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拿下院试七琮贤弟不愧是曾经大周最年……
第105章拿下院试七琮贤弟不愧是曾经大周最年……
夏日燥热。
江南的热,又有别京城。
若不是去历经过大旱的山东,又走过粤海,苏琮都觉水土不服四个字能把自己硬生生拦在了功名之外。
考生如此,料想阅卷官们呆在贡院里闷头改卷,也难受的很。
苏琮思量再三,斟酌着力求简明扼要,直切要害,摒弃些江南文风的华丽。哪怕因此或许会被某些人揣测出卷子由来,也无所谓。
反正他还是有榜上有名的自信。
想想,或许是家人给予的底气。
带着些骄傲,苏琮落笔。
正凝神聚气写着,他忽然听得一声痛苦的哀嚎——“苍天负我!”
顷刻间巡逻队伍,好奇切切声,擡眸观望声应有尽有。苏琮缓慢的放下笔,让自己尽量融合这种“闲的没事干的八卦”环境中,也看一眼。
看一眼从似乎考疯了的老童生。
瞧着被巡逻士兵堵住嘴,往外拖的老童生。
见人奋力挣扎的手白皙的没什么老茧,但一身青色棉麻儒袍隐晦出几分寒门的家底来。苏琮当即眼里一点同情都没有。
哪怕苏从斌这侯爷,大名鼎鼎的毒饺子状元郎,他的手上虎口处都有积年握刀的老茧。据闻为了应对科考,也下厨做饭,手指上都有些伤痕。所以他同情不起农家娇儿。
农家娇儿不事生产,也……也行。但在科考一事上,那就要全力以赴,豁出去命的学。
不好好学习,喊苍天辜负,有病!
这题虽然比京城的院试题看起来偏了些,难了些。但根据他对江南科考的了解,也算常规——据李慕卿之子李尚学介绍,因江南才子多经常文斗。有时候斗得太频繁了,连带师门家门甚至地域都斗出火气来,那么临近考期的话,这考题就会难。比如,院试就以乡试的标准出。
这标准一出,所有真材实料的才子们自然脱颖而出。当然考官也会兼顾踏踏实实的学生。难题六成,基础平常题三成,还有一道简单题。
只不过考官也坏心眼的,考题难题程度不会一二三按着难度梯度缓慢增加,会进行顺序替换。
据说这也是对考生能力的筛选。
当然像这一科,因有他这个名声在外,曾经被剥夺过秀才功名的,又因番薯粮种被获得参考机会的前大周最年轻的秀才公来参加考试,考官们为避免某些攻讦,就干脆采取堵嘴的老办法:都一样的难,你们自己一支笔文斗去!
想着种种小道消息,苏琮缓缓吁出一口浊气,继续垂首答题。
完成一张又一张的答卷后,半月后苏琮交完最后一场答卷,随着人、流出了府试考场。
一跨出考场大门,苏琮就听得周边考生的各种议论:
“得亏我会取舍,我到底交卷之前写完了。”
“我家夫子说得对,那些人就偷巧,全都难。这一科神仙打架,我来见识见识也好。”
“两年又两年,老夫能够有几个两年啊。”
“院试两年都沉不下心来,那乡试三年一次怎么熬啊?老人家,你稳重点啊,别丢了咱们江南的风骨。”
“怎么爱出《孟子》……”
“…………”
与此同时思恩一见满面憔悴的苏琮,赶紧上前搀扶人:“过暑气了?别硬撑着啊,先前好几个都被家人给擡走的。”
李尚学带着自家府医也过来,自己端着酸梅汤:“今年这天是有些热,琮弟先喝口酸梅解解暑气。”
“多谢李兄。”苏琮笑着回应。
思恩也和气点点头。
李家帮着苏琮办妥琐碎手续,还拿了不少地方优秀学子的文章让人知己知彼的。外加上皇爷说李慕卿这个尚书还算识相,跟着搞江南鸡蛋人人吃得起,这点也算乖觉本分。因此,他这跟着忙前忙后的李公子还算客气:“多谢。麻烦你打听一下啊。我听说这场挺难的。好几个都哭着出来。”
作为江南本地的豪门望族嫡长,李尚学听得这话,见苏琮精神尚可,没有畏难之色。他环视着周边考生们。
除却每年新增的童生能够参加院试外,还有历年积攒下来的童生。因此这考生有老有少,上至五六十岁下至一十二岁,每个人身上都带着对科考的炙热。除却他们江南本地重学风气外,亦也是院试这一场是门槛——院试榜上有名者,便算秀才,便有了功名,可以见官不拜,可以免除徭役,名下有了免税的田亩。
哪怕像他们李家算得上世卿世禄,可他们的世卿世禄亦也是建立在科考的基础之上。若是科考断掉了一代,那他们李家也会逐渐泯然众人矣。因此考试的压力,对他而言也颇大。
也是因此,他能够懂此刻考完后人间百态。
迎着一声哀恸的哭嚎,李尚学邀请两人上了马车后才低声解释:“的确如同先前揣测有些难。不过这样一来其实对心态稳重的考生也有好处。这样一来就会放宽改卷的标准。不满两位,愚兄先前能够院试榜上有名,便是占了难题的好处。我才智平平,胜在苦读,又家中历练倒是取舍安排得宜,堪堪有名。”
“家中叔伯长辈也有如同我这般的。故此我们倒是能够琢磨出一二门道来。优秀者那是精益求精,考官对前十的排序会锱铢必较些,但对普通卷子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我们家能琢磨,其他家亦或是书院亦然也能琢磨出来这些门道。故此您不用担心因为难导致其他考生非议。甚至他们还会因此愈发佩服前十。”
缓慢铺垫着,李尚学声音都小了些:“前十的角逐应该会激烈。”
“只要考官们凭试卷定名次,我是无所谓自己第几名。”苏琮想想苏从斌还与人老爹利益往来,甚至还想要引着更多江南商贾前往云贵。于是他开口见缝插针,也想让李尚学多见见民生:“先前豁出去争名次,那是想要家族荣光,只能从这些虚名下手。现如今多番历练,我更明白敬仪所言,功绩应该从提升百姓衣食住行入手。”
看着说着淡然,甚至眉眼间还带着对苏敬仪这位传奇真少爷的欣赏佩服,李尚学笑着弯腰作揖:“两位贤弟如此豁达通透,经世务实之念落在言行之中,着实让愚兄佩服。来年我若是会试进京,也定要厚颜无耻拜访敬仪贤弟一二。”
“要不会试之前,我们乡试高中后一同去云贵游学,而后在一起归京?”苏琮积极:“据我爹来信,道礼部也会派官吏前往云贵等地查勘礼仪教化。李兄你贵为礼部尚书之子,也该为父分分忧。”
李兄听得炸响耳畔的“我们乡试高中后”七个大字,都有些结巴:“可……可……可以我之才,明年乡试我是万万不敢想。”
苏琮笑着:“我们一起游学。在游学之前,我们效仿京城一年期府试团,来个限定的一年期乡试冲刺,也可。”
“就是来都来江南了,咱一起回京。”思恩也道了一句:“跟着我游学,你们家总不会怕你被绑了被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