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还款计划心都操碎了。 - 红楼之林家女相 - 霜雪明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59章还款计划心都操碎了。

第59章还款计划心都操碎了。

赖尚荣简直麻了,立刻上了奏章,说贾家也太有辱斯文了,且不说我是朝廷命官,我哪怕只是个良民,你就能随便抄我家了?

贾赦对外放话也放得理直气壮:“他一个州官,上任才一年,我都不要他拿证据,他只要敢说这二十万银子都是他上任后在当地刮地皮刮出来的,和我贾家没有一点关系,我就服他!”

赖尚荣噎都要噎死了。

可这二十万银子总要有个来源,不是刮百姓的地皮,就是薅荣国府的羊毛,倘若他家不是全家为奴,尚可耍赖我家有没有钱,和你贾家有什么关系,可贾家拿着赖家除了赖尚荣之外所有人的卖身契,贾赦就是抄了赖尚荣这个家,也不能有人说贾赦有问题。

并且,倘若只抄出个一二千,考虑到赖家给贾府干了那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攒点体己钱,哪家主子也不可这么吝啬,但二十万……就是元嘉帝看到了赖尚荣这份奏章,再瞅了一眼黛玉裁了张小纸条写在旁边的“赖尚荣参贾赦有辱斯文,贾赦言倘每个奴仆家私都有二十万银,那不斯文也罢”节略,连圈都没打,把那奏章丢一边去了。

#你个背主的奴才还和主子打擂台?

#滚。

可赖尚荣的官还在啊。

所以,张家出手了。

张家固然看不上贾赦,但看在贾赦干的事情很得元嘉帝喜欢的份上,伸t手帮了一把,因赖尚荣确实也谈不上什么好官,在任上很有些欺男霸女的事情,于是安排两个御史写了弹劾的奏疏,连赖尚荣的官都撸了。

消息传到江南,贾母的心情都……唉!

赖嬷嬷是伺候过老荣国公的奴婢,按贾府那“长辈房里的猫儿狗儿都要敬着”的风俗,贾母也一直很给她面子,赖嬷嬷又会奉承,在贾母当年还得和婆婆打擂台的时候,早早便投献了贾母,自然再多一层体面,因而就是知道赖嬷嬷和赖大夫妻多少从荣国府弄了点儿好处,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是,默许你弄点好处,你【脏话】弄了二十万?

难怪这老货天天奉承着说什么“上托着主子的洪福”,“蒙主子的恩典”,原来是这么托的主子洪福,这么蒙的主子恩典啊。

……大老爷做得对!

#反正不是我收拾的赖嬷嬷一家,回头就是有些骂名也是贾赦背了,说不到我头上!

但痛快过后,贾母还是焦虑了。

实在贾代善太有本事了,把外头的烽烟血火波诡云谲都挡在了荣国府之外,养得贾母虽然口口声声说“我经历得多了”,但只是经历多了富贵,未经历过什么苦难,像这种把最得脸的奴仆的脸打成这样,她便难免既担心奴仆们要是造起反来可怎么整,又担心贾府本来就已经把国公府的牌子摘了,如今又闹了这样不容奴仆的事,京中那些亲戚好友该如何笑话。

贾母的这点子异常,被英莲看在了眼里。

也只有英莲能看在眼里,过完年,林如海有一堆公务要忙,连贾环也恢复了读书,凤姐和探春原本都机灵,却又因为王夫人的事情最近在夹着尾巴过日子,也就是英莲,发现老人家不是很开心,便和林如海提议,请老太太去瘦西湖旁散散心。

贾母也确实很多年没有消消停停的玩了,原本还有点想过完年就回京,如今闹成这个样子反而不想回了,听得颇动心,还难得给了凤姐和探春一个笑脸:“一并去吧。”

这算是老祖宗生气总算是生到头了,凤姐和探春自然答应。

这若在荣国府内,讲起排场来几十个车都打不住,银子更能花成流水,还得清理地方,不放外头人进来,说是出去玩,放眼望去还是平日那些人。

但英莲完全没张罗这些,左右江南民风比京城好得多,女眷出门也不少见,加上也没几个人,没什么清场的必要,只弄了两辆暖烘烘的马车,因凤姐和探春在贾母面前还是有些尴尬,便让她们坐一辆,自己陪着贾母坐一辆,再带了四个丫鬟并一些点心小食,轻轻巧巧就去了。

此时已开春,南边又暖和得快,湖边垂柳已有新芽,也不十分冷,英莲扶着贾母慢吞吞走着,贾母只觉身心都活泛开了,想想京里府里那些不痛快的事……长长吁了一声。

英莲善解人意,今日本来也是想劝贾母开怀的,笑着对贾母道:“让我猜猜,老太太忧愁什么呢?”

贾母心情是真的舒畅,笑着点一点英莲的鼻头:“这还用猜,江南无一处不好,你和你义父又殷勤,哪里都是舒心的,要说不舒心,也只能是京城的事了。”

英莲就道:“可是在外孙女看来,京中的事,其实是比较好的发展,倒不值得忧虑。”

贾母的脸沉了下来。

其实可以仗着自己的辈分训一训英莲的,怎么着,贾家闹出了天大的笑话在你这里却是不值得忧虑?

但贾母又想起了井井有条的林家。

说起来,贾母一直在问林如海要黛玉,真没什么坏心眼,纯因为当下之世一个家里没有当家的女人,真会乱得不成样子,林如海是个男人,贾母管他死活,可黛玉却是个娇滴滴的小姑娘,她该如何活下去。

也正因此,黛玉建议贾母来扬州散心,贾母却是做好了来吃苦的准备的,可是林家竟然是这个样子,要说往自己脸上贴金,黛玉那样聪明的孩子,又是自己的外孙女,能幼龄管家尚且可以解释,可英莲管家一样比贾府有规矩……

贾母骂不出来了,甚至觉得可以听一听英莲的意见:“你真不觉得,京城闹成那样不好看么?”

“不觉得啊。”英莲道,“有病就要治,看到病人躺在床上难受,谁不是心疼他遭这样的罪,反而笑话他生病的样子难看呢?”

到底英莲不是黛玉,没法把话回得滴水不漏,这话很容易就让贾母觉得不痛快:“这病,究竟是在我管家时起的。”

英莲赶紧往回兜:“您这话不对,人吃五谷杂粮,岂有不病的,下头的奴仆不肖,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便是朝廷亦有贪官污吏,若君父连这个责任都要担,就没有王法了。”

贾母的表情到底好看了些,见英莲有些见解,还真愿意也不知是分享还是炫耀一下自己这大族人家的烦难:“但始终,咱们这样的人家,没几个奴仆服侍也不像话,如今闹得主仆离心,倒让外头笑话……”

“老太太。”英莲笑道,“自古只有穷苦人发愁没活儿可干,哪有主人拿着银钱去操心无人服侍的道理?真要缺了人使唤,人市里日日那么多人插标卖首,买几个便是,哪怕一时不懂规矩不贴心,教两个月也就好了,再说什么外头笑话的,难道奴才过的比主子还体面,甚乎欺负起主子来了,外头就好看了?”

这话仍然算不得滴水不漏,可究竟有几分道理,贾母都露出了深思的神色。

贾母究竟是食物链顶端,她当年管家时荣国府风气还好,没怎么受过奴仆的气,可凤姐受的气就大了,就是知道因为王夫人的事最近自己得夹着尾巴做人,也忍不住说出了凤姐也困扰了很多年的问题:“妹妹想的还是简单了,究竟咱们这样人家不比那些小门小户的,处处是规矩,倘若仓促买了人使,那些人做不来那许多事情,反而淘气……”

“谁家没点规矩习惯呢。”英莲却觉得这不是太大的问题,“可学规矩又不是考进士,洒扫庭院端茶倒水又有什么难的,倘若这些奴仆学不会,再换了好的来,总有人能学会,留学得会的,把学不会的赶出去,不就是了?”

凤姐的问题其实并没有解决——是啊,你说的都对,我早就想把那些饶舌偷懒的老婆子赶出去了,可我在家里说了不算啊!那些老婆子还要倒过来教育我“咱们这样的人家原没有这样的道理”,我两层婆婆还要说“如今就是不比以前,也不能再裁人了,究竟不像”,我可真是呸了!

一个人的活儿三个人干还要哎哟哎哟说好累我请问难道这样就不会“不像”了,到底要“像”什么你们说清楚啊!

可再给凤姐十个胆子,也不能在贾母跟前问出“倘若管家的人在家里说了不算,又该如何”的话,只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了。

探春又不一样,这会的她还没管过家,凤姐的烦难她还没有比较切身的体会,基于自己平日的观察,加上赖嬷嬷出的这一摊子事,她思考的问题是:“其实大族人家最烦难的是有些老人,跟在老主子身边立过功……”

英莲觉得更稀奇了:“当年他们立功的时候,难道主子没有赏过?常言道一过不能二罚,难道一功要二赏,甚至于只要立了一回功,将来世世代代都可以凭这个功劳作奸犯科作威作福了?”

探春:???

啊,原来是这个思路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