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我才不当忠仆呢! - 反向带娃之我是炮灰的爹 - 萧小歌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06章我才不当忠仆呢!

第206章我才不当忠仆呢!

镇北侯还惦记着方家的家产呢,虽然方家损失了二十万石粮食,但剩余的家产也是一笔不菲的财富,方家掌控的惠民商会也是纵横南北的大商会,若是能掌握在自己手里,绝对更有把握夺取天下。

镇北侯一边看不起商人,但一边又清楚商人能给自己带来的利益和价值。

不然王锦云说得再如何天花乱坠,他也不可能跟方家结亲,哪怕只是名义上的结亲。

还不是因为他垂涎那庞大的利益吗!

王锦云说道:“侯爷,这亲还是要结的,方家未必能再立刻筹措出二十万石粮食,但能让方家先筹措一部分粮食应应急,待婚事成了之后,方家还不是侯爷您的囊中之物吗?”

镇北侯深以为然,于是去信给方家,要求继续履行婚约,不过二十万石粮食聘礼可以分期付款,先送五万石粮食就好。

然而这封信根本没能送到方家的手里,就被平阳王的人给截下了。

平阳王在得知自己劫走方家送给镇北侯的二十万石粮食聘礼的消息被传开之后,就知道镇北侯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早就做足了准备。

不过平阳王也没想到自己派人盯着镇北侯,会运气这么好的及时截下镇北侯送给方家的信,再次成功阻止了镇北侯与惠民商会的方家结亲,让镇北侯得不到粮草补充。

深藏功与名的林柊表示,不能只有平阳王这么幸运啊,镇北侯也不能被瞒在鼓里。

于是镇北侯的斥候也‘意外’发现自家派出去送信的人是被平阳王的人杀了,镇北侯也知道自己写给方家的信落入了平阳王手里。

镇北侯勃然大怒,也不想等从方家要到一笔粮草再开战了,直接挥兵南下,与平阳王正面对战。

论军队战力,平阳王的军队战力是不如镇北侯军队的,因为镇北侯远在北地,天高皇帝远,很早就拥兵自重毫不掩饰自己练兵造反之心。

后来天下间起义军四起,硝烟战火弥漫,镇北侯也是第一个正式掀起反旗的造反头子。

正因为镇北侯的毫不掩饰,所以他招兵买马的动作很光明正大,招到的人也不少,练兵也是光明正大的练,受到的拘束少。

平阳王就不同了,他现在还没打着造反的旗号从朝廷独立出来,所以他练兵就是偷偷摸摸的练私兵,还要跟身边那些还忠于朝廷的官员斗智斗勇,招兵买马也要披着一层朝廷的皮去招兵买马,招来的兵将都未必是忠于他这个平阳王的,更可能是忠于朝廷的。

毕竟朝廷才是大义,哪怕如今的朝廷已经烂到了骨子里,但两百多年的朝廷统治早已深入人心,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崩塌的。

平阳王在这种束手束脚的情况下练出来的军队,自然是比镇北侯的军队要差一筹的。

不过镇北侯是攻方,平阳王是守方,平阳王据城而守,倒是更占优势,然而镇北侯心知粮草不足,如果不能攻打下平阳城,夺取平阳城内的粮草作为补充,没有粮食吃饿肚子的军队就会哗变。

镇北侯是背水一战,毫无退路,所以不管攻城损失有多大,他依旧毫无退兵的意思。

平阳王本以为自己坚持守城一段时间,镇北侯见破城无望迟早会退兵的,但没想到镇北侯竟然跟他有什么深仇大恨一般,非要与他死磕。

平阳王被镇北侯的狠劲给惊到了,还是多亏了平阳王身边的幕僚提醒,平阳王才想起镇北侯是没粮了,这是在背水一战呢。

平阳王就决定拖时间,拖到镇北侯的军粮消耗殆尽,军队哗变,不战而胜。

但镇北侯的军队破釜沉舟之下,平阳王根本守不住平阳城,最终平阳王弃城而逃,狼狈的逃往京城。

平阳王痛恨镇北侯跟个疯子一样与他对耗,把他的私兵都差不多耗光了,不过他也庆幸自己还没竖起反旗,还是宗室王爷,去了京城,皇帝也要看在血缘关系上善待他这个苦守平阳城与镇北侯这个反贼苦战数月的堂叔。

平阳王弃城而逃,但他逃跑之前也摆了镇北侯一道,平阳王放火烧城了。

本来城内建筑物都是木质的,此时天气又是天干物燥容易着火的时候,火势一起,很难扑灭。

平阳王还专门派人泼油纵火,四处同时点火,就更难以扑灭这场烧遍全城的大火了。

镇北侯率军攻入平阳城内之后,看见入目四处火光冲天,只能恨恨咬牙的让人去救火。

镇北侯第一个救援的就是粮仓,然而粮仓也是平阳王派人第一个烧的,带不走的粮食全都被烧了个干干净净。

粮仓的大火扑灭了也救不出几粒粮食。

镇北侯看着被烧个精光的粮仓,痛恨不已:“该死的平阳王,居然将粮食全都烧了!”

跟随在镇北侯身边的王锦云连忙进言道:“侯爷,现在不是管这些已经被烧光的粮仓的时候,先赶紧去扑灭那些大户人家的火势。”

王锦云倒不是多么爱惜这些城内的百姓,而是因为……“如此平阳城内还有粮食的大概就只有这些居民了。”

王锦云的提议,与其说是派人去帮忙扑火,倒不如说是派人去抢粮食。

镇北侯可不会去想自己派军队抢了平阳城居民的粮食,让城内居民都饿死,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名声,或者是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

他只知道,自己军队要是没有粮食养兵将,这些自己仗之纵横的军队第一个要反噬的就是他这个主人。

镇北侯毫不犹豫就同意了王锦云的建议,派人去抢粮食。

先抢存粮多的大户人家,抢完大户人家,镇北侯被这种缺粮危机搞怕了,为了有更多的粮食存货,他连普通百姓人家的存粮也不放过,派人洗劫了全城百姓的存粮。

镇北侯光顾着派人去抢粮食,对于救火反而一点也不积极,于是这些平阳城的百姓不仅失去了自己的家,还失去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口粮。

如今平阳城还落入这些劫匪一般的镇北侯军队手里,百姓们惶恐不安,觉得没有了活路。

但好在镇北侯也看不上被洗劫过一遍又被烧了个遍地精光的平阳城,带着抢来的大批收获离开了,只留狼藉满地哭声震天的平阳城四面城门大开。

还活着的那些百姓拖家带口的逃离这里,他们下意识的往更繁华的南方逃去,而南方生活条件最好的就是江南,特别是已经被林柊打造成自己大本营的黎城。

只有黎城是对外来的流民来者不拒,好生安顿的。

闻声而来的流民数不胜数,林柊都想办法将人给安顿了下来,他的军队也是从这些流民之中招收青壮,扩大规模。

林柊从司源那里得到了高产量的良种,暗中大面积种植,收获了高产量的粮食,足够他养活自己的这支军队了,他甚至还有足够的粮食和银钱养了一支三万人的精锐骑兵。

将黎城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的林柊,差不多也快将自己的造反练兵行为放在明面上。

而黎城的名义上管理者官员们,一个个都在林柊的威逼利诱下装聋作哑,有些甚至直接就暗中投靠了林柊。

毕竟朝廷式微是个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打个农民起义军都打得那般艰难,各地造反势力层出不穷,那么他们为什么不能投靠一方造反势力博一个从龙之功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