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要想带走她得出十两银子
“嗯?”
张掌事闻言立马恢复神色,若是仔细瞧还能瞧见他眼底的欢喜之色。
“起来说话,莫要跪着了。”浮笙轻笑。
“属下遵命。”张掌事拱拱手,依旧紧紧握着茶杯,不舍得放下。
张掌事起身,轻轻啜口茶水,细细品味起来,总觉得今日的茶水说不出来的好喝。
但他也没忘记正事。
“永乐观后排是观内之人的住所,前往永乐观的男人们由人引着都进了后面的房间。”
他咂咂嘴:“房间外有不少人日夜把守,瞧着武力不俗。属下的人怕打草惊蛇,未进去查看房间内的情形。”
浮笙脸上未有任何表情。
张掌事瞥眼浮笙,见她没有要说话的意思,遂讲起他从别处打听来的消息。
“属下的人从一老汉口中得知,前两日夜间青山脚下来了十几辆马车,车上陆陆续续下来几十个人,都身披斗篷上了山。”
永乐观就在青山半山腰,那老汉看到的人正是往永乐观去的。
“老汉还说,马车上下来的人都身形消瘦,就算是披着斗篷也能瞧出……”
“是女子?”浮笙蹙眉问道。
“正是女子!”张掌事回道。“她们被人鞭打着赶上了山。”
浮笙不由得想起除夕进宫那日,雪地里躺着的那位女子,也是被人用鞭子抽打。
她总觉得那处宅子蹊跷,或许也得派人盯着。
她与张掌事提起此事,张掌事神色晦暗,那处宅子里住的有人!他日日从那里经过,竟分毫没有发现异常!
看来,他与大姑娘相比还差得远呢!
他再次对浮笙升起敬意。
“那老汉可有查过?”浮笙拉回话题,问道。
张掌事点点头:“查过,就是住在青山附近的一猎户,平日里靠打猎为生。”
“他家中还有何人?”浮笙继续问道。
张掌事不明所以,但还是老实回答:“他家中还有一老妇,是他媳妇。”说到这里,张掌事不可察觉地斜睨莹儿一眼,见她正在看自己,忙收回目光。
刚才恢复常色的耳尖,再次泛红。
“他还有一儿一女,儿子在前几年打猎时伤了腿,没有及时救治,如今躺在床上。女儿则嫁给附近村庄的农户,日子不算凄苦,只算勉强度日。”
浮笙思忖片刻,说道:“你给他儿子寻个大夫瞧瞧,再给他些银两,说服他举家搬迁去南地吧。”
没有及时救治,只是说出来好听罢了,怕是他家根本没钱给他儿子看腿。
如今正值冬日,夜间还要打猎,想必老汉家中生活艰难。
浮笙知道永乐观之事非同寻常,若是被人知晓老汉看到那夜运送女子上山,老汉一家恐会被灭口。
倒不如帮他儿子治腿,再给他些银两,让他们去南地。南方温暖,便于他儿子腿伤恢复。
“继续盯着永乐观,还有那宅子。”
“是。”张掌事拱手回道。
“还有一事。”张掌事抬眸望眼莹儿,脸瞬间发烫,忙收起目光望向浮笙。“当初莹儿姑娘让属下查的柳嬷嬷,已经查到了。”
柳嬷嬷是浮笙娘亲的贴身嬷嬷,照顾慕容夫人饮食起居直到她去世。
慕容夫人身边丫鬟婆子众多,除了柳嬷嬷,旁的都被如今的大娘子发卖了去。
说是发卖,却都仿若人间蒸发了一般,再也寻不到了。
浮笙鼻子莫名有些酸,眼眶红红的,声音颤抖:“柳嬷嬷可还活着?”
“活着。”
听到张掌事这样说,浮笙双眸泛起水汽,活着就好!
“那柳嬷嬷如今身在何处?”儿时的记忆一股脑涌现,浮笙恨不得立马将柳嬷嬷接来身边,替她娘亲好好孝敬她。
“属下的人是在新城发现柳嬷嬷的。”张掌事张了张嘴,不知道接下来如何说。
可大姑娘终归是要知道的,他狠狠心继续说道:“发现柳嬷嬷时,她正在街上乞讨。”
“什么?”浮笙双拳紧握,她依稀记得柳嬷嬷有两个儿子,怎会去乞讨?
莹儿闻言也很吃惊:“你快说,柳嬷嬷如今怎么样了?你们可有将她带回来?”
“属下得知消息时,亲自去了一趟新城,确认那人确实是大姑娘画中之人——柳嬷嬷。”
“属下打听后发现柳嬷嬷曾经生过一场大病,忘记了很多事情。她两个儿子儿媳刚开始还轮流养着她,后来大抵是觉得她拖后腿,竟直接将她扔出了家门。”
“柳嬷嬷这才沦落街头乞讨,好在附近乡亲们看不过去,常常偷偷给她送食物,这才活到现在。”
浮笙此刻眼里怒火迸发,嘴角轻轻扯了扯。
莹儿也是,捋起袖子就想出去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