。

为了不在平安镇闹出多么大的动静,许清如吩咐趁早进镇,免得进镇的时候又被围观。冯常得了令,安排车驾在辰时入镇,一入镇立刻前往下榻之处。

迁坟前需要先起坟,起坟之日不可草率,需得挑一个黄道吉日,这个吉日是离京之前钦天监奉上的,就在她们回到平安镇的五日后。

秦桑夫妇合葬的那一块地方早就被冯常安排人围起来,日夜都有人守着,一并事宜都已安排妥当,就等五日后起坟。

之所以提前入平安镇,还因为姜柔则还想祭拜一下许敬林。

女皇和晋宁夫人曾问姜柔则,需不需要将许敬林的坟迁到长安,这样一来也方便祭拜。姜柔则想了想,觉得不妥,一则许敬林非长安人,大抵他还是想落叶归根落在平桥村的,二则若要迁坟,她们母女势必要回平桥村,日后也免不了要跟许氏宗族打交道,她还没忘记许家那群人是怎么对她们孤儿寡母的。

她对许家唯一的留恋就只有许敬林,如无必要,她这辈子都不想再回平桥村,不想再看到许家那群人,此番回平安镇给许敬林祭坟,再为他设一方牌位请到长安,日后让许清如姊妹在府中祭拜便可,这样既用不着再跟许家那群人打交道,也不会令许敬林断了香火。

女皇和晋宁夫人自是知道姜柔则母女在平桥村受过的苦,提出为许敬林迁坟,也是怕姜柔则以后想起来难过,毕竟许敬林活着的时候对她们母女还算不错。姜柔则自己能想清楚,她们也就不再担心,唯一忧虑的就是怕姜柔则应付不了平桥村许家那一宗族的人。

姜氏嫡支一门两王,母亲封郡主,长女封郡君,次女为县主,皆是高品爵位,只要不傻都会想从她们身上沾到点利益,尤其是姜柔则离开许家的时候许家未出休书,从人伦上讲她还是许家的媳妇,许敬林有个亲兄长在,先不论许家其他人是什么心思,单说许敬槐一家就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所以女皇和晋宁夫人在姜柔则母女离京前才会多次嘱咐,遇事不决时不必亲自出头,可询问苏锦蘅的看法,凡事都有冯常和金梅金竹,再不济有岩风在,千牛卫一出,谁敢放肆。

冯东又私下将冯常叫过去再三提点,大意就是说,陛下和夫人担心郡主母女心善性子又软,怕她们被人欺负算计了去,让他无论如何都得护好了。

冯常深知这不仅是师父他老人家的提点,也是陛下和夫人的意思,护好了勤政殿有重赏,护不好他也不必回去了,因此一路上提着个心,丝毫不敢松懈。

一到平安镇,岩风先命随行的千牛卫将姜柔则母女入住的别院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许清如一看这架势,得!枉费她还想着低调,这样子能低调得了吗!

许清婉念着镇上那家糖炒栗子,来时的路上就嚷着一会儿到了地方要出去买,许清如想了想还是没有放她出门。冯常也好,岩风也好,金竹金梅也好,绝对不会让许清婉一个人出门买东西,镇上的路就那么宽,侍女加上千牛卫能把人家路堵得严严实实。

算了,还是让婢女去买吧。

糖炒栗子还没买回来,院外就有人来访。

冯常一听外面来人是谁就知道郡主肯定不愿意见他们,但他不能擅自将人赶走,得先回禀了郡主他才好动手。

姜柔则正在看金竹呈上的迁坟要用的物件单子,许清如在一旁无所事事地扇风,听明冯常的回禀,扔下绢扇冷笑道,“许家大郎一家求见?他们倒是敢来。”

“不见。”姜柔则眼都没抬,“少监处置吧。”

“是。”冯常躬身出去,郡主这个反应在他意料之内,陛下点他来此,不就是为了给郡主母女处理这种事的吗!

许敬槐一家还用不着冯常亲自出门赶人,他吩咐了底下一个小丫头出去传话,就说郡主路途劳顿正在歇息,不见客。

所谓先礼后兵,到底郡君和县主还姓许,看在这个姓氏的份上礼得给足了,要是对方不受,就怪不得他了。

许敬槐和徐贞娘在别院外等了许久,终于等到有人出现,他们见出来的是个婢女,心中一喜,以为姜柔则愿意请他们进去,还未高兴完,就听婢女说郡主在歇息,请他们走。

“阿柔在歇息啊,不碍事儿,我们进去坐坐等等,反正时辰还早。”徐贞娘假装听不懂言外之意,故意唤姜柔则为阿柔,她笃定姜柔则性子软,只要让她进去,她就还能抖一抖长嫂的威风。

姜柔则母女离开许家的时候她还对族长不出休书一事十分怨怼,现下只觉得没写休书简直太对了!没有休书,姜柔则就还是他们许家的媳妇,他们就还是郡主的阿兄阿嫂。

小婢女名唤银亭,排辈在金梅她们后头,但那也是从宫中出来的,何时见过徐贞娘这般胡搅蛮缠的,明明听懂了却装作不明白。

“这位娘子,没有郡主的命令,请恕婢子不能放二位入内,请二位回吧。”听不懂,那她就把话挑明了。

银亭低估了徐贞娘的脸皮,徐贞娘才不吃这一套,煮熟的鸭子她才不能让它飞了!

自打知道姜柔则母女是那个什么翊王之后,还封了郡主郡君县主,她就在等这一天,她笃定姜柔则一定会回来祭拜养父母和许敬林!就算姜柔则出息了,敢不见他们,许清如和许清婉可还姓许呢,他们当伯伯伯母的要探望自己的侄女,姜柔则凭什么拦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