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辩论(二)
宁阳的发言比较犀利,直接中伤了一群普通智力的同学。
会场中间不少人窃窃私语。
宁阳的面相清冷,颧骨微显,眉梢带锋,他的智慧星极亮,尤其在逻辑方面,但“人际宫”稍显薄弱。
这人强调天赋决定上限,恐怕也源自自身在特定领域的自我感受。
这是努力派b班学生刘洋起身,情绪激昂:
“宁阳同学,你所谓的‘天赋决定上限’,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惰性!你只看到了莫扎特、菲尔普斯的光环,却忽略了他们背后同样超乎常人的极致训练!莫扎特的父亲本身就是音乐教育家,从小对他进行严苛的训练,菲尔普斯每天泡在水里的时间超过睡眠时间!他们的成就,是天赋与极致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还有,你提到的‘学神’,他们的轻松解题,往往源于小时候从小养成的良好思维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本身就是长期努力培养出的‘后天优势’!至于‘启明星’的例子,恰恰说明我们的教育体系在发掘和培养不同天赋方面做得还不够,而非天赋本身不可逾越!我方认为,在正确的方法指引下,坚持努力可以拓展一个人的认知边界,突破所谓的‘天赋上限’!”
刘洋论述一气呵成,最后,他再次强调自身观点:
“华罗庚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努力,才是打破命运枷锁的钥匙。”
刘洋的发言充满激情,感染力很强。
姜朵看向他,这个学生面相圆润,口方唇厚,眉宇间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
他的命盘有点意思,基础的智慧星并非上等,但“驿马星”和“奋斗宫”很活跃,且“贵人宫”有吉星高照。
这预示着此人善于抓住机会,借力打力,通过自身努力,以及贵人提携,完全有可能突破自身局限,达到令人瞩目的高度。
会场上的一些同学老师听了刘洋的发言,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精彩!
太精彩了!
由此,辩论进入到白热化阶段:
天赋派c班的一位女生连连发问:
“那请问对方辩友,如果让一个五音不全的人通过努力成为帕瓦罗蒂,可能吗?让一个色盲成为梵高,可能吗?天赋的领域性限制是客观存在的!”
努力派的一位男生立马回应:
“当然不可能!但努力的意义在于最大自身潜力,五音不全者可以通过努力,成为优秀的音乐制作人或者乐评人,色盲者可以在雕塑、文学等其他领域大放异彩,努力的价值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并做到最好,而不是强求在不适合的领域登顶!”
这位男生的话音刚落,天赋派陈锐再次发言:
“对方辩友,我方从未否认努力的价值!但辩论核心在于,在同等努力程度下,天赋高的人必然走得更远,更快!资源是有限的,社会、包括启明星这样的机构,将资源倾斜于更有天赋者,正是为了追求更高的投入产出比,这是当代效率的体现。”
坐在中间场,观点模棱两可的学生,随着这些同学的发言频频点头。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都有理...
努力派的李思为沉吟片刻后,再次起身反驳:
“对方辩友,效率不能掩盖公平!过早以‘天赋’划线,是对无数潜在人才的扼杀!伤仲永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多少‘大器晚成’的人被贴上了平庸的标签?努力的价值不仅在于结果,更在于过程本身所塑造的坚韧心性,这是比一时成绩更宝贵的财富!况且,你如何精准定义和测量‘天赋’?仅凭入学测试?这本身就是片面的。”
...
双方你来我往,引经据典,辩论得异常激烈。
“时间到!”主持老师的声音响起,打断了这场难分高下的辩论。
激烈的自由辩论被助理打断,会场渐渐安静下来。
不少学生面红口燥,意犹未尽。
微笑博士轻抚着腕间黑蛇,对着台下众人微微颔首,对于刚刚表现出色的学生,眼里流露出几许欣赏的目光。
“非常精彩。”他赞许道,“陈锐、李思为、刘洋等同学的思辨能力,知识储备和临场反应,都令我印象深刻。启明星的学生,果然一届比一届优秀,都是可造之材啊。”
被点名的几位学生脸上顿时浮现自豪神色,能得到博士的亲口肯定,无疑是莫大的荣耀。
然而,博士话锋一转,那抹微笑似乎带上了一丝蛊惑的意味:
“不过,关于天赋与努力的争论,在我看来,或许都不是通往成功的最佳途径。”
他环视全场,抑扬顿挫:
“天赋?努力?这些固然重要,但都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选对人,跟对人!方向错了,再好的天赋,再多的努力也可能付诸东流,而跟对了引领者,即便是顽石,亦能点化成金。”
微笑博士这番话,引得台下一片议论声。
自身的天赋努力都不如他人重要?自身的荣誉怎么会和他人相关呢?
这个观点,颠覆了传统认知。
博士抬了抬手,台下的议论声减低。
“空口无凭,我给大家看几个真实的例子。”他对助理点了点头。
助理会意,快步走向后台。
很快,在助理的引领下,三名穿着考究,年龄约莫三十岁左右的男女走上台来。
两男一女,他们神情自信,目光锐利,举手投足间带着成功人士的气场。
“向大家介绍一下,”博士指着这三人,语气自豪,“这三位,都是我的得意门生,但你们绝对想不到,他们在成为我的弟子之前,是什么样子。”
“请看大屏幕。”助理立即上前,拿起一个激光笔,红光点在屏幕上。
一张ppt上面出现了一张比较模糊的办公室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