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缺原材料在抢了在抢了(狗头)…… - 红楼之林家女相 - 霜雪明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15章缺原材料在抢了在抢了(狗头)……

第115章缺原材料在抢了在抢了(狗头)……

从摇动那个摇竿,到两块手帕被缝在一起,也就是端起茶杯喝口茶的时间,还没咽下去就已经结束了。

朝臣们都显得有些木然,夫人们眼睛都瞪大了,哪怕是对八皇子和黛玉向来期望很高的元嘉帝都怔住,擡手,揉了揉自己的眼睛。

——真的假的啊。

效率来得太过震撼,导致人民群众一时间甚至都没有注意到这应该是女子本分的“针凿纺织”被八皇子操作了,是不是有哪里不对。

好一会儿过去,元嘉帝还是觉得不是很敢相信,喊了一声:“八郎。”

八皇子带着那还没有完全消失的笑容回来,发现元嘉帝对他伸出了手。

八皇子很懂地把那两块手帕呈了上去。

元嘉帝反复确认缝好了,最多就是没有收尾,可收尾是缝纫最不要紧的部分,两块手帕的边确实锁得严丝合缝。

元嘉帝虽不懂女红,可有的是妃嫔天天给他绣荷包献殷勤,针脚如何元嘉帝还是看得出来的,而这刚刚缝好的两块手帕,简直和用标尺测出来一样的针脚。

“好!好!好!”

这自然成为了君王对缝纫机的评价,也成为了元嘉帝六十大寿时最亮眼的礼物,就连已经老得须发皆白,走两步路都喘的太上皇都让太监把缝纫机擡过去让他看个新鲜,没看明白还把八皇子请了过去演示演示。

这样的机器,难度在研究出“初号机”,有了模板,将作监的工匠们自然而然能弄出好多台。

八皇子还想过,既然弄出了好多台,他一个还没有出宫开府的皇子不好动作太大,便用内务府或是林家的名义开个缝纫工场,做鞋袜腰带荷包之类的小东西,给普通老百姓售卖,老百姓知道了这些小东西是缝纫机做出来的,认识到缝纫机的效率是真高,便也算对外推广了。

黛玉说不行。

理由是这真的在与民争利,真的能把小老百姓逼死——平民百姓穷到了极致,还可以熬一熬做点小手工,缝缝补补换点家用,倘若开了缝纫工场,把缝纫的成本压到了最低,靠着大资本规模化的飞速发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死了所有小家庭生产者,必然会激化社会矛盾。

八皇子能理解这个逻辑,但难免郁闷:“这么说来,岂不是白弄出这么个东西了?”

“当然不啊。”黛玉笑,“至少,达官贵人们家里是会有一台的,成衣铺咬咬牙,也是会有一台的。”

八皇子觉得有些奇怪,嗔怪道:“你不是才夸只有我不爱那些奇巧之物,贵人们也看不上这么粗劣的针脚吗,怎么达官贵人又会有一台了呢?”

说完,自己又有点明白过来:“因为咱们把第一台缝纫机献给了父皇?”达官贵人们就是要保持和皇室一样的步调也要弄一台?

黛玉好笑:“殿下,哪怕没有献给陛下,达官贵人们家里,难道就没有奴仆了?”

夫人小姐们穿针脚粗劣的衣裳出门会被人耻笑,但丫鬟小厮哪有那么多讲究,而有点体面的人家,一年多少也是要给丫鬟小厮们弄几身衣裳的,没有缝纫机纯手缝,那得费多少功夫!

八皇子一僵:“也对……”

“只是这样一来,各门各户里雇的针线上人就少了。”黛玉道,“为免他们衣食无着,咱们还是可以弄个缝纫工场的,只不在市面上卖,收拾了走京杭大运河南下,卖出国便是。”

再为小老百姓考虑,顾着国内也就是了,卖出国的东西,正好凭物美价廉抢占市场,也没必要心疼国外从事手工业的小老百姓——

首先,得有小老百姓,才谈得上心疼啊,以目前广州那边的奏报和信件里提到的,西方诸国的逻辑是得有些国力才谈得上和他做生意,没国力的直接下船开抢,所以就是中原对外便宜卖各种成品,影响的也是那些抢人家本地百姓的强盗,完全没必要有什么心理负担嘛。

八皇子也是听说过那个为了橡胶砍手的故事的,微唏嘘,但叹息完了也就罢了——国外的水深火热还是太远了,自己子民更值得关心些:“想来,成衣铺慢慢置办缝纫机,不至于过分挤压了小老百姓的活路吧?”

“他们能有多大的产量。”黛玉安慰道,“再说了,殿下,咱们最终的目的是尽量免了百姓日日劳作的辛苦,机器始终还是要推广的,不要那么快罢了,那些成衣铺子,就是最好的‘慢慢来’的路子。”

“就这么有信心。”这也是八皇子喜欢黛玉之处——她在谈民生,谈理想时,真正在闪闪发光,“咱们‘慢慢来’,不一下子把缝纫机做出来的物件卖得到处都是,让百姓慢慢知道缝纫机的好,他们就舍得给女儿置办一台当嫁妆了?”

黛玉道:“寻常殷实百姓家里一年的嚼用大概是二十两,疼女儿的人家给女儿准备的嫁妆怎么也得占一年的嚼用钱,倘若是有些远见的人家,倒宁愿其他方面抠搜些,置办个能极大减轻女儿缝补辛苦的机器,左右生产量上来了,也就七八两而已。”

这还有个黛玉喜闻乐见的作用——

一家人所有缝缝补补的活儿原够一个女人从早忙到晚毫无闲暇时间,做的都是家务,没有直接产出,自然在家里谈不上地位,想要地位,就得出门,处理不了家里传统观念里“应当”由女人来做的各种缝缝补补的活儿,出门干活就有阻力,女人就被困在家里了。

当然,“男人什么都不用管,只赚钱就好,女人却得把家里都照顾好了才能出去赚钱”明显不公平,但“讲道理”在这个时代基本帮不了女子出t门做事,目前能做的只能是尽量让她们在家里能快些把杂七杂八的事处理了,早些出门。

出了门,见识了别的泼辣的女人是什么活法,才有可能不再是那个乖顺的媳妇,才有勇气和实力和丈夫争辩“凭什么家务都是我做,凭什么孩子都是我带”,不出门,再怎么念叨这不公平那不公平,针不扎在公婆丈夫身上,他们是永远不知道疼的。

八皇子也乐见黛玉所说的场景,只是道:“要这样说,铁该不够了。”

黛玉道:“何止是铁呢,海贸做久了,老百姓知道织出来的布能平价收购,妇人们织布都积极得多,产出的布多了,布的价格因有海贸收购,倒还稳定,但棉花生丝的价格都涨了。”

究竟生产力有限,全民生产带来的必然是资源匮乏,八皇子叹了一声,也只能打国外的主意:“外头有这些东西么?”

“在抢了。”黛玉忍不住皮了一句。

八皇子眼睛都瞪大了:???

咳咳,虽然不是在抢了,但也差不多。

如英吉利,本身不过是个小岛国,出产相比华夏而言更加有限,可他们能经营海贸,靠的就是一边从各种地方掠夺原材料,一边国内生产了再卖出去,赚个盆满钵满。

宝钗原以为天朝大国,物产丰富,能利用的都利用上,倒也不至于从国外进口,但究竟还是低估了国内在有相对公平的交易环境之下的生产热情。

所以,英吉利法兰西葡萄牙西班牙抢得,我抢不得?(这句划掉)

所以,西方那些国家都抢了,都不给当地人活路了,我方岂不是刚好出面救世,帮他们打跑侵略者,再敞开了和他们相对公平地做生意?

“北静王、吴昭容,连薛公子的奏报提及。”黛玉的表情都有点微妙,“从广州往南一路到曾经的大食国,咱们的名声可比西方诸国好得多,尤其那原本就在版图内的交趾南越之地,已经在盼望咱们设郡县了。”

八皇子:“……”

“他们的王乐意?”八皇子不得不问。

“乐意啊。”黛玉道。

保护得了自己的臣民那才叫王,保护不了自己的臣民就只能给侵略者当狗,同样是当狗,其他岛国没有被中原统治过的文化基础就或许还有犹豫的余地,但交趾南越本来就曾经是中原版图的一部分,业务熟练得很,怎么就不能对着中原躺平任揉了?好歹这个中原大爹比西方文明!

八皇子默然许久。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