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UseMe - 在她成为她之前 - 苏立 - 女生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五十一章:UseMe

第五十一章:useme

林澜坐在角落靠窗的位置。书店窗外的桃树枝头微微晃动,初夏的风带着一点的潮意。桌上摊着她早到几分钟翻开的那本《theethicsofambiguity》,但她一个字也没看进去。“你看起来没读进去呢。”一个熟悉的声音落下。她擡头,看见自己的导师艾琳穿着一件淡色的短袖,脸上还是戴着那副金丝眼镜。林澜站起来迎她,拥抱后两人简单寒暄几句。艾琳坐下,眼神停在她的脸上多看了两秒:“怎么了?”林澜迟疑了一下,终于开口:“艾琳,我最近工作出了点问题,可能说了不该说的实话。”她将最近这段时间的项目过程给琳大致介绍了一下——从发现数据疑点,到部门的内部推诿,再到她孤身赴北京协调会的经过,一路讲到sergei给她下的通牒。“我本来以为,我说出那些,至少可以换来一点内部的诚实。哪怕只是承认我们有问题。”她顿了顿,“结果我成了那个有问题的人。”艾琳合上手边那本她顺手拿起的书,眼神忽然变得有些锋利:“林澜,你还记得我曾经跟你说的话吗?”林澜怔了怔。“我说过——系统不会感谢你指出它的问题,除非你已经在系统之外。否则,你说得越对,它就越想把你挤出去。”她擡眼望向窗外,“但我也说过,如果你不愿说,那你的一切专业训练和价值观,都是装饰品。”林澜低头,双手握着茶杯,不知不觉已经不烫手了。艾琳缓了缓语气:“其实我们很多人,刚开始都有那种我要证明自己的冲劲。但有一天你会意识到,光是证明自己还不够。你要为谁、为哪一部分现实去承担。你越往高处走,选择就越不是关于对或错,而是你能不能承受后果,还愿不愿意为此坚持。”林澜的指尖无意识地绕着杯沿滑了一圈又一圈。过了片晌——“我明白你的意思,我需要坚持下去。可是,我很有可能为此付出代价。比如,丢了这份工作。”艾琳回头看着她,有点于心不忍,但又并不打算遮掩那层现实,缓缓说道:“是的,可能会。”她的眼神里不再只是关切,而是一个走在前面的人…

林澜坐在角落靠窗的位置。书店窗外的桃树枝头微微晃动,初夏的风带着一点的潮意。桌上摊着她早到几分钟翻开的那本《theethicsofambiguity》,但她一个字也没看进去。

“你看起来没读进去呢。”一个熟悉的声音落下。

她擡头,看见自己的导师艾琳穿着一件淡色的短袖,脸上还是戴着那副金丝眼镜。林澜站起来迎她,拥抱后两人简单寒暄几句。

艾琳坐下,眼神停在她的脸上多看了两秒:“怎么了?”

林澜迟疑了一下,终于开口:“艾琳,我最近工作出了点问题,可能说了不该说的实话。”

她将最近这段时间的项目过程给琳大致介绍了一下——从发现数据疑点,到部门的内部推诿,再到她孤身赴北京协调会的经过,一路讲到sergei给她下的通牒。

“我本来以为,我说出那些,至少可以换来一点内部的诚实。哪怕只是承认我们有问题。”她顿了顿,“结果我成了那个有问题的人。”

艾琳合上手边那本她顺手拿起的书,眼神忽然变得有些锋利:“林澜,你还记得我曾经跟你说的话吗?”

林澜怔了怔。

“我说过——系统不会感谢你指出它的问题,除非你已经在系统之外。否则,你说得越对,它就越想把你挤出去。”

她擡眼望向窗外,“但我也说过,如果你不愿说,那你的一切专业训练和价值观,都是装饰品。”

林澜低头,双手握着茶杯,不知不觉已经不烫手了。

艾琳缓了缓语气:“其实我们很多人,刚开始都有那种我要证明自己的冲劲。但有一天你会意识到,光是证明自己还不够。你要为谁、为哪一部分现实去承担。你越往高处走,选择就越不是关于对或错,而是你能不能承受后果,还愿不愿意为此坚持。”

林澜的指尖无意识地绕着杯沿滑了一圈又一圈。过了片晌——

“我明白你的意思,我需要坚持下去。可是,我很有可能为此付出代价。比如,丢了这份工作。”

艾琳回头看着她,有点于心不忍,但又并不打算遮掩那层现实,缓缓说道:

“是的,可能会。”

她的眼神里不再只是关切,而是一个走在前面的人试图把走过的路摊开来给林澜看。

“你可以选择沉默,照章办事,继续做那个优秀又安全的员工。没人会责怪你,lan,我也不会。因为这只是不同的路罢了。甚至很多人会夸你理性、成熟、懂得权衡。但你要问问自己,十年后、二十年后,你回头看,会怎么想现在的这个决定?”

林澜的心轻轻收紧。她当然知道艾琳说的是对的,可这和她的恐惧并不冲突——她怕的是,自己做的事也未必会对项目的方向有改变;可不做,她可能一辈子都忘不了自己在那个节点退缩过。

艾琳看着林澜,轻轻地放下茶杯。

“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她微笑地说,“你已经是听过我最多故事的人了。”

林澜擡眼看着她。

“我年轻的时候曾经负责一个教育贷款项目,目标是在某西非国家推广中学教育。当时,一切都在顺利推进,季度报告上写着入学率提高了12个百分点,女童出勤率也有显著增长。我们在总部开会时,主管还拿这个项目当作模板分享。”

“可我心里一直觉得不对劲。有一次下乡调研时,我顺手问了一个老师,说他那儿学生变多了,是不是师资和教育资源压力也变大了。他愣了一下,然后说,其实班上学生的确多了,但不是真正的新生,而是镇里头几个学校把学生轮换着报到。检查团来前一周,学校甚至临时让几个孩子穿上校服、坐好,拍完照就可以回家。”

艾琳直视着窗外:“他还说:‘这反正是你们外国人爱看的。尤其你们爱搞这些项目的白人。’”

林澜眉头皱得更紧了。

“我回总部之后,做了一份单独的备忘录,把这些质疑写了进去。数据不可靠、考核机制有问题、激励设计也有失偏颇。我花了很多时间验证,也加了不少脚注和附录。但你猜最后怎么样?”

林澜低声:“没人搭理你?”

艾琳耸了耸肩:“确切说,是没有人想让这个问题往下走。当时项目已经在年度总结上挂了金星,撤回或者重新评估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结果呢?我的备忘录因为是纸质的,只在一个主管的桌上躺了两天,然后消失了。”

“那你还继续做得下去?”林澜问。

“我继续了。”艾琳点头,“我在司里继续待了两年多,经常想起这件事。但后来我换了方向,去做制度改革和风险控制——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一个优秀的技术人员,如果不在正确的结构里发声,声音终究是无效的。后来,我离开了。我不想再被那种感觉吞噬。”

她停下来,看着林澜的眼睛。

“所以我理解你。你现在站在那个临界点上,决定你是继续赌自己,还是开始赌系统。不是每个人都能赌赢系统,如果你已经看清了,你就很难再装作看不见。”

“装作看不见也是一种人生信条——一开始不容易做到,后面会越来越容易。”

“而看清了,改变它——一开始不容易做到,后面,大概也不会容易。”

林澜有些震动,她回了回神,苦笑了一下。

她轻轻开口:“你觉得……如果我想离开这儿,去做一个更自由的工作,还来得及吗?”

艾琳微微一笑,“你还年轻,怎么会来不及?但是我要提醒你,记得定义好‘自由’——它不只是没有束缚,也意味着没有庇护。”

林澜怔了一下。

“在体制里,你受限制,也有资源可用,有身份、平台、听众。而当你离开,虽然可以选择自己想说的话想做的事,但很多时候,你必须靠自己让这些话被听见。”

她的语气变得更加实在:“自由不是换一个地方继续写报告,也不是只靠热情就能活下去的浪漫幻想。它需要你有方向,有盟友,有底气,还得有策略。”

林澜垂下眼睛,轻轻嗯了一声。

艾琳像是看穿她的心思,声音更温和了一些:“但我不是劝你留在不值得你耗下去的地方。我是说,你如果真想换轨,不如从现在就开始铺路。”

“比如——你在北京协调会上遇到的那位中方代表,不是支持你说真话吗?有些门,不必等辞职后才敲。你可以试着重新定位自己:不再是某个组织的职员,而是某项工作的专业承担者。你有的是能力,也有的是眼界。”

“但在你离开之前,记得把屋子收拾好——收拾得干净、漂亮。这份经历,你会受用终身。”

林澜望着她,鼻子忽然一酸。那一瞬,她无法再维持任何职业性的距离,伸手紧紧地抱住了艾琳。

艾琳明显怔了一下,但还是温柔地回抱住她。这不是她们第一次拥抱,但这一刻对林澜来说却格外不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