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一晚上都睡不着觉的那种
第77章一晚上都睡不着觉的那种
如今安排省亲,最是烈火烹油的时候。林如海偏头看向薛元娘平静的脸,越来越有种安心之感,有个人可以支撑他走过最艰难的路,而不是自己一条道闷着走,甚至于跟他闹起来。
敏儿的确跟他心意相通多年,琴瑟和鸣兴趣相投,但这么多年下来,被人轻易算计到家破人亡,想起母亲临终时的交代,她总不能放心将家交给敏儿管,也怕林家的血脉断绝在他这一代。
跟敏儿的婚事,母亲原本是不同意的,跟勋贵走得近对文臣而言,的确不是什么好事。像朝堂之事,他不可能跟敏儿说,说了她也听不懂。
敏儿的事他没能察觉到,薛元娘对他防备很深,这个问题他既然已经察觉到,就必须要解决。他们从一开始相处就有很大的问题,也能看出薛元娘极度的不安稳,正是因为太聪慧,才发现依附于别人会有多大的问题。
日子还得过,难得谋求来的安稳,他也很珍惜,互相扶持着下去才行。
谋定主意,以后只能跟薛元娘好好过日子,林如海已经有了打算,去弥补一下薛元娘内心的防备。
诰命是一定要有的,本朝还没有听说过得了诰命的夫人会被娘家绑回去再嫁,夫家也不能随意对待一个诰命夫人。
她对她娘家下手也不仁慈,已经在解决她娘家的问题。那么大个活靶子,穷人乍富后又有女儿撑腰,定然会生乱子,碰上“刚正不阿”的贾政,借刀杀人的心思都要溢出来了。
要是让贾老太太知道贾敏的事就是薛元娘提议的,而薛元娘每年又会给家里送一大笔银子,那场面会很好看。
那张县令也是,县令之位旁落,他走之前定然会再捞一笔,否则去到下一个县,再想捞银子绝对不可能,这次的考评估计最多一个良。
他儿子又在林府,薛元娘家能攀上亲戚,他一个县令反倒掰扯不上关系,隐晦的手段不会少,至少能榨干薛元娘的娘家。
他林如海会去吏部的消息还只有有限几人知道,张家绝对不在知道的范畴里,主意应该还会打,不会这么甘心放弃。
王家为了护住王二太太的名声,他们绝对不会放弃任何封口的机会,尤其是王子腾,他两个亲生的闺女都还没有出嫁,在场唯一一个外人便是薛元娘。
若是让外人知道王熙凤和王二太太在贾家前前后后的事,在京城想找个好人家是不可能的,只能选择远嫁。
对薛元娘或者林宝儿动手,天子脚下对高官家眷出手,这绝不可能,针对薛元娘的娘家出手,远在他方的庄稼汉,随便弄点是非都能送进大牢里去,才是最佳的谋算。
薛元娘已经多次表示过对娘家的看重,银子没少给,甚至还要给到她爹过世。
借刀杀人,还能留下个孝顺忠君讲礼法的好名声,再怨也怨不到她身上。
难怪她名声一直不错,林老四却跟自家老娘一家人处得跟仇人似的,甚至谁也不能说薛元娘的不是。
刚来的她还没有原形毕露,现在已经毫不在乎他的感受了,全都丢给丫头婆子管都可以,主要还是没办法牵扯开来。
没准真的分开来,薛元娘已经将所有后顾之忧解决,她也不会继续被人左右。
唉,这事难办,不该听信流言,连个机会都不给,想要眼不见心不烦,也的的确确高估了贾家人的秉性,她们送来的人,又想要把人踩到泥地里,说出去谁会信?
偏偏这些蠢人要这么动手。
林如海又看着薛元娘安静的睡颜,筹谋那么深,表面很少显露出来,大智若愚的模样。可也真心感谢她,把他从那个泥潭里扒出来,他挣扎那么多年,也抵不过这么一两个月的工夫。ne
不得不说,有这样的人在身边,他很安心,他心里长久的焦虑也有了依托。不用整日睡不着,去思考未来,去思考黛玉的后半生,去思考如何见列祖列宗。
现在的他,只需要把身体养好,回京后做好分内之事,就足矣。
夜晚时分,黛玉也睡不着,今日父亲已经回京,她去荣国府的日子肯定不会遥远,一想到那天看到荣国府的乱象,就十分无语。
去荣国府哪有在林府舒坦?她跟太太提起过,不想去荣国府寄人篱下,但太太并不同意。
半年的不舒坦如果能换来一辈子的人脉关系,这买卖并不亏,跟王熙凤住在一个屋檐下,往后来往也方便,最重要的是,王熙凤可以带她走亲戚,太太她还做不到。
如果是薛元娘带她走亲戚,甚至是参加宴席,只会去参加清流门第的宴席,勋贵十有八九是牵扯不到的,王熙凤却不同,她只会去勋贵圈。
她不能跟荣国府断关系,至少外人看来,她还需要替母孝顺外祖母,不管荣国府怎样对她,都逃不过去。至少半年,再短就不够孝顺了。
好歹准备都做好,有琏二嫂子用心护着她,二舅母正值犯错,大舅母也需要有个人支撑她上位,谁也没有多少资格教训她,手中管事的权力发生交接,在这种冲突纠纷之际,没人会想着磋磨一个外孙女。
连外祖母都不用顾虑二舅母的感受,她跟宝玉之间也没有直接的冲突。
不像原先那般,避难一样被送到荣国府,除了依附外祖母,别无它法,府上的下人全都看二舅母的脸色行事,琏二嫂子也附和她,可想而知会有多艰难。
一想到会是那么个结果,黛玉如何也睡不着,心里不是不想念母亲,而是根本不敢想。处理周嬷嬷的事情依旧历历在目,那么多下人的供词犹在耳边,她已经不敢风花雪月。
太太会让她多看看世界,多结交一些人,才能站得高看得远,不至于拘泥于后宅内院,时刻需要人保护。
她才刚6岁,本是天真的年纪,已经被迫思考这么多东西,可别人呢,一样得想后面该怎么做。
比如迎春,据说是个呆木头,从来软绵绵不敢吭声,无人会为她做主,未来的日子肉眼可见不会好过,包括惜春也是,被兄嫂接回去后,那么小的年纪,还不是由着兄嫂怎么教养便怎么教养。
她至少还有得选,连太太那样聪慧之人,都能被那等破落户绑了,一千两银子卖给贾家。
想要留在林府过日子,就得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而非寄居、更非依靠亲情关系厚颜强留,如果她自个就很强大,可以做到那等左右家族大事的人物,谁也开不了那么个口,让她赶紧嫁出去。
太太也点过她,不要太风花雪月,期盼能有像父母一样的感情,那毕竟是极少数。
在京都吏部侍郎不过三品,对外放的人家却很重要,不管她找什么样的人家,最好不要找有野心之人,林如海在这个职位上,就注定会有很多人奔着官位而来,花言巧语各种隐忍讨好,不代表登上高位后还会有这样好的嘴脸。
父亲和太太待她极好,没准备将她嫁出去,她也不能只考虑自个,而对林家造成那样大的损失,不能太差,也不需要太好,林府有宝儿支撑,她也努力站起来,旁人便可以安生度日,太太若是愿意再生一个,可能林家会更加安稳一些。
不过,太太好像并不愿意生,林笙家的说,太太屋里安置着两床被褥,跟老爷关系并没有多和谐的样子,父亲还是更加喜欢她生母。
没准太太也更喜欢前夫,能为前夫上吊自尽呢。
他俩的名声,其实在下人堆里瞒不住,住在一起也没有超过五个指头,不过是因为林老爷没有续弦或者纳妾的打算,但凡有个妾室在里面周旋,还真不一定能安生,以老爷的秉性,绝对是爱之深,予取予求。
两个并没有感情,甚至还有排斥之心的人在一起搭伙过日子,想想都让黛玉觉得很头疼,她不懂也就罢了,懂了还得给她们遮掩一二。
再不喜欢荣国府,她也得去,不光只为名声,也为拓展交际圈,给自己增添筹码。
勋贵圈虽说没落了,但有些新起的勋贵并不差,除了四王八公以外,其余的勋贵也同样蒸蒸日上。
原先跟着贾家浑的附庸家族,这些年没少崛起,林黛玉作为贾家的外孙女,天然有进入她们的优势,甚至还属于顶级的那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