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宫中笔试一道难哭了姑娘们的试题。……
第26章宫中笔试一道难哭了姑娘们的试题。……
先说,这绝对不是什么丧母长女的毛病,毕竟林如海没老婆所以想不到这些,但怡亲王有老婆啊。
没给黛玉把嬷嬷备下,里面是有故事的——人家王妃给怡亲王提过,当时说的是:“虽不知道殿下为什么这么喜欢那个丫头,但是您既然喜欢,妾身也会好好把她当女儿待,可既然要当女儿待,有些话就不能不说了。”
怡亲王当然得问一声:“什么话值得你这么正经地说。”
“规矩。”怡亲王妃说得可认真了,“入宫参选成了也好,不成咱们留在府里当女儿养也罢,一个女孩子,进退礼仪都是要学的,殿下说她幼时丧母,是林大人将t她带大,在这些事上难免有些欠缺,咱们既然要养,自然不能让别人笑话了她去。”
但怡亲王其实不是很认同:“王妃言重了,黛玉不是什么野丫头,至少在我看来,她的礼仪并不差。”
“男人堆的不差,和女人堆的不差,岂能是一个意思。”怡亲王妃也是有自己的坚持的,怎么劝男人也很有三板斧,直接一指桌上的口脂,“这石榴娇、大红春、嫩吴香、半边娇,殿下不是到现在都还觉得是一个色儿么?”
怡亲王:“……”
多少也有些不依不饶了:“颜色是颜色,礼仪是礼仪,你倒是说说你们女人眼里的礼仪都有哪些?怎么就和男人眼里的礼仪不一样了?”
怡亲王妃也是真不怕和丈夫拌嘴,当年她嫁入皇家之前也是被家里请了教养嬷嬷很是吃过苦头的,当即说起了行礼时膝盖如何屈,腰背如何挺才好看、走路时如何才能既袅袅婷婷,又端庄大方、跪拜时怎样才符合规矩、侍宴时怎么做到拿着镶金的筷子夹起鸽子蛋、甚至侍奉婆婆立规矩时怎么站得那么长久。
怡亲王都听懵了。
……王妃,你还学过这些?
但我也没觉得你和别人有什么区别啊,你们女人都穿着裙子,蹲下去到底膝盖弯了多少,谁知道啊!
直男得怡亲王妃想挠他。
但谈正事的时候也只能憋了这一口气,道:“殿下觉得没什么不同,但夫人太太们谁的眼睛都是尺,谁有规矩谁没规矩一眼便知,倘若女孩子没有长辈留心教养,外头的人只知道金珠宝玉绫罗绸缎包裹便是千金小姐,可真正的贵妇却是看她行走坐卧吃饭饮水,连她家里长辈是什么德行都能猜个七七八八。”
这还只是姑娘自己。
真正那种吃过,见过,甚至是在娘娘们身边当过掌事女官的教养嬷嬷,是能连姑娘身边的丫鬟也都一起调教了,千金小姐们所谓的一脚出八脚迈可不是简单的簇拥就完了的,八脚迈也有八脚迈的章程,谁先谁后,什么位置需要什么样的丫鬟,什么场合要给主子递什么东西,主子要赏人的时候给多大的红封,七八个人围着主子伺候洗脸,盆怎么端,帕子拧多干,袖子怎么挽,镜子怎么捧,那可都是讲究,都是章程。
也都是教养嬷嬷的分内职责。
这一番话下来,怡亲王妃觉得,但凡她丈夫是真为人家姑娘好,都应该深刻认知了规矩在女人堆里的重要性,不可能再驳了怡亲王妃《关于你那位小忘年交的接待方案》里的教养嬷嬷专章。
当然,话说回来,怡亲王妃也没能想明白,自己拟的招待方案里内容多了去了,怎么怡亲王就一点没关心黛玉住哪个院子,有几个人伺候,吃食谁来负责,只就教养嬷嬷这一项问题和她死磕。
既然没明白,自然也理解不了,都说到这份上了,怡亲王还是没有当场给王妃一个指示批示,而是说:“其他的也就罢了,这一点,我且想想。”
怡亲王妃不知道有啥可想,可家里到底是怡亲王做主,她也只能暂且按捺下来。
不要紧,其他人家要找个宫里的教养嬷嬷还得托关系,但怡亲王府属于是要多少有多少,哪怕是宫里的弄不出来,怡亲王妃自己身边的女官规矩也不会错到哪里去,随要随有。
那现在问题来了,怡亲王到底在想啥呢。
答曰,没想啥,他只是清楚的知道这事儿他最好不要说了太算,请示请示皇兄才好。
怡亲王见皇帝容易,一求见,元嘉帝就邀了怡亲王共进午餐,少年时大家要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但现在可没人敢说他们了,两个皇权顶峰的男人自然而然地谈起了他们从来没有放在眼里的教养嬷嬷之事。
……也不算谈吧,纯是怡亲王把王妃口里那些一二三四五六的规矩大概复述了一遍,搞的元嘉帝饭都要吃不下了。
话说,男人眼里从来没在意过的口脂颜色,膝盖弯度,头顶是否能稳定地顶个碗,伺候婆婆能不能夹鸽子蛋……在女人的视角里,是比天还大的事情?
我不理解!
我也不想尊重!
并且元嘉帝突然想明白了一个事——如果我朝的王妃教导女儿都是按这个标准,难怪那么多女孩儿送蒙古去,没几年都香消玉殒了。
大草原上管你那么多呜呜渣渣的什么伺候婆婆礼仪规矩这那的!谁需要你会这些了!
要的是你长袖善舞,能和各处部落打好关系,能和中原王朝互有往来,能弄到茶叶盐巴铁器,能组织好生产!
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学了那么多规矩礼仪,天天琢磨着如何安排八个仆人怎么伺候你起居坐卧,还有什么功夫去学那些真正管用的知识?
“十三弟。”元嘉帝一脸沉重地放下了筷子,“此风不可长啊。”
一个小姑娘洗个脸都八个人伺候,那什么人去纺织,什么人去耕地?生产力怎么上来?让那八个人去干纺织,三日断五匹,一年能多养多少桑蚕,多织多少丝绸?
“这也是臣弟今日入宫的原因。”怡亲王其实没吃饱,但皇帝都放筷子了他当然也只能跟着了,“不过,现在不是谈大道理的时候,皇兄向来关怀黛玉,这个教养嬷嬷,要不要给她派一个?”
元嘉帝还沉吟了一下。
他当然明白怡亲王到底在问什么——
派,就是回头再发作这个风俗,现在且按下不表。
不派,黛玉是元嘉帝六七年前就看上了想弄进宫来好好教的,她入宫是板上钉钉,她会很得自己的宠也是板上钉钉,明显是要站在风口浪尖上的人,等她走向台前,面对起那些个怡亲王妃嘴里的写做夫人太太,读作长舌妇的女人,又于规矩礼仪上有所欠缺,她的日子,会不会艰难起来?
元嘉帝一时有些拿不定主意,看向怡亲王:“你觉得呢?”
“臣弟几乎要被王妃说服了。”怡亲王说是被说服,理由却和王妃一点关系没有,“皇兄,林如海已经在做第七年的巡盐御史了。”
人家爹在给你卖命呢,你对人家女儿温柔一点吧!
但这个理由说服不了元嘉帝,他思考了很久,道:“我倒是觉得,可以给她一个机会。”
怡亲王忍了忍,又忍了忍。
……什么机会!
走到台前成为靶子的机会吗?皇兄你搞清楚,你接他女儿入京的目的是保全林如海的血脉,不是把林如海唯一的血脉立成一个被夫人太太们攻击的靶子!
看皇弟如此,元嘉帝笑了笑:“不用这样看着朕,朕这些年都只是从书信中见她,还不知她究竟被林如海养得如何,她若可以胜任,自有她的好处,倘若她不能,再派个女官教就是了,多大的事呢。”
话都说到这个程度了,怡亲王也不好和元嘉帝再顶了,只告知王妃不必派什么教养嬷嬷,黛玉原本是什么样子,就以那个样子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