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洪福大道 - 圣火明帝 - 本色农民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圣火明帝 >

第51章洪福大道

其实,早在一千多年以前,这里就有过一道洪泽大堤的。  洪泽这个名字,来是来自于隋炀帝时代,也是洪泽湖成湖的年代,取意洪福泽天的意思。

这道大堤,哪怕在云朝时期,官府仍会经常的派人修茸,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这一带开始变得越来越富饶起来。

可是,自从金兵入关,再到昭人入主,他们只会搜刮,从来就不会建设,泥土修筑的堤坝,被日晒雨淋的,很快就破败不堪,甚至,许多地方已经找不到历史的坝坝的痕迹了。

是谁说异族的入主中原,起到了正面的作用的?他们除了搜刮和盘剥之外,可曾给这片土地带来一点建设和创新?

要是再有哪个历史老师告诉韩林说,这个时代,经济社会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和进步,韩林…算了,老师为大,就不和他们较真了。

而就算少有的稳定和祥和,也是他们的朝廷的休养生息之策,是打算把这里的百姓们养肥了再杀的,这样也算是一种进步,真不知道他们的良心被什么吃掉了。

而韩林他们要修建的堤坝,不过是根据前人留下的痕迹,再对其修长和加宽就是。

当然,韩林比当代的人更明白运河的作用,加入了一些他所知的常识,计划将这一条堤坝再修长一些罢了。

当他拿出这个计划来的时候,还吓了许多人一跳,这真的是百年工程啊,可不是象某些人吹的那样,说的是百年工程,可是十年都没有管上就烂尾了。

不过,以泗州当地的财力和人力,暂时也没办法建设一道这么长的堤坝,他们的先期计划,还是把以前的堤坝修补起来,暂时能替他们保护好他们现有的良田就好了。

这里可是鱼米之乡啊,说不定还是韩林以后的基业的粮仓,所以,韩林做得极其地用心。

至于身先士卒?他本来就是农民,不过是打了工之后,没有时间回家了之后。哪怕是在工厂里,他也是把自己当作普通的一员,遇到员工请假的时候,他自己就能顶上一个岗位,他可从来不敢摆老板的架子的。

他自己发乎于自然,在铁山寺的时候,和其它人在一起,他也是这么干的。开始的时候,肯定许多人不习惯他的做法的,但处久了之后,大家都习惯和他一起劳动一起嬉嬉哈哈了。大家觉得他很亲切,并没有觉得他这样就有失体面了。

至于有人会说他是在做秀的话,那就呵呵了。

只花了两天时间,林小六等人就将所有的兵士组织成型了,至少,每个兵士都知道他们的头儿是谁了。

不过,在实际的运用当中,兵士们并没有按照韩林给他们命名的称呼来实行,他们自己的将一什称作了一哨,也就是,他们一个什的十个人(半额编制)经常出去同行,不管是出操还是干活,都是一起的,看起来就象一哨人马,而叫做一什的话,未免有些拗口了。

而伍则被他们称作了一棚,因为一个伍的人,基本上住在一片,基本上是一个大棚屋内。而且,叫做一伍的话,猛一听还让人有点觉得是二百五的意思。所以,他们宁愿称自己是一个棚的兄弟们。

韩林听了之后,自然从善如流,把名称改了过来,什长也改作了哨长,伍长也改作了棚长,众兵士们听到后,都十分的意外,他们只是一时戏言,哪想到韩林还真当真了啊。看来,这位小明王果然不是做秀,他是真的对大家和气呢。

无形之中,他们对韩林就产生了许多的好感。这在以前可是不敢想象的。这些人,可是谢再兴和胡大海一路带过来的,许多人还是他们的同乡。别的人想要取得他们的认可,那可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当然,韩林依然在紧张有序的投入到大堤的修建筑之中,也不会知道这些小兵们的心思。

也只能说,韩林还是没有完全的融入这个时代,还带着许多未来的思维,但这没有关系,他自己现在也在努力的学习之中。

当军队完成整编之后,小林就带着几百个兄弟,开着船,去往铁山寺后面十几里的山林里去了,也就是他们当初停靠的那个地方。

那里有成片的马尾松,此时修筑堤坝正好用得上。

也是这些乡绅们说起,修筑堤坝的时候,需要用到大量的松树,以此作为堤坝的骨架。

韩林跟着这些老家伙们,可算又学了一招,他明白了水浸千年松的道理。

在没有钢筋混凝土的年代里,有着松树作为骨架埋入液泥中,还能管用上千年?树不会腐烂么?韩林开始是不相信的。

那些老人们告诉了他这个道理,因为松树会产生油脂,油脂渗出来在树木的表面,这让水就没办法渗入到树木的内部,自然就不会腐坏了。

谁说古人是没有智慧的,他们可聪明着呢,韩林这次算是又见识了不少。

三天之后,韩林就带人,砍了上千根尺径一尺余的松树回来。

大家没有停歇,等这些松树一到,上百个汉子就围了过来,就是用手拉肩扛的办法,将这些松树砸进了淤泥里面。

然后,在用松树围成的范围内,填上杂柴作为护栏,再然后,成千上万的人挑着泥土填入这道两三丈余宽的水槽内,又过了三天时间,就能看到,从原本平静的湖面上,陡然长出了一道几丈余长的土堆出来,而且,每过一刻,都在往两头缓慢的延伸。

站在已经高出水面一丈余高的堤坝上,韩林也感到了少有的成就感。

不过,还是要感谢今年的老天爷,没有带来洪水,让他们能安心的修起这道堤坝。

“王爷,多亏你来到这里,给咱们这里的百姓们带来了这道大坝,咱们子子孙孙都会记住你的恩德的,”一个已经有些颤微微的老头子,也被搀扶着上了堤坝道,“我还记得,小的时候,这里本来就有一道坝的,可是几十年来,都没有人修坝,每年洪水都会冲来,到我长大的时候,这道坝就没有了。”

“老人家,你放心吧,”韩林本能的伸出手去扶了老人家一把,“这道坝修好之后,以后就不会再被冲毁了,等咱们腾出手来,咱们还给它披上一层石块,哪怕千百年,它都不会坏了。”

“真的吗,老头子还能看到那一天吗?”老人家有些泪光闪动地说道。

“当然,不要多久的,您老人家好好的保养好身子,不要两年咱们就可以了,”韩林坚定地说道,“我们不仅要修好这道大坝,还要让这道大坝成为了我们这里几十万人民的幸福大道,还要让它成为让咱们子子孙孙们感到安全的大道。我有一个提议,这条大坝,以后就咱洪福大道,你们看如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