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宝钗脾性全小惠而不识大体。 - 红楼之林家女相 - 霜雪明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44章宝钗脾性全小惠而不识大体。

第44章宝钗脾性全小惠而不识大体。

第二天,莺儿再进门,掀开宝钗的帐子,都被宝钗的模样吓坏了:“姑娘……”

宝钗一夜之间,虽不说形容枯槁,但瘦了得有十斤,原本圆润的脸上都能看出骨相了,眼睛也亮得可怕:“去,给我办两件事。”

莺儿都要哭了:“我的好姑娘,都这样了还惦记办什么事,且好好歇着……”

宝钗擡手,示意莺儿闭嘴,听她说。

莺儿也只能收了泪,听宝钗说:“第一,去给皇后娘娘告假,说我昨日大概是着了风寒,昨晚上吃了药也不见好,怕是支持不住了,倘若娘娘要回宫,恕我不能相陪了,待我养好了病,仍进宫去侍奉娘娘。”

“姑娘……”莺儿是真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又心直口快,没听宝钗说完就道,“娘娘也没说要着急回宫,姑娘何必……”

宝钗满心都是要怎么收拾薛家残局的事,还得腾出精神瞪莺儿一眼:“当真是我平日太宠你了,这种时候都要和我拌嘴吗?”

主子稳重平和,丫鬟快人快语,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故意的安排,为的就是宝钗自己能岁月静好,自然有人会说她想说的话,宝钗最后只需要来一句“莺儿!越说越不像话!”便什么都没了,这也不是什么高端操作,京中多少人家都是这样给小姐找丫鬟的。

但这样的莺儿,还是让宝钗头疼了。

莺儿被宝钗说得缩了缩脖子,不敢辩白,宝钗这才接着道:“第二件,去给林侍书说一声,昨日她说的事,何止是她呢,我也不甘心。”

“就这一句话吗?”莺儿小声问。

“就这一句话。”宝钗现在只是精神好,身体是濒临极限了的,“快去,快去!”

莺儿快步跑出去了。

皇后原本没想回去的,圆明园的日子实在比宫里舒爽太多了,虽然见不着宝贝儿子,但是宝贝儿子一年到头也难得两日不念书的日子,丝毫不心疼的。

但,昨日听到了薛蟠腿被打断了的事情,皇后没那么高的政治敏锐性,但贵妃来见了皇后一面。

一开口就是:“娘娘,薛家是哪个台盘上的人物,就是搭上了忠顺王,难道就配传到咱们耳朵里了?”

皇后“噫”了一声,贵妃擡了擡眉,示意了一下无穷高处,皇后立刻领会了,这才下定了决心就这两日回紫禁城,偏生宝钗又来报病。

薛家不是哪个台盘上的人物,宝钗在皇后这里其实也难算有多放在心上,何况回宫这个事儿是一点也耽搁不起,听了莺儿的回报,皇后便看向了身侧的魏紫:“你去看看吧,给薛家丫头宽宽心。”

魏紫应下了,皇后身边有的是大宫人,收拾行礼也不需她眼睛都不错地盯着,当即便去了,看到宝钗的第一眼,都惊了:“才人怎么突然病成这样了?”

“昨夜扑了风。”宝钗哪敢给魏紫说是想黛玉那番话想的,只在榻上还礼,“姑姑不必惊慌,那无事也要吃两贴药的人,病与不病差得不多,我这样平日不吃药的人,病起来就怪吓人的,倒劳累姑t姑来看我了。”

“娘娘才定下来的这两日回宫,偏巧姑娘病了,娘娘让我来看看姑娘呢。”魏紫柔声道,还给宝钗调整了下枕头。

宝钗心里又多一层惊惧。

……果然,只有我听说哥哥被打断腿了之后只知道哭,最多再想想哥哥那样的纨绔也该遭个教训,而皇后贵妃也好,苏瑾黛玉也罢,她们就是能不约而同地从“薛蟠被打了”得出“我们该回宫了”的结论,所以黛玉立刻来给我提建议,皇后更是下了决心,只有我说皇后娘娘若要回宫不用想着我是瞎猫撞上死耗子。

这就是我和她们的差距吗?

看宝钗脸上的愁容,魏紫还以为她是为皇后不在了,她连叫太医都困难而发愁,声音更柔了:“才人放心,娘娘回宫另有缘故,绝不是让才人在圆明园里自生自灭的意思,才人好好养病,待大安了,自然能再度进宫的。”

宝钗想通了之后,身体固然不痛快,但脑子是真的不觉得难受,甚至有一种……胸口的一股气被压抑了好多年,如今终于喘了出来,整个人都清明得可怕的舒爽:“姑姑放心,我再不是那种无事也要琢磨三分的人,我若有造化,好了再进宫受姑姑教诲。”

“这才是心宽的说法呢。”魏紫又安慰了几句,便托以皇后那边还有东西要收拾,向宝钗告辞。

皇后说的是这两天回京,但下午就启程了,丝毫没有给黛玉几个小姑娘来找宝钗道别的机会,到傍晚,车驾便入了宫。

到底莺儿是来给黛玉传了宝钗的回答的,这让黛玉见元嘉帝都有了底气——洗了一身风尘,换了身清爽衣裳,因还没到元嘉帝翻牌子的时辰,还在御书房批奏章呢,黛玉少不得要去请安。

元嘉帝倒没为难她,只斜了黛玉一眼:“玩疯啦,说好的出去玩两日,七八天了舍不得回来。”

黛玉就抿着嘴笑,也没有辩驳,到了元嘉帝的书案前,拿了墨锭,不疾不徐给元嘉帝磨起墨来,撒娇道:“还不是陛下的恩德。”

元嘉帝哼笑一声:“你倒受用,朕唤你回来的事情,你是如何考虑的?”

黛玉磨墨的手停了一停,索性不磨了,一边取布巾擦干净墨锭,一边道:“陛下,公道自在人心。”

廉亲王向来被人夸一个“贤”,可仔细想想,他哪次不是能得了百官赞誉的差使就去争,得罪人的差使一点不碰?要不他怎么争不到皇位呢,还不是太上皇也看出了他一心邀买人心,再无半点为国为民之心的缘故!

纵使朝臣会感谢他不催还款之恩,暗地里说两句此事办砸了完全是元嘉帝不会用人,但哪个脑子清晰些,当真能为国家做些事情的人会不知道谁贤谁愚?你廉亲王给自己造了个“宽和”的人设,所以人生在世,所有得罪人的差事,你就可以一点不沾染了?

可是治理一个国家,笼络住那些脑子清晰,愿意为国家做事的人也就够了,那些分不清大小王的糊涂虫,今日不除,明日也要除,何必在意他们如何看呢?又何必牺牲利益去讨好他们?

“你这丫头。”黛玉进来了,元嘉帝也不想再批奏章了,起身坐到了床边的榻上,有些感慨,“会劝人。”

黛玉笑了一声,跟着元嘉帝走了过去:“是陛下听劝。”

“以为这样就能跑脱了?”元嘉帝并不好糊弄,“薛蟠的事,你既不认同,为何不提?”

黛玉低头,倒埋怨道:“陛下也没说会让廉王殿下担这个差使啊。”

“你就只准备了这句话?”元嘉帝挑眉,看样子要生气。

“那倒不是。”黛玉对上了元嘉帝的眸光,丝毫不慌,只轻声道,“陛下,君子群而不党,事情落于党争就没意思了,因此臣女本不爱出这个主意,但事已至此……”

元嘉帝没等黛玉说完:“行了行了,是朕要你党,朕是小人。”

“臣女岂敢。”黛玉还是要说完的,“家父说过,做官嘛,既拿了这份俸禄,又得了这个地位,凡事想想自己虽然没有错,但多多少少也得想想朝廷,廉王殿下实在是不愿意想,吃那么几个瘪,党争不党争且不说,他吃亏也是因果报应。”

“说的倒容易。”元嘉帝恨道,“游鱼一样的人,你说让他吃瘪就吃瘪啊。”

“陛下。”黛玉道,“在催缴户部欠款之事上,如果廉王殿下一味宽仁导致一事无成,薛大人却催了好些钱出来,又如何呢?”

这算不算对着他的脸抽?

确实被八贤王恶心得够呛的元嘉帝身体都前倾了:“怎么催?”

“审计。”黛玉回答。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