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每个人都应管好自己(3) - 不会管理自己就战胜不了别人 - 兆海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章每个人都应管好自己(3)

第4章每个人都应管好自己(3)

这个时候,莫然想到:往日那些尖酸刻薄的同事,现在也会像这个小女孩一样,在背后议论我的失败和落魄。我不要这样,丢了这份工作不是世界末日,我要振作起来重新出发,比之前做得更好,这样才不会成为别人的笑话。垂头丧气只会让我丢掉志气和尊严!莫然想到这里,指着远方对小女孩说:“快看那边的天空,竟然出现了漂亮的彩虹!”

“在哪里?”小女孩转过身,等她发觉到自己受骗而生气地转过头时,莫然已经把上衣脱下来拿在手里,身上穿的那件绿色t恤让她看起来神采飞扬。

工作中每天都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一件事情做不好,就可能受到老板的批评,同事之间的明争暗斗,家里琐事的牵绊都会让你的情绪受到干扰,工作效率势必会受到影响。这时一定要记住,情绪会拖累你的工作。事情已经发生了,切不可在因小失大。振作起来!新的生活就会在你身边重新开始。

让你的力量更专注

据史书记载,有一天李广出去打猎,惊见草里有一只“虎”,情急之下应手放了一箭。过去一看,原来是块大石头,而箭头竟然没入石中。接着他又试射了几次,箭都是碰石而落。这是为什么?这就是专注的力量。

做事不专注等于浪费自己的能力

有一位房产商人,他居然记不清自己手头到底有多少宗交易。他先是做一座建筑物的生意,接着增加到两座,后来又扩展到别的方面的业务。他回忆道:“刺激得很,我在试验自己的极限。”

有一天,银行来了通知,说他扩张过度,风险太大,停止给他信贷。这位“奇才”于是失败了。

起初他怨天尤人,埋怨银行,埋怨经济环境,埋怨职员。最后他说:“我明白我没有量力而为,欲速则不达。”

他重新订立目标,找出他最拿手的生意——发展地产。他熬了好几年,终于慢慢崛起了。如今,他又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做事也更有分寸。

做事不专注等于浪费自己的能力。煤可以用来发电,但用煤发电时,一吨煤中有99%的能量是不能到达电灯的,都耗费在机械和电力运输的损耗上,而真正发出光来的能量不过总能量的1%。其中存在的巨大耗费,实在惊人。

孔子带学生去楚国,经过一片树林时看到一个驼背老头儿拿看竹竿粘知了,他好像是从地下捡东西一样,随便一粘就是一个。

于是孔子问道:“你这么灵巧,一定有什么妙招吧?”

驼背老头儿说:“我是有方法的。我用了5个月的时间练习捕蝉技术,如果在竹竿顶上放两个弹丸掉不下来,那么去粘知了时,它逃脱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如果竹竿顶上放3个弹丸掉不下来,知了逃脱的机会只有十分之一;如果一连放上5个弹丸掉不下来,粘知了就像拾取地上的东西一样容易了。我站在这里,有力而稳当,虽然天地广阔,万物复杂,但我看见的、想到的只有‘知了的翅膀’。若因万物的变化而分散精力,又怎么能捕到知了呢?”

一个人想成功首先就要开动脑筋。一味拼命工作,贸然采取行动的人事业也很难取得成功。今天有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自己很能干,于是市场形成了激烈的竞争。但结果是有人赚得金银满钵,有人干得一败涂地。

而成功者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有强烈的愿望,并对之充满希望,然后他们会拼命工作。如果一个人拼命工作,那么他一天24小时都会不停地琢磨如何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如何使业务得到更好的发展。因为要想成功有些规律是必须遵循的。

一个人的自我锻炼也同样需要这三个步骤:第一个就是仅仅会做;第二个就是能够做到熟练,就是像“竹竿顶上放3个弹丸掉不下来”;第三个就是要做到全神贯注,看的想的只有“知了的翅膀”。要知道,成功不仅取决于专业知识,而且取决于持续的专注。

只有不专注,没有不可能

1864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一位叫马维尔的法国记者去采访林肯,他们有这样一段对话。

记者:“据我所知,皮尔斯和布坎南(上两届总统)都曾想过废除黑奴制度,《解放黑奴宣言》也早在他们那个时期就已起草,可是他们都没拿起笔签署它。请问总统先生,他们是不是想把这一伟业留下来,给您去成就英名?

林肯:“可能有这个意思吧。不过,如果他们知道拿起笔需要的仅是一点勇气,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懊丧。”

这是一段在林肯去帕特森的途中发生的对话,马维尔还没来得及问下去,林肯的马车就出发了,他一直都没弄明白林肯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1914年,在林肯去世50年后,马维尔才在林肯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找到答案,在这封信里林肯谈到幼年时的一段经历。“我父亲在西亚图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为如此,父亲才得以以较低的价格买下它。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我们在农场里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把它们给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象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块,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在信的末尾说,林肯这样说:有些事情一些人之所以不专注地去做,只是因为他们认为不可能。其实,有许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的想象之中。

努力是自我管理不可或缺的品质

努力,是自我管理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只有认真努力过的人,才能做到良好的自我管理。

有人曾经说过:想成功只有三条,一是努力;二是努力;三还是努力。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总有些人在努力,于是总有些人在不断成功。掌控自己的命运全在努力地管理好自己,与困难搏击。

对自己仁慈就是对失败的纵容,因为失败的原因只有一种,那就是放弃努力。

放弃努力就是放弃成功

富于鼓动性的演说家了丹尼尔·卢迪,曾经是一名发电厂工人,从小听圣玛丽大学神奇传说长大的他,梦想自己成为一名绿茵场的健将,但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而自己又不是公认的体育健将,所以他放弃了。

没多久,卢迪当了一名工人。当听到一位朋友上班时死于事故的事情后,卢迪震骇不已,他突然认识到,人生是如此短暂,以致你很可能没有机会追求自己的梦想。

于是,卢迪决定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有效管理,努力改变目前现状,并发誓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演说家。

卢迪汲取了以前放弃梦想的教训,为了实现成为演说家的目标,他对自己将来的人生进行详细规划,制定出一系列的目标。最终,顺利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努力,是自我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种珍贵的精神。

卡罗斯·桑塔纳出生在墨西哥,七岁时移居到美国,他的其他功课非常糟糕,唯独美术十分出色。一天,桑塔纳的美术老师克努森把他叫到办公室说:“桑塔纳,我看了你的各科成绩,除了刚刚‘及格’就是‘不及格’,但你的美术成绩却都是‘优’。看得出来,你很有绘画天分。如果你想成为艺术家,我可以带你到旧金山的美术学院去参观,也许这样你就知道自己将面临的挑战了。”

一周过去了,美术老师克努森真的把全班同学都带到旧金山美术学院参观。小桑塔纳亲眼看到别人是如何作画的,而且感受到自己和他们之间的巨大差距。

回来后,克努森先生告诉他:“心不在焉、不求进取的人根本进不了旧金山美术学院。你应该拿出200%的努力,不管你做什么或想做什么,都要这样。”

从此,桑塔纳把克努森老师的话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并列出了详细的成功计划,对自我进行严格管理,一步步地向目标靠近。终于,卡罗斯·桑塔纳成为旧金山美术学院的一名优秀画家。

一个人最长也不过就是百来年的时间,实际上每个人离成功都很近,只不过有些人因为对自己的仁慈,放弃了努力,从而也就放弃了成功。

命运全在搏击,奋斗就是希望

有一本杂志上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1927年,美国阿肯色州的密西西比河大堤被洪水冲垮,一个9岁黑人小男孩的家被洪水冲走,在洪水即将吞噬他的一刹那,母亲用尽全力把他拉上了堤坝。

1932年,男孩小学八年级毕业,因为阿肯色州的中学不招收黑人,他只能到芝加哥就读中学。但家里条件不好,没有供他去芝加哥读书的能力。于是,小男孩的母亲当即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让男孩复读一年。在这一年里,母亲给附近工厂50名工人洗衣、熨衣和做饭,目的就是为了攒钱给孩子上学。

1933年夏天,家里终于凑足了那笔血汗钱,母亲带着男孩踏上火车,奔向陌生的芝加哥。在芝加哥,母亲靠当佣人谋生,支撑男孩的学业,最终,男孩以优异的成绩中学毕业,后来又顺利读完大学。

1942年,黑人男孩开始创办一份杂志,但因为缺少500美元的邮费,不能给订户发征订函。这时,有一家信贷公司表示愿意借贷,但有一个条件,必须有一笔财产作为抵押。结果,男孩的母亲用她一生最心爱的东西——曾分期付款好长时间买的一批新家具作为抵押,终于贷到这一笔要命的款项。

1943年,黑人男孩的杂志获得巨大成功。男孩终于能做自己梦想多年的事了,他将母亲列入他的工资花名册,并告诉她已经是退休工人,再也不用工作了。那天,母亲和男孩都哭了。

后来的日子里,男孩经营曾经面临巨大的困难和障碍,男孩似乎已无力回天。他心情忧郁地告诉母亲:“妈妈,看来这次我真要失败了。”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儿子,”她说,“你努力试过了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