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每个人都应管好自己(1) - 不会管理自己就战胜不了别人 - 兆海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章每个人都应管好自己(1)

第2章每个人都应管好自己(1)

如果说懒惰、骄傲、固执、偏见、狭隘,自私是人性的弱点,那么勤奋、谦逊、协调、客观、宽容、大度就是人性的优点。管理了懒惰,才会有勤奋;管理了骄傲,才会有谦逊;管理了固执,才会有协调;管理了偏见,才会有客观;管理了狭隘,才会有宽容;管理了自私,才会有大度。

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丹尼斯·维特莱把这些人性的优点称之为“良好的精神准备”。他指出:有无良好的精神准备,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或是封闭成功之门的铁锁。

管好自己才能更优秀

一个人,只有管理好自己,才能获得辉煌得未来。

在工作中,管理好自己,才能表现出主动性和计划性,才能积极地工作,从而对自己做的事和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充满信心,才敢于面对困难,具备战胜挫折的勇气。

缺少了自我管理能力的人,就像一只穿着溜冰鞋的章鱼,自己虽然动作不断,但是却搞不清楚到底是往前还是往后,抑或是在原地打转。

善于自我管理的员工是最受欢迎的员工

这个世界从来就不乏有能力的人,但是很多有能力的人却一生都没有做出什么成效,为什么?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他们缺乏管理自己的能力。虽然,他们在工作时做的事情很多,也在某些方面表现得很有能力,但是却没有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什么起色。

在工作中,如果你没有“管理你自己”的意识,虽然短期之内对工作不会有致命的影响,但是时间一长,必将会使自己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尴尬的境地。

某集团的有一位咨询师曾经说过,该集团的上班时间是8∶30,有的员工会在8∶00上班,而有的员工8∶50才姗姗来迟。虽然短时间内,这些经常迟到的人对企业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时间一长,企业就会因为这些人的散漫行为而耽误大事。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因为员工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意识,企业不可能用绳子将每个人捆到办公室来,所有一切都是需要员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范先生有一个比较好的习惯,他在做文档时总是条理清楚,不管工作有多忙,都会将文件有条不紊地做好。后来,范先生自己开了家公司,借助于自己在之前工作中积累的良好的工作习惯,他的公司迅速发展,生意做得很大。

范先生之所以能做出一番成就,正是善于自己管理自己的结果。这种自我管理的能力值得企业里的每位员工去学习,不管领导在与不在,员工都应该主动认真地完成工作。而不是非要老板在身边不停地转悠,才能集中精力去工作。任何企业中,不具备管理自己的能力的员工是不受欢迎的员工。所以,管理好自己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

有一只黄雀,整天站在树上闲着,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兔子看见了便问:“我能和你一样每天什么事都不用干吗?”

黄雀说:“当然可以!”于是,兔子就听了黄雀的意见,开始在树下睡觉。

这时,来了一只狼,它看见一只兔子在树下,便把兔子拖来当作美餐。

高度不同,你所需要做的事情就不相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效进行自我管理。因此,无论你是做什么事,首先要管理好自己。不能因为你比别人更有优势,就存在消极侥幸的心理。只有认清自己,管住自己的欲望,才会有机会像黄雀那样站在高处,免于被“吃掉”的危险。

只有管得住自己的人才有资格成功

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否,决定因素并不是智商、沟通技巧、组织力等,而是一种有目标、有计划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和习惯。

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的创始人齐瓦勃出生在农村,只接受过很短暂的在校教育。他15岁那年,因为家里很穷,他只好去做了一名马夫。但是,齐瓦勃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他时刻寻找自己发展的机会。

3年后,齐瓦勃到钢铁大王卡耐基管理的一个建筑工地做工。齐瓦勃刚踏进工地时,就对自己的工作做了计划,这个计划显示出他与众不同的自我管理能力。

当别人在工作中抱怨工作累、工资低,并因此对工作心怀不满,或者在工作的时间趁着老板不在,就开始聊天、赌博时,齐瓦勃却十分认真地自学建筑知识。

每当此时,都会有很多同事讽刺他,但齐瓦勃并不在意,只是说:“我不是为了赚钱而工作,我是在为理想和前途而打工。”

一天晚上,同事们坐在一起聊天,只有齐瓦勃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看书。此时,公司的经理来工地检查,发现作为一名工人的齐瓦勃竟然在看书,十分好奇,便走近想看看的什么书,结果又发现旁边齐瓦勃的笔记,经理拿过笔记本,漫不经心地翻看了几页之后,什么都没说就走了。

第二天,经理把齐瓦勃叫到了办公室问:“你为什么学那些东西?”

齐瓦勃回答:“据我观察,公司里的打工者并不少,主要缺少的是有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与管理者,对吗?”经理对他说的话感到很震惊,但还是点点头。

“我不想做没有什么价值的人,我希望成为公司所倚重的人才,而不是可以随时更换的苦力。我只有认真工作,才能使自己的水平不断提高,我只有使自己的工作产生的价值超过所得到的薪水,我才能在工作中得到公司的重视,才能有自己发展的机会。”

这次谈话,使经理永远记住了他——一个拥有十分强大自我管理能力的“苦力”。不久,他将这位有着伟大追求的“苦力”升职为经理。那个时候齐瓦勃只有25岁!一个似乎还不能承担责任的年龄!

后来,齐瓦勃经过努力,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大型伯利恒钢铁公司,为美国创造出惊人的效益,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就人生的辉煌。

齐瓦勃的故事说明,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养成一种自我计划与自我管理的能力,就不会在不得志时堕落下去,因为这种人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希望,并极力约束自己、排除干扰、痛下苦功,为迎接自己人生的转机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这样的人没有理由不成功。毕竟,一个人自我管理的能力和习惯,才是决定这个人能否取得成就的最关键因素。

自律是自我管理的开始

没有自律,就不会有成功。自律不仅是一个人获得成长的基础,也是超越别人的先决条件。一个人一旦能管好自己,不仅能使其工作规范化、条理化;而且还能准确把握做事的分寸,使事情往理想的方向发展,获得超出预期的效果。

如果你因为看到某人被你“管理”得很好,而沾沾自喜于自己的领导力时,请仔细观察那个人,他其实只是自己在管理自己。

每一位成功者都是一个善于管理自己的人,想要获得成功,首先就必须懂得管理自己。

自律精神是走向成功的明灯

你是否具备自律的能力?如果你是持有否定态度的人,那么请从现在开始,对你最近的工作日程进行一下总结:

◎你花了多少时间在有规律性的活动上?

◎你是否有计划地提升你的专业水平能力?

◎是否每天锻炼身体和保养?

◎对于你的钱,你是存在银行还是投资?

如果你对于上面的问题无法做出肯定的回答,那就说明你的确缺少自律能力,不懂得反思自己的行为,这对于自我管理来说,是十分可怕的现象。

孙敬是东汉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为了读好书,经常会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里,每天从早到晚地读书,常常忘记了睡觉和吃饭。当身体疲倦得想睡觉时,他怕影响到学习,于是找来一根绳子,一端系在自己的头发上,一端系在房梁上。如果他想睡觉时,头一低,绳子就会拉着头发,疼痛会使他清醒起来,继续读书。

苏秦是战国时代的纵横家。由于年轻时学问不多,到许多地方做事都不受别人重视。就连家人也瞧不起他。这一切使他很受刺激。于是苏秦下定决心,一定要以读书来改变自己。

苏秦经常读书到深夜,他也有一套对付想睡觉的办法。他找来一把锥子,如果犯困时,就会用锥子在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就会使自己迅速清醒过来,继续读书。

“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在中国流传了近两千年,这种自律的精神一直是后来读书人走向成功的明灯,也必将为今天的我们以及后人带来某种启示。

古今中外,自律都是任何人走向成功的重要法宝。在美国做了30年律师的恩格尼,有一次出去度假。当他无意中发现在限速60公里的路上,自己的车速已经到了65公里,他便给自己开了一张罚单。

当到达市区后,恩格尼把这件事报告了交通部门。主管交警感觉很意外,他说:“我当了这么多年的交警,还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事。”结果,恩格尼被授予“世界最诚实律师”的称号,同时被判罚27美元罚款。

恩格尼的自律精神实在令人佩服,但他却因此被授予“世界最诚实的律师”称号,可见,在美国这种“诚实”与“自律”也是很少见的。

培养自律精神的三枚金针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