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
柏林
2月中上旬,也就是电影节入围名单正式公布差不多一个月后,宋知琳跟随《信仰》剧组一同出席了在德国柏林电影宫开幕的第7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本届柏林电影节,来自全世界范围的送展影片多达好几百部,最终入围主竞赛单元竞争的却只有十九部电影,其中就包含了宋知琳主演的《信仰》。
今年的电影节流程与往届略有不同,为期十天的电影节,总体划分为了前后两个阶段,10号到16号为第一阶段,10号举办电影节开幕式,16号晚上则是颁奖典礼,在这期间,入围主竞赛单元的19部影片也会进行官方展映。
17号到20号为第二阶段,官方将会举办公开性质的“观众日”活动,不止是入围了主竞赛单元的这些电影,所有提名影片都将在相关影院内播放展映。*
因为电影《信仰》入围了本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宋知琳自然也会加入本届电影节最佳女演员的角逐,事实上,不止是电影节正式拉开帷幕的当下,早在一个月前,入围名单正式公布的时候,国内外的诸多新闻社媒体就在那各种讨论疯狂猜测,猜测这一次的银熊奖究竟花落谁家,宋知琳又能不能二封国际影后。
因着欧洲三大电影节一贯拥有的评审团制度,各类奖项其实挺受评审团主席以及各位成员的偏好影响。
曾经,就有国外媒体毫不遮掩的表示,欧洲三大的奖项评选并不完全公平,毕竟每一个对应单元的奖项都会有专门选拔出的评审团,虽说能够成功入围的这些影片本就是从来自全世界各地的送评影片中精心挑选出来的,评审团在进行相关评选的时候也不可能一点不考虑外界条件,但欧洲三大长期坚持的评审团制度使然,如果主席评委们想要胡来,他们当然也可以胡来。
纵观三大过去几十年间的进展,其实不是没出现过那种完全爆冷,令人大跌眼镜的结果。
外网锐评:电影节的奖项压根不是奖项,而是评审团成员们任性送给偏爱者的礼物。
好在这样的情况并不算很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欧洲三大还是很有分量极具权威性的一类奖项。
但有个成语说得好,众口难调,就算评审团成员综合各方面情况,认真拟定了最终的结果,也肯定会有人对此感到迟疑,或是持明确的反对意见。
比如六年前的《小姐》。
宋知琳在2016年凭借电影《小姐》获封戛纳影后那阵,其实也有一些人对此并不认同,不管这些人是真心觉得宋知琳在《小姐》里的演绎不够“艳压群芳”,还是骨子里难以抛却的偏见,不爽亚洲女演员摘下国际影后的桂冠,按照当时的某些说法,就是戛纳评审团实在太偏爱朴赞郁也太偏爱《小姐》这部电影了,宋知琳之所以能获奖,完全是沾了“戛纳朴”的光。
而这一次,情况明显不一样,毕竟《信仰》这部电影的导演可没有什么“柏林x”的外号,在国际电影圈的口碑名声也远不及奉俊淏朴赞郁两人。
简单说起来,这就是一次纯粹比拼电影比拼演技的对决。
国内国外,线上线下,很多人怀抱着或期待或质疑的目光关注着今年这一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还有《信仰》这部电影。
有的人希望宋知琳能获奖,有的人则不太希望,不过很快,关于《信仰》这部影片到底优不优秀,宋知琳在影片中的演技表现又是否够得上最佳女演员这条线,大家心中都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
2月10号,星期四,当宋知琳一袭高定长裙,盛装出席了在柏林君悦酒店外举办的电影节红毯环节时,作为欧洲三大之一,顺利拉开帷幕的第7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已经吸引了来自国内外上百个媒体新闻社的热情关注。
全球范围内,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数以千计的新闻媒体人敬业守候在了星光璀璨的德国柏林,与到场艺人一同见证又一年的评奖热潮。
因为电影《信仰》并没在韩国国内上映,导演还有剧组方理所当然就把首映礼定在了柏林电影节现场。
影片举办首场放映当天,观众们简直热情爆炸,因为这些观众里也包含了要拍照片写报道的记者媒体以及专业影评人,偏偏一个放映厅内能够容纳下的人数是有限的,首场放映就此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情况,许多欧洲记者不得不失望返回。
而在第二场第三场放映预备开始的时候,影院门口依旧人满为患,排队的队伍可以说是肉眼可见的长,因为有人一人买了很多张票,独自霸占多个名额,还有人不守规矩想要插队入场,理所当然导致了不太愉快的争执甚至是肢体上的一些冲突,连带着《信仰》这部电影都一起上了新闻,新闻标题还很简单粗暴,什么“多位记者在信仰放映厅前大打出手”,“当代魅魔宋知琳,主演影片引发严重后果”。
主打的就是一个夸张但写实。
在11号到15号的这五天展播时间里,《信仰》基本是场场爆满,口碑评价更在一路走高,就总体形势而言,比之当初的《小姐》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样的情况,在欧洲三大尤其是柏林国际电影节的现场可以说是非常少见的。
毕竟《信仰》是实打实的亚洲电影,上到导演编剧下到影片主演全是不折不扣的韩国人,导演名声不显,影片里更是一个外国面孔都看不见。
起不到哪怕一丝一毫的“讨好”意味。
电影能有如此盛况,在一些自诩客观清高傲慢的人眼中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但这样的不可思议终究只占少数——带有浓厚宗教色彩偏偏又极具人性化的一个故事,外加作为核心人物的女主角的精彩演绎。
宋知琳在影片《信仰》中奉献了绝对独特足够疯魔的演技,让人欣赏又害怕,怜悯又畏惧。
不止是端坐在放映厅内的这些观众,主竞赛单元的评审团成员们聚在一块观看影片的时候,同样无法控制的被深深震撼到了。
尤其是影片主角被魔鬼寄生,一边疯狂崩溃一边无意识想要求救的那段独角戏,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加上主角连贯饱满的情感流露。
她在大屏幕里歇斯底里,而足够专业的这些评审团成员座位紧挨着坐在屏幕外,却要拼尽全力,才能勉强按下失措尖叫甚至是拔腿逃离的冲动。
“我必须要承认,我们都不得不承认,在进行这一次的奖项讨论时,所有成员都感到无比的煎熬。”
2月16日,星期三晚上,第7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颁奖礼正式拉开了帷幕。
宋知琳与《信仰》的几位主创人员并排坐在台下坐席,看台上的评审团主席拿着话筒发表起自己的看法。
“我想,很多人听到我这句话后可能都会误会,以为是竞争太过激烈了,当然,优秀的影片肯定离不开演员们优秀演技的加持,我还有评审团里的其他成员都很欣赏这些电影里大家的表现,但不得不强调的是,在这些风格迥异但都能看出精彩演绎的影片里,有一部让我们都无法控制的感觉到了震撼,有那么一个人的演技,实在是太疯魔太丧心病狂了,所以我用了煎熬这个词语,是的,我们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真的很受折磨。”
台上的评审团主席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稍微关注过近期展映口碑电影评价的现场人员自然不怎么费劲就能联想到《信仰》这部电影上。
联想到“不疯魔不成活”的珠玉秀身上。
“在她主演的这部电影里,这位女主角向屏幕外的所有观众奉献了令人毛骨悚然同时叹为观止的惊艳演技,她让所有人都陷入了疯狂,因此,我很荣幸,也很高兴在这里向大家宣布,获得本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女演员的是——《信仰》!宋知琳!恭喜你!”
“韩国电影《信仰》获得金熊奖,宋知琳凭借影片二封国际影后。”——《英国卫报》
“亚洲电影的胜利?影片《信仰》获最佳影片金熊奖。”——《环球银幕》
“《信仰》摘得最佳影片,宋知琳折桂柏林影后。”——《好莱坞报道者》
“韩国的骄傲——专访柏林影后宋知琳。”——《naver》
“双熊在手,《信仰》+宋知琳,韩国之最,亚洲之最。”——《韩国时报》
电影节颁奖典礼顺利落下帷幕后,为期近十天的柏林国际电影节也顺势进入了第二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重新公开放映的《信仰》不出所料引来了大批关注,与此同时,网上针对影片获大奖以及宋知琳折桂柏林影后的报道也是层出不穷。
就在国内外都为《信仰》疯狂,都情不自禁沉浸于宋知琳的超神演绎中时,宋·当事人·知琳很自觉的给自己放了一天假,然后拿出前一晚刚获得的银熊奖杯,拍照发到ins上,当做给粉丝影迷们的营业福利。
银熊奖顾名思义,奖杯形状就是一只憨态可掬的银色小熊,柏林素来都有“熊城”之称,柏林市所在的柏林州被勃兰登堡州紧紧包围着,而据历史传闻,勃兰登堡州是由一位名叫艾伯特·冯·熊的神圣罗马帝国人创立的,这个人的绰号就叫熊,同样的,柏林的城市徽章上也刻画了一只黑熊。*
基于这种种因素,女雕像家雷尼·辛特尼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设计出了金熊奖还有银熊奖的雏形,柏林电影节是在1951年开始颁发的金熊奖还有银熊奖,在1961年之前,柏林熊擡起致敬的一直都是右臂,在那之后则变成了左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