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记忆裂痕》(16)
保存机
拉比林特博士向后靠在躺椅上,忧郁地闭上眼睛。他把毯子拉过来盖住膝盖。
“怎么样?”我一边站在烧烤炉旁边暖手,一边问。天气晴朗而寒冷。洛杉矶的晴空万里无云。拉比林特朴素的小房子旁边,一大片缓缓起伏的绿色一直延伸到山脚下——这片小树林仿佛是隐藏在城市中的荒野。“怎么样?”我说,“那台机器确实能按你预期的方式运转?”
拉比林特没有回答。我转过身。老人正闷闷不乐地盯着前面,看着一只巨大的褐色甲虫慢慢爬上他的毯子。甲虫有条不紊地往上爬,表情庄重。它从毯子上面翻过去,消失在另一边。现在又只剩下我们两人了。
拉比林特叹了口气,抬头看着我,“哦,机器运转良好。”
我朝那只甲虫的方向看了一眼,但它早已不见踪影。天色渐暗的黄昏时分,一阵微风在身边盘旋,愈发寒凉刺骨。我又向烧烤炉靠近了一点儿。
“给我讲讲吧。”我说。
拉比林特博士就像大多数博览群书、时间充裕的人一样,坚信我们的文明正在走上古罗马的老路。我想,他看到今日世界正在形成同样的裂纹,那些曾经使古代世界——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世界分崩离析的裂纹;他相信,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社会将会像古代世界一样没落,随之而来的将是一段黑暗时期。
考虑到这一点,拉比林特开始感到担忧,生怕我们会在社会动荡时失去所有美好可爱的事物。他想到艺术、文学、礼仪、音乐,一切都可能不复存在。在他看来,所有这些崇高伟大的事物中,最容易遗失的、最快被遗忘的,很可能就是音乐。
音乐是最易消亡的东西,脆弱而细腻,很容易被摧毁。
拉比林特很担心这一点,因为他热爱音乐,因为他绝对不希望有朝一日勃拉姆斯1和莫扎特不复存在,如梦如幻一般舒缓的室内乐,配之以扑了粉的假发和抹了松香的琴弓,纤细的长蜡烛在黑暗中融化,这一切都不复存在。
没有音乐,那将是一个多么无聊、多么不幸的世界!多么枯燥乏味、难以忍受。
这就是他为什么会想到保存机。一天晚上,他坐在客厅的扶手椅中,留声机低吟浅唱,他浮现出一种幻觉,在脑海中仿佛看到一幅奇怪的画面:舒伯特三重奏的最后一本乐谱,最后一个副本,被翻得卷了角,摊在一座被毁的建筑物的地板上,也许是一家博物馆。
空中飞过一架轰炸机,炸弹落下,把博物馆炸成碎片,墙壁轰然倒塌,只留下一片断瓦残垣。废墟中,最后一本乐谱也消失了,埋在一片瓦砾下面腐朽发霉。
然后,拉比林特博士在幻觉中看到,那本乐谱从瓦砾中钻了出来,就像一只被埋住的鼹鼠。事实上,它长着锋利的爪子和尖锐的牙齿,充满了愤怒的力量,挖土就像鼹鼠一样快。
如果音乐也有这种能力,每一只虫子和鼹鼠都有的普通日常生存本能,会产生多么大的区别!如果音乐可以转换为生物,成为拥有爪子和牙齿的动物,就能继续存活下去。只要能建造一台机器,一台把音乐乐谱转换为生物的机器。
但拉比林特博士不是机械学家。他画出一些初步的草图,满怀希望地发送给各家研究实验室。当然,大多数实验室都忙着应付战争项目。但最终,他找到了想找的人。美国中西部一所规模很小的大学对他的计划颇感兴趣,他们很乐意立即开始研制这台机器。
几周过去了。拉比林特终于收到那所大学寄来的明信片。机器的研制过程很顺利,事实上,几乎已经完成了。他们试运行了一次,输入了几首流行歌曲。结果呢?跑出来两只老鼠一样的小动物,在实验室里团团乱转,最后被猫抓住吃掉了。但这台机器终究是取得了成功。
大学很快把机器寄送给他,用木箱仔细包装,绑得牢牢实实,投保全额运费险。他拆箱时感到非常激动。他调整控制装置,准备进行第一次转换时,脑海中飘过无数转瞬即逝的思绪。他首先选择了一份可称为无价之宝的乐谱,莫扎特的g小调五重奏。他翻动乐谱的页面,一时陷入沉吟,思绪飘向远方。最后,他拿着乐谱来到机器旁边,投了进去。
时间慢慢流逝。拉比林特站在机器前紧张地等待着,有些担忧,不太确定打开隔间时会面对什么。他认为自己完成了一项美好而悲壮的工作,保存伟大作曲家的音乐,使之永存。他会得到怎样的谢礼?他会发现什么?转换过程中那一切会是什么样子?
还有很多问题没有答案,他陷入沉思时,机器的红灯闪烁起来。处理过程结束了,转换已经完成。他打开间隔门。
“上帝啊!”他说,“多么奇特。”
走出来的不是一只兽而是一只鸟。这只莫扎特鸟很漂亮,小巧纤细,长着孔雀一般飘拂的羽毛。它在房间里跑了一小段,然后向他走回来,好奇而友善。拉比林特博士颤抖着弯下腰,伸出手。莫扎特鸟靠近他,然后突然飞到空中。
“真是不可思议。”拉比林特博士喃喃地说。他温柔耐心地哄着那只小鸟,它终于拍着翅膀向他飞回来。拉比林特抚摸着它,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其余的乐谱会变成什么样子?他完全猜不到。他小心翼翼拢住莫扎特鸟,把它放进一只盒子里。
第二天,贝多芬甲虫庄严肃穆地爬出来,令他感到更加惊讶。就是那只我亲眼看到过的甲虫,在他的红地毯上爬过,心无旁骛、傲然不群,只想着它自己的事情。
然后是舒伯特兽。舒伯特兽有点儿蠢,它是一只羊形的小动物,到处跑来跑去,傻乎乎的只想着玩。拉比林特当时直接坐了下来,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