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50
漠北的军报,放在贺琳的桌案上。
谢昳看着信上的内容,双目通红,闭眼滑落两颗泪珠,接着合上信纸。
白皙的脸上水迹还未干透,表情却从始至终,静如死水。
战报上写:
“五日前,北燕率十万大军突袭我方,两兵交于漠北乌城。小将秦风峦率兵于边线抵抗,遇敌方主力,另守城援军迟迟未到。
秦风峦等人拼死抵抗,消灭敌方主力六万人马,秦小将在内五千士兵,全部殉国。
百姓哀伤,纷纷为之烧纸纪念。”
谢昳哀痛神伤,脑中全是秦风峦离开那日明媚的笑容,他说:
“我要回战场去,告诉他们,我们秦家人不是孬种,也能出英雄。”
一语成谶,斯人已去。
本来死伤五千在战场上算不得大数,但秦风峦此战惨烈,无人不为之动容。
粮草尽绝,不要命的打法才能以一当十,尽管如此,敌人仍然数不胜数,战到最后只剩不到千人,秦风峦部队精疲力竭。
不知谁第一个开始,将自己点着火冲进敌方军中。
敌方伪装用的羊毛遇火即燃,瞬间烧成火龙,于是接着,两个,三个……
全军覆没,他们用最惨烈的方式为城中百姓筑起边防。
哪有什么英雄,不过是有人拿命去拼。
城中士兵终于看到远处的火焰时,才明白敌人已到脚下,迅速组织人马将残存的敌人扫清。
守城主帅本想逃避责任,被先前报信之人捅出此事。
众人才知,有这么一个秦小将跟他的五千士兵。
谢昳敛下心神,提笔上奏。
“……臣上书,弹劾乌城主帅苏成伟,大敌当前督查不力,庸碌无为,致我军死伤惨烈,请陛下将其枭首示众,以息民愤,正国法。
为小将秦风峦等英勇忠烈,建阁塑像,以彰殊荣……”
此封奏折,谢昳没有模仿贺琳的笔迹,是用自己的字迹所书,他在心底为秦风峦送行。
折奏未写完,已被水滴洇湿字迹,泪迹斑驳,谢昳平静的提上落款,又多写了几封信,一同寄到京城。
贺琳的身份甚是好用,他平日爱巴结高官,如今倒是方便自己。
不过短短数月,身边已失数人。
那日他发现藏在衣服内的沈家盐方丢失,便知身边出了内鬼,他不动声色,第一个排除隐月,能进他房中的只有两人,小宁跟翠枝。
这两人不管是谁,他都不想。
但他早有准备,在蓉城时,就提前将原方记于心中后毁掉,伪造了一份假的缝进衣服,被人偷走的那份是被他更改过的赝品。
此方只对贺琳有用,说明身边的内应是贺琳的人。所以当隐月未找到韶灼,将锦朝有赫国细作之事告诉他时,他顿时将计就计。
他从前推测出的消息来看,贺琳与赫国脱不了干系。
邓家灭口,各处官员灭口,贺琳一个人没有这么大的本事,赫国人始终贯穿在这些案件中。
于是他伪造了两封信,分别让小宁与翠枝走不同的路送信。
私下单独告诉他们,另外一个人的路线。
他希望两封信都能送到京城,至少说明他猜错了,信就算送至京城,韶灼一看便知信息是假的,他与韶灼通信时另有暗语。
若信没送到,则是内应告诉了贺琳此事。
贺林派人拦截住信,那活下来的人,便是贺琳的奸细。
而贺琳不疑有他,按着信上的内容,将他以为阻碍他行动的人除去,实际上除掉的却是真正的奸细,留下了忠臣。
另一部分奸细名录,早由隐月提前出发,上京亲自告诉韶灼。
此举也是为了支开隐月,若贺琳的内应是小宁,那隐月很可能因小宁的缘故变卦,导致锦朝损失惨重。
只是,可惜了小宁那孩子。
贺琳告诉他,小宁死了,他心内骤痛,嘴里泛起血腥,为小宁的无辜愧疚。
可此事,容不得侥幸。
若牺牲一人救百人,他仍会毫不犹豫。
隐月因小宁找到贺府时,看到已变成贺琳的他,质问凶手是谁,他直接说出翠枝的住址。
明明知道,翠枝是被胁迫,可他也忍受不住,想让她死。
谢昳,原本狠毒薄情。
直至秦风峦死讯传来,谢昳终是忍不住悲恸万分。
一时想不通,锦朝有如贺琳者,通敌叛国者比比皆是,连他听到隐月口中的名单时,都觉得心寒,难道秦风峦拼命守护的便是这样一群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