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附录二:林徽因年表
第51章附录二:林徽因年表
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陆官巷。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徽音出自《诗经:大雅: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为避免与同时代另一位男性作家林微音名字相混,1934年改名林徽因。
祖父林孝恂,清代光绪朝进士出身,授翰林院编修,后外放任浙江的海宁、孝丰、仁和、石门等州县地方长官。
父亲林长民(1876年生),字宗孟,为孝恂长子,1906年赴日本留学,不久回国,在杭州东文学校毕业,后再度赴日本早稻田大学习政治法律。
母亲何雪媛,浙江嘉兴人。生育二女一子,林徽因系长女,妹及弟均夭亡。
1909年林徽因随祖父母迁居杭州蔡官巷,随大姑母林泽民发蒙读书。
1912年冬,林徽因随祖父由杭州迁居上海,住”老巴子路”金益里,入附近爱国小学读书。
是年,林长民短期供职上海《申报》馆。娶第三位夫人程桂林。程氏上海人,生育子女有:林燕玉、林桓、林恒、林暄、林煊。
1913年林长民被选为众议院议员,任秘书长。母亲何雪媛随林长民赴北平同住,林徽因留沪。
1914年林徽因随祖父赴北京与林长民同住,住处在北京前王公厂。
不及三月林徽因祖父病故。
1915年林长民留北京,家人迁居天津英租界。
1916年全家返回北京,林徽因入教会办的培华女子中学读书。
191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认识。
1920年林徽因随林长民到欧洲旅行,并以优异成绩考入saintmary’scollege(圣玛丽学院)学习。
与徐志摩在英国初识。
1921年随林长民自欧洲回北京,继续在培华女子中学学习。
1922年年初,梁思成拜望林徽因,随即建立恋爱关系。梁思成受林徽因影响,立志于建筑事业。
10月,徐志摩由伦敦回国,仍执意追求林徽因,但梁思成与林徽因恋情已深。
1923年发表译作《夜莺与玫瑰》。
1924年参加接待印度诗人泰戈尔,文载:”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竹梅的一幅三友图。”一时成为京城美谈。
6月,与梁思成同往美国留学,就读于宾州大学美术学院。
1927年2月6日,林徽因受美国费城教育会之托,致信在美国访问的胡适,邀请他前往费城演讲,也借此机会与胡适面晤。约2月10日前后,胡适在费城教育会演讲,并与林徽因长谈。
6月,林徽因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毕业,获学士学位。又因成绩优异被该校提升为建筑系的”建筑设计课兼任讲师”。同时梁思成获该校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