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岳阳偶遇 - 圣火明帝 - 本色农民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圣火明帝 >

第616章岳阳偶遇

“杨桃,你是说有人对王爷下了盅?”卓雅一听,立即紧张的问道。  可是想了想,她又摇了摇头道:“不对啊,对王爷行刺的明明是个男,他也没有道理对王爷下情盅啊。”

赵林听了不由哭笑不得的说道:“你们说些什么呢,乱七八糟的,什么男人女人,什么情盅啊,都是假的,都是小说里骗人的故事而己。”

“王爷,这不是你亲自说的么,怎么又是骗人的了呢,”卓雅这回和李林蓉异口同声的说道。

赵林听了,更觉苦涩无比。这些女人们这么轻信,以后看来和她们说故事的时候都要小心点了。

要不然自己不好填坑啊。

“我亲自说的也未必是真的啊,我是在说故事,你们不是喜欢听故事么,”赵林差点说出来,是金老爷子在骗你们,又不是我在骗你们。想了想又道,“就象关汉卿写的戏一样,那些戏也是假的,都是假的知道么?”

“这个,王爷也和我们说过,还说是什么艺术,我还记得,说什么艺术来自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既然来源于生活,那就应该是真的啊,王爷还说了,这些事情不是发生在同一个人的身上,只是把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的事情浓缩到一起了而己,它怎么就是假的了呢?”李林蓉非常认真的说道。

赵林发现,这姑娘只怕是魔症了。

她虽然比自己还大了三岁,可她经常的表现,显得她好象很幼稚很无知的小姑娘一般。可是有时候又发觉她很聪明。看来,无论多聪明的人,也不能离群索居太久了啊,要不然真的会脱离社会的,严重的,说不定真的会变傻呢。

看来,等赵林老的时候,他也要找几个小老头子陪着自己就好,免得自己真的老年痴呆了。

然而,李林蓉的问题他还是无法解答,他又不能把金老爷子出卖了,只好背着手走开了,还在背后舞着手道:“反正假的就是假的,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盅,不信你们自己问杨桃去。”

李林蓉立即拉着杨桃盘问起来,而且吴玉娇和刘如妍也凑到了一起,赵林终于得以脱开身来。

船过岳阳之后,不再继续往北,而是掉头向西,他们即将进入浩翰无边的洞庭湖。

这时候的洞庭湖,虽然不一定有八百里,可也是浩翰无边的,不象后世的,从地图上看就只剩下一条大水沟了。

船到岳阳附近的时候,赵林还心血来潮的,让船队靠岸停靠了一下,一下他想领略一下岳阳楼,凭悼一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情怀。另外一方面,船队从金陵出发后,已经在水面上飘了好几天了,这时候也是让大家上岸休整一下,顺便补充一些粮食什么的。

当赵林一行人上岸之后,眼前的情形不由让他大失所望。

破败的街镇,眼露惶恐的百姓,以及疏于打理的田园。

这里可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早在两宋时期,就已经有了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而湖广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地,稻田多集中在洞庭湖周边一带地区。可是,眼前的情形,何曾有一点鱼米之乡的模样。

岳阳等地,如今虽然属于三不管的地带,可并不是因为这里不重要。相反,正因为它是水陆要道,各路豪杰们争相对这个地方进行了争抢,这几年来的战争估计就没有停止过。

而大兵过境之下,就算原本繁荣的街市,也变得萧条起来,住在这里的百姓,只要有点门路的,就各投他乡,寻找他们的乐土去了。如今留下的,也只剩下一些确实无处可去的百姓们,战战兢兢的生活于此地,也不知道哪次又暴发大战,他们说不定就会成为别人的炮灰或者军粮了。

看到明王的大旗,他们显然也把明宋的军队当作其它的各路兵马了,见到大宋过来的时候,只是匆匆一瞥,便急急的跑远了,生怕会给自己惹上麻烦了。

虽然这不是他的本意,但他们还是惹民了,赵林只好让船队分散开来,让兵士们也去寻找一些沙洲去停靠休整,只是派出少量人员去岸上采买即可。

至于赵林自己,他靠岸就是想去看看的,他还想去看看传说中的岳阳楼呢。若是来到岳阳了都不去看一眼岳阳楼,岂不是入宝山而空手归么。

乔装打扮了一番,扮作了游山玩水的游士,让李林蓉和卓雅两个化作了书僮,一行人径直上了岸。

杨桃的记忆中,这里并没有什么高楼,所以她也没有什么兴趣。吴玉娇和刘玉妍虽然也想去看看,可她们只是弱女子,又怕给赵林添麻烦,所以便老实的留在了船上。

明王已经老实了好几天了,今天难得任性一回,刘三也只好挑了些机灵的亲兵,也乔作了乡民,自己亲自带队,前后左右的护卫着,跟着他上了岸。

让赵林十分失望的是,他们前后都走了快一个时辰了,除了看到了几处破败的楼舍外,何曾见到一点岳阳楼的影子。

此时也正是艳阳高照的大好日光,也见不到一丁点‘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关怀集,锦鳞游泳’的美丽景象。

触目之处,除了一脸色的乡民们,便是到处荒草连天的场景。

“王爷,你看那里是不是岳阳楼?”卓雅指着一处已经倒败了大半,只剩下半边墙的楼阁说道。

“为何你认为会是这里呢?”赵林一边说着,一边信步走了过去。

“因为我听王爷读过岳阳楼记啊,我想了想,也只有这个地方,才能感受到那什么浩浩荡荡,一望无际的洞庭春水啊,其它地方都没有这里的视野开阔。”

赵林一边说着,已经走近了过去,还真的让他看到几处碑刻,碑刻上还残留着一些文人骚客们的题词,其中最醒目的位置,俨然是范老留下的《岳阳楼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老,试问这举天之下,能有你这般胸怀的,又有几人呢,某不才,也只能努力向你靠近了,”默念着已经掉落多处的《岳阳楼记》的石刻,赵林只有暗自嗟叹。

范老的一生,是蹉跎的一生,是苦累的一生,他虽然胸怀大志,却被一群士大夫玩得团团转,不得不到处奔波。写下此词的时候,想必他还没有那诸般的经历吧。

“没想到这普天之下,还能人先生这般雅人,还能寻到这处破败的楼阁,倒也是一件奇事了,”赵林话音刚落,便听到一声长叹,然后,便看到一个中年文士,背着手缓步走出。

“谁,”卓雅一听,立即紧张的走上前来,和李林蓉一左一右将赵林护在了身后。

“还以为先生是个雅人,原来只是附庸风雅而己,”中年文士冷笑一声,本来正向他们走来的,见到卓雅的样子,立即一副嫌弃的转过了身去。

“有眼无珠的东西,居然这样说我们明王爷,你是找打是吧,”李林蓉脱口骂道。

“你…你是明王?”文士大吃一惊,转回身来,微微施了一礼后,疑惑的说道,“明王爷不是在金陵城内么,怎么会跑到这荒郊野外来。”

想了想,随即脸色一变:“老实说,你为什么要假扮明王,你到底有什么用意。我告诉你,你不要用心良苦了,我江俨乃是堂堂正正的伟丈夫,绝不是尔等沽名钓誉之辈。”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