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确实是快了,就在……
第154章确实是快了,就在……
确实是快了,就在立秋过完天气刚刚转凉的时候,康熙终于给多少年没动弹爵位的儿子们提了提待遇。
其中,三贝勒胤祉为和硕诚亲王,四贝勒胤禛为和硕雍亲王,五贝勒胤祺为和硕恒亲王,这都是在禾嘉意料之内的。
在胤祺之后,历史就彻底拐了弯,越发跟禾嘉都已经有些记不清的‘九龙夺嫡’对不上号了。
七贝勒胤祐为和硕淳亲王,八贝勒为和硕廉亲王,九贝勒为和硕瑞亲王,十贝勒胤俄为和硕敦亲王,再往下,十二、十三、十四皆为贝勒。
之后又另有两道旨意,一是封胤禔的长子弘昱为贝勒,赐婚尚书赫亦之女赫舍里氏。这圣旨一下来,赫舍里家和胤禔都只觉着牙疼。
弘晖那小子玩笑似的让弘昱跟弘皙弘晋一起混着序齿,大人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稀里糊涂的混过去得了,怎么这老爷子也跟着掺和上了。
这个小赫舍里氏算是孝诚仁皇后的族妹,且不说老大的儿子娶了元后的族妹辈分上乱了,反正在旗的说亲事大多都这样,只要出了五服就行了。
再说了,就是没出五服又如何,如今宫里的佟佳贵妃,以前的孝懿仁皇后不都是万岁爷的表妹,谁要拿这个说事万岁爷头一个就得收拾他。
可京城这么多人家呢,满族老姓难不成就剩赫舍里家了。
这事不光是膈应到胤禔了,毓庆宫里太子得知这个消息以后,也好半晌没说出话来。还是石氏在一旁温声细语的劝着,才勉强把这口气给喘顺了。
而第二道圣旨,则是惊动了整个天下。
一直被囚禁在毓庆宫里的太子,被废了。悬在众皇子和文武百官乃至天下人心头的这一把刀,终于落了下来。
本以为这都过了多少年了,当年的太子党死的死散的散,如今朝中早已无人再提及太子党,应该翻不起多大的风浪。
没想到还是有好些老臣上折子,不外乎都是替废太子求情。
要是当初康熙在盛怒之下早早的废了太子,胤礽那些年也不是没干过得罪人的事,真要是那时候废了太子,用不了一两年他就该暴毙了。
历朝历代废太子都没有好下场,胤礽当年做太子的时候或许得罪过人,但时过境迁,在众人都知道废太子再无可能继位登基之后,就又都想起了这人的好。
求情的折子康熙全都留中不发,只把刚封了王爷们的儿子找来,让他们议一议,看看这事怎么办。
议什么啊,老大压根没来,说是风寒出不了门,还把弘昱给派了来替了梁九功的位置,替他皇玛法和这一群叔叔们端茶倒水。
这就是老大的态度,知道皇上对他还留着父子情,他也知情识趣把这段父子情给全上。以后甭管有没有人看守直郡王府,他这个王爷都不管府外的事了。
有什么事找弘昱去,弘昱现在身上也有贝勒的爵位了,走出去就是说话能算话的小爷,能不能的都该把郡王府给撑起来了。
老三看胤禔躲了,他也不肯出头。当年莫名其妙丢了郡王的爵位,如今晋封亲王,他比谁都清楚这个王爷是怎么来的。
不就是因为自己后面还有个老四,总不能老四都是雍亲王了自己这个当哥哥的还是个贝勒。
再说这几年自己跟老爷子关系挺好的,有什么赏赐从来没少了自己这一份,现在何必来掺和这事。废太子该怎么处置都行,又不要自己接回家里去,管他的呢。
再往下,也是谁都不肯先开口。都知道二哥是皇阿玛的心头宝,轮到自己这里就是一根草了。现在这么些草聚在一起商量怎么安置老爷子的心头宝,这不闹呢嘛。
谁都不说话,只有四爷不能不表态。
四爷一擡眼正好就撞进康熙往他这边看的眸子里,四目相对就这么一碰,这爷俩心里就有数了。
“所以这是要给废太子在郑家庄建一座王府出来?”
“你记不记得之前从塞外回来,路过郑家庄还那儿的行宫住了一晚。老四提议把行宫改成王府,那附近不还有个温泉庄子,把温泉庄子也圈进去,到时候让废太子搬过去修养身子。”
郑家庄的行宫本就不小,修葺成王府只有往更好了修的,这规制就跟普通的亲王府压根不是一回事了。
再加上那温泉庄子可是连着一整座山的,到时候也给圈进王府的范围里,这是给废太子正经八百修了一座行宫给他养老啊。
“四哥舍得?”
“不舍得怎么办,皇上的身体眼看着不如前几年了,这种事谁说得清。”
亲爹是皇帝,太子还是废太子,胤礽住在毓庆宫没人敢说个不字。可要是皇帝换成了弟弟,就算前些年老四跟太子关系不错,这也很尴尬。
底下的朝臣们也不能安心,且不说会不会有人利用废太子搞事情,只说新皇眼皮子底下住着一个先帝亲手抚养大,一举一动都是按照储君培养的废太子,这压根就不行。
所以还是送走吧,反正现在国库里不是没银子。花钱就能办好的事,何必不做这个好。
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了,郑家庄要修成能给废太子一家住的地方,起码还得等个两三年。
皇上这般大张旗鼓给儿子们提待遇,各府怎么也得高兴起来,得让皇阿玛瞧见儿子们高兴着呢。
您想怎么安置两个兄长那都是有道理的,咱们一点儿也不觉得您偏心。至于您批发的王爷爵位,那儿子自然是感恩戴德,这辈子都记得您老人家对儿子的恩。
就是胤俄老觉得康熙给圈封号的时候是不是故意的,自家七哥那心眼子,礼部那么些老狐狸都算计不过他,怎么好意思给他个淳字的。
老八这些年在内务府捞了多少银子了,给了个廉字。九哥倒是给了个吉祥好运的瑞,那倒是老爷子的一片真心,就盼着九哥做赚钱回来呗。毕竟守着户部呢,不能在银钱的事上挑剔人。
自己得了个敦,从小到大活了这么多年,头一回有人夸自己敦厚。胤俄拿着圣旨在书房里看了又看,才忍不住摇头苦笑。
外人都说皇上促狭,几个王爷缺了什么就非要赏个什么封号给他们。但其实这何尝不是在敲打他们几个。
老七在礼部可以有心眼,但在科举选材一事上不能一门心思光往自己怀里捞。想着跟老四合作共赢没错,可对人得有几分真心,要不然容易哪天把自己给折里头。
内务府那些奴才是贪,给他们贪了倒不如给自己儿子贪。
老八的心思皇阿玛一直都知道,可只要他不耽误内务府的差事,只要他没有左膀右臂帮着蹦跶出大动静来,康熙就能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自己,敦厚何尝不是中正公心的另一层意思。这就是在告诫自己,以后不管是阿玛当皇帝还是哥哥当皇帝,他只要一天坐在这个位置上,就不能把心摆偏了。
胤俄在书房里坐了大半天,眼看着太阳落山一点余晖都没了。连落在纸上老大一个的敦字都看不分明了,这才起身回去找禾嘉。
禾嘉对此真没想那么多,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完全超出她的预期了。
这哥几个各有各的性子各有各的谋算,这么多年相处下来要说事事都好没一点矛盾那必不可能。但要说真结仇,也不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