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新的政策(五)、我等那一天已經很久了
第四百三十一章新的政策(五)、我等那一天已經很久了
這個社交季沒法過了!不少貴族都在這麼想。
新女王開了一次宴會,並拋下了一個所謂的「新政」之後就銷聲匿跡,據說正在準備她的婚禮。而朱麗亞公主在服喪,更是不宜出來社交。至於馮特公爵——他這輩子就不知道啥叫「交際」。
整個王室,唯有一位安娜夫人時不時的舉行一點小規模的舞會或茶會,只邀請女士,順便帶貨的那種——比如說新近流行起來的紫色綢料,以及像玻璃卻又比玻璃更多彩的一種叫做「琉璃」的人造寶石。
除此之外,王室既不舉行大規模的舞會,又不組織賽馬或狩獵,這叫啥社交季啊?大家跑王都來究竟是做什麼的?
而且近來王都裡竟然還在檢查一些風月場所,說是給那些姑娘們治病。雖說只聲稱是查病,但一想到有病什麼的,誰還能提得起精神……
所以社交季的樂趣消失了大半,只剩下買買買了。
然而買買買也需要金幣,甚至比參加舞會的華服和首飾更費錢,於是真有一些小貴族,對女王的新政動了心——現在什麼好東西都在王都出售,把自己那偏遠的領地交出去,然後住到王都來,似乎也不錯啊……
但也有貴族堅決不為所動,如果不是因為還要參加女王的婚禮,他們可能就要返回領地去了。他們從女王的新政裡看到了一些危險,所以還是遠離的好,明年的社交季他們甚至都打算不來了,如果女王一定要逼迫他們讓出領地的話,他們或者會考慮請求聖城來主持公道——畢竟貴族對於領地的所有權是光明神都承認的,女王也不能隨意奪取!
其實女王並沒有強取的意思。正如她跟幾位下屬擬定這個政策的時候說的那樣,有些領地至少在目前沒多少價值,把它掏空就行了。
所以女王對貴族們的態度也不很在意,她在忙著跟布迪王國和蘇拉公國談判呢。
說真的,陸希在這方面實在並不擅長,但她得制定出一個大體的框架來,以保證事情的走向符合她的預期,而不是最後南聯邦變成了一個統一的王國什麼的……
後悔當初沒有好好學習近現代史!
不過好在,光明大陸這個情況,她哪怕提出的想法不周到,也是一種進步。
布迪王國派來的談判大臣是新王的遠房舅舅,他能得到這個位置完全是因為親戚關係,並且擔負著新王母親的叮囑——不管什麼情況,首先要保證新王的王位。
這位舅舅根本就不會談判,對於陸希這邊提出的各種要求幾乎是全盤接受,因為在他看來,每一條都是對新王有好處的。
比如說新王手下沒什麼可用的人,這邊就會派出至少五十人去支持新王,他們將為新王組建自己的政府,還能重新募兵來保護新王的政權。
比如說新王年紀還小,這五十人裡就有人負責新王的教育問題,不但會教他讀書識字,還會為他提供騎士訓練。
比如說王宮裡的財富已經被上頭的幾個王子瓜分得差不多了,這些人就會為新王尋找新的生財之道,保證新王與自己的母族能過上富裕的生活。
當然,這些好處也不是白來的,輝光之國的女王要求在新王十八歲之前不得過問政事,全盤由她的人手管理,並且,新王的母族可以坐等天上掉錢,代價則是必須領頭遵守他們將要制定的法律,幫著他們立威。
舅舅想了想。新王的母親是個女僕,母族自然也都是差不多的平民或小商販,從來也不是什麼特權階層。他們以前要遵守的不僅僅是王國的法律,還有貴族們不知什麼時候一拍腦門就出台的「規定」,所以女王提出的這個條件,其實也不難做到。
於是他特別痛快就答應了。天上掉錢哎,誰會不答應呢?
「就是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後悔。」送走了這位舅舅,陸希向海因裡希感歎了一聲。這是剛剛身份轉變還沒有適應,等再過幾年,他們發現自己從平民變成了從前可以隨心所欲的特權階層,還能不能保住最初的習慣,那就很難說了。
甚至包括新王和他的母親。現在新王六歲,當然是什麼都好好好,但再過十年——甚至都用不到十年,光明大陸上十二歲的孩子就可以當大人使喚了,那時候新王會不會拒絕再做一個傀儡,也是未知數呢。
海因裡希並不擔心:「你不是要派人去接手他的教育嗎?朝著你想要的方向教育他就是了。」就算教育不出來,十年的時間足夠把布迪變成第二個長雲領,到時候新王就算想撲騰,也翻不起什麼水花來。
還有句話他沒說出來。其實與其防著布迪的新王,還不如多提防點千島之國的新王呢。就布迪那位新王,現在怎麼讓他坐上去的,將來就能怎麼把他換下來。
相比之下,麻煩的是目前還在布迪的那位烏利聖徒。
陸希還真是挺想要這位聖徒的。良種培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種花家誰不知道雜交水稻那複雜而辛苦的培育過程呢?而且還要感謝當初那株野生水稻,假如沒遇到它,誰知道這件事的成功還要往後順延多少年?
而且水稻是自花授粉,雌雄蕊生在同一朵小小的穎花裡,要靠人工去雄雜交簡直是不可能的,你去扒著每一朵花試試看!
但烏利這種情況,他的能力對於種子有奇異的影響,培育出雄性不育系就有了可行性。至於後頭的……行吧,陸希的知識儲備就到這兒了,但只要指明了方向,總有人會順著這條路走下去,並比她走得更遠的。
然而想讓一位聖徒放棄教會轉投她手下——嗯,可能做夢比較快。
「烏利手下有沒有類似能力的——算了,還是開設更多的植物系課程,培養我們自己人吧。」陸希想想給高級神官們反洗腦的困難,最終放棄了,「或許可以逮著約翰使使勁兒……」到底都是植物系的能力,說不定他能領悟並發展出新技能呢?
然而即使不要烏利的能力也得解決他,不然布迪王國的田地還是由教會在掌握著呢。
不過現在倒是個好機會。布迪的王位更替是當地教堂不想看見的,他們當然看得出來這是千島之國把手朝布迪伸,本質上其實跟布迪意圖吞併蘇拉公國沒什麼區別。
教會不能明白地干擾世俗的權力更替,而且千島之國的新王來得太快,根本沒給教會干涉的時間,又有南聯邦的盟約做借口,當地教堂也只能眼睜睜看著年幼的新王上位,對千島之國言聽計從。
但是不能明著干涉,他們卻可以用點別的手段。所以今年到了這個時候,布迪國內也只有教會直控的大約三分之一的田地下了種,其餘的三分之二都空著呢。
這手段夠狠。去年旱災顆粒無收,現在布迪沒亂起來還靠千島之國運來的木薯援助。但千島之國有多少糧食,夠整個布迪的百姓吃?今年再耽擱一季種植,不用到冬天,布迪就會徹底沒有糧食,新王還坐得住那個位置嗎?
不過這計劃遇到陸希,那就不那麼好使了。
花月末,也就是陸希概念中的五月,在南聯邦諸國中確實已經算過了種植季節,但南聯邦氣候溫暖雨水充沛,即使現在下種,晚稻、蕃薯和大豆也可以種植,再晚一點兒,還可以種秋馬鈴薯啊。布迪的農夫手裡沒種子,他們每年都得靠教會發新種子,如果把去年的收穫自己偷偷留種,那今年多半收成不佳,連稅都交不起。
有過這麼幾次之後,農夫們就不敢再動這個心思,只能老老實實領教會的新種子。當然,到了交稅的時候,他們也得為這些新種額外再交一成的稅。
所以今年教會不發種子,農夫們就只有乾瞪眼。不少人都去教堂門口哀求,但毫無結果。至於買種子這種事,去年都旱成那樣了,人能活著就不錯,誰家還有錢買種子呢?
「教會要做惡人,正好咱們做好人。」海因裡希現在對種地的知識也瞭解不少,想一想南聯邦的氣候就不著急了,「不過這樣一來,倒是要在排水上多下功夫。」今年要是恢復了往年的雨水量,對薯類豆類反而不好。
「嗯。」陸希拿著下邊人交上來的計劃書,在上面批了個通過,「這點何塞那邊做得不錯,水渠已經開始挖了,等建好之後既能灌溉也能排水。我們再送一批糧食過去,還是讓他們用修路或積肥來換。種子也一樣,允許先賒欠。」糧食都不是白髮的,這已經是長雲領人的固定認知了。
「是咱們派去的人做得好。」海因裡希不滿地糾正她。這份計劃書,應該是他們派去千島之國的農務官塔尼婭的手筆,反正肯定不是何塞寫的。
陸希哭笑不得。
她當然看得出這計劃書完全是長雲領模式——從以工代賑,到興修水利,到積肥深耕,甚至連種植哪些作物,都已經有了一定的模板,只要把當地的一些調查數據填進去,再按照數據來做決定就可以了。
應該說,至少在農作物種植這一條上,長雲領的農學生們已經成績斐然。雖然他們面對的選擇也不是很多,主要就是小麥大豆薯類這老三樣,也不需要他們自己去發掘經濟作物。但對於一些幾年前還大字都不識,只知道燒荒和祈禱的平民甚至奴隸來說,他們已經進步飛快,很值得讚揚了。
不過這背後也需要何塞的全力支持,否則塔尼婭也不能在南聯邦幹得這麼順利,簡直如魚得水。瞧瞧這份報告,把南聯邦的氣候雨水乃至田地種類都摸得很清楚,沒有點人手也是不行的。
對於海因裡希這種盲目的、不正確的、不客觀的、一定要打壓何塞的態度,陸希——陸希能怎麼辦呢?只好一笑置之了,反正海因裡希只會在她面前說,又不會說到何塞眼皮子底下。
「那就這樣吧,包括蘇拉公國,一併辦理。」蘇拉公國的待遇還不如布迪王國呢,國內的田地到現在幾乎都荒著,教會對於蘇拉大公跑去千島之國求助的行為極其不滿,據說已經停止了日常祈禱,搞得蘇拉公國的河流裡,魔化的魚類開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