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财富密码 - 盛年再重来 - 皇家雇佣猫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盛年再重来 >

第25章财富密码

第25章财富密码

9月18日,军训终于结束,他们迎来了两天休息。

陆长歌二话不说,第二天就出校门招了辆出租车往东胜证券去了。

这公司地点他知道,后来还认识在这里面工作的一个副总。

在2006年开户也不难,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到证券公司的营业部柜台办理开户就行了,之后就是股票买卖,这一套是很成熟的东西。

唯有排队让他很烦。

而且还得明天过来才能正式买卖,想到明天再排一次,他更头疼。

还好没有什么其他问题,至于选什么股票他大致也定了,考虑到自己毕竟不是这场牛市的亲历者,所以不大不记得每只具体股票的涨幅,最后还是决定分开买,不把鸡蛋放一只篮子里。

他在有色金属里选了云南铜业,在券商里选了中信证券,两者目前的股价分别是3块7和4块1。

运气好的话,到明年这个时候股价就该上一百块了,那就是三十来倍的涨幅。

当然,运气不好选了个垃圾股那也没办法。

反正他不会天天看的,一是徒增烦恼,二是没那个短线操作的水平。

弄完这件事以后,陆长歌也没有急着回学校睡大觉,在外面找了个面馆吃了碗牛肉面,然后坐公交车往北望区去了。

江州市的主城区一共五个区,最北边是北望区,最南边是九江区,中心城区是乐浪区。

他知道股票会给自己带来不错的收益,但牛市总会结束的,结束后自己干什么呢?

这是他从重生开始就在考虑的问题,只不过有时候想得多,有时候想得少。

但他知道自己的先知到2024年就会结束,而后他就会变成普通的凡人,再无任何特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的时间很有限。

未来趋势他也知道,不谈之后的移动互联网,光是06年到10年就诞生了不少风生水起的公司,如聚美优品、凡客诚品、唯品会等等。

但是那种东西感觉好遥远,他不会写程序,不会卖货,连开个淘宝店都要去现学。

这种情况下,忽然让他搞个电商网站,然后去拉投资,这……只能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则难如登天。

一个人最初的起步,还是从自己熟悉的地方开始最为稳妥。

他最熟悉的就是地铁,问题国内的地铁绝大部分又是不赚钱的!

靠!

想来想去,大概只有一个拆迁了。

陆长歌是个喜欢把事情考虑得尽量周全的人,对他来说,创业有风险,股票市场得来的几百万如果全拿去创业,他承受不了失败的风险,所以那笔钱最好拿去置业,这样未来能有个保障。

也就是说他得再捞一笔,拿这笔钱去做点大胆的事。

这也是他今天来北望区的理由。

江州的秋天很漂亮,公交车向北会经过几个景点,其中一个就是城区内唯一一座山—杏山,他看到山脚下种着的一片桂花开了,心中顿觉享受和舒坦。

2010年4月12日,江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开通运营,这条地铁是南北向,穿乐浪区而过,最北端就在北望区杏山站,最南边在九江区武义亭站。

这条线开始获批后,力推拆迁的时间节点就是今年底、明年初。

现在么,当然还没有什么杏山站,只有一些杂乱的居民楼和厂房,和杏山的自然风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会儿是唯gdp论,发展才是硬道理,环保是等吃饱了肚子以后再谈的事。

1号线的许多过往都在陆长歌的脑海里,尽管这不是他经手的项目,但他看到过过去的资料、认识过去负责这些具体事情的人,吃饭聊天、开会交流……基本已经知道的七七八八。

至于拆迁本身,花头也多。

大部分人对于拆迁的理解就是家里一套房子拆了,换一大笔钱。

这属于入门级别的理解。

政府为了公共利益兴建基础设施项目时,是碰到什么拆什么的,难道就只会碰到住房吗?

你说它会不会碰到一片林子?或者,会不会碰到一家老旧小厂?

经营不善,连年亏损,这种破厂,你只要别要他那些花了钱进的设备,出五万块钱,他马上甩卖给你。

人在处理自己手里不值钱的资产的时候,什么价格都敢认,赶紧换成钱嘛,有什么不好,甚至他还会把你当傻子。

所以拆迁中第一好拆的不是老百姓的住宅,而是亏损的企业。

但一旦真的拆进来,就要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正儿八经的评估了,肯定不存在甩卖这种事。    下了公交车以后,陆长歌照着自己的记忆开始寻找过去的杏山站地点,这不太好找,因为没什么参照物,绕了半天他摸到一条无名河边,河上还有一座桥,叫太平桥。

这个桥打捞出了他的部分记忆,因为他听自己的老领导讲过,当时工程施工时,总有大车要来回走,于是大家就说‘太平桥不太平’,最后在边上修了钢便桥。

站在桥头的一边,背对杏山面向南,他脑海里开始闪出曾经看过的一些路线图,然后慢慢顺路往前,最后在一个t字路口站定。

此时他头顶上是缠绕如蛛丝的电力线,左前方是一家叫‘青衣右岸’的针织厂。厂名好似是用粉笔写在大门口两边的水泥墙上的,从外面看,一横两竖三栋砖房,横着的房子还是两层的。

院里地上有些积水,可能是没扫干净,这倒无所谓,主要有泛红的积水,不知道是什么材料造成的。

陆长歌抿着嘴唇,呼吸渐缓,他开始回忆自己看过的资料,2014-2016年这三年间,他到不少地方做过企业拆迁补偿案例介绍,如果没记错,这家是作为典型来讲的,意思就是从接触开始谈、到签协议、再到动正式拆除非常的迅速,流程非常的规范。

初次听还以为是地方工作人员多么专业,后来知道,厂房的产权人生意失败,早就想处置这笔不良资产来填补亏空了。

这家老板是姓什么来着……年代太久有些忘记了,但他心中已经逐渐有数。

这里是个机会。

陆长歌勾起嘴角。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