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此事可为真
元稹是剧作者,他干这一行的时间比卢照邻久,一下子就想到,如果可以这样批量印刷的话,他就可以把《莺莺传》也印刷出去,参考了《西厢记》之后,元稹将《莺莺传》写成了传奇小说的模式,比《西厢记》戏剧原本更容易被人接受,到时候估计能广为流传。而卢照邻则是在想,如果真的能这样大批量印刷成书,那他卢照邻作为第一批被印刷诗集的,名气不知道会有多响亮!
想到这里,卢照邻就浑身激动!
这辈子最大的运气,就是跟了长孙胜这样的老板!
想到这里,元稹和卢照邻都齐齐火热的看望长孙胜。
"老板,此事可为真?”
长孙胜笑道:
"我骗你们干什么?这样吧,你们可以把你们想要批量印刷的稿子交给我,大概三四天左右,我就会把这些稿子都印刷出三千份。”
"至于你们要给谁,那就你们自己决定。”
听到这个承诺,元稹和卢照邻兴奋不已!
情不自禁的起身向长孙胜躬身致谢!
这可是足以超过世家扶持,最能打响名气的方式!
才子成名两人心中都期待无比。
世家再怎么想要封锁他俩,这下估计也都封锁不住了!
长孙胜见两人都很着急的样子,也不跟他们闲聊,让他们安心写剧本,回头把要印刷的稿子送到自己府上来,最多四天后就可以把印好的书广泛发放。
然后长孙胜就打道回府,准备活字印刷的机器。
当然,这事长孙胜自己也懒得亲自负责,肯定是交给郑丽婉去做。
一晃眼一个星期过去。
市面上突然出现了两本书,一本叫《卢照邻诗集》,一本叫《莺莺传》。
在长安城的世家中人们,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两本书。
《莺莺传》也就罢了,虽然这书非常火爆,很多世家里面的小辈,都托人从长安城弄来,寄到他们这些世家小辈的手上。
但这《莺莺传》是唐传奇写法,在众人看来算得上是不务正业,故而也不是很在意。
倒是《卢照邻诗集》这本书,引起了许多世家中人的注意。
要知道卢照邻自从给长孙胜当编剧之后,世家就对卢照邻进行了打压。
尤其是范阳卢家,他们很了解卢照邻这个人很想要成名,故而虽然没有责罚卢照邻,却认为卢照邻一定会耐不住冷清,到时候还会乖乖回来。
按卢家的想法,卢照邻始终还是他们的人,不会给长孙胜干多久。
甚至就是元稹,眼下虽然是长孙胜的老员工,但这样一直寂寂无名的话,估计早晚也会有一天跑路。
到时候长孙胜还是手下无人,孤家寡人一个。
那是世家们最乐意见到的场面。
可是这《卢照邻诗集》一出,情况大有变化!
要知道这年头,读书人收到一本诗集,无论如何怎么都得看看封面吧,仅仅只是看完封面,就已经知道卢照邻是谁。
然后那肯定得再随便看一首诗啊。
这不是后世书籍极多,不感兴趣的书连一页都不会翻的时候。
这个时候,新鲜的书籍实在太少,但凡是读书人,他都会翻开一页。
卢照邻自然把自己最好的诗歌放在第一页。
这就一下子会让读到这首诗的人震惊!
除非是对诗歌一点鉴赏力都没有,否则都会马上惊叹于这首诗的高明!
卢照邻本就是初唐四杰之一,便是没有长孙胜,也足以在贞观年间闯下极大的名头,历史上哪怕只是提过几句的人,在当时都已经是极其了不得的存在!
这等才华,只要读了第一首诗,那就会立马感知到!
然后给人留下以极其深刻的印象!
因而,当世家想要抵制卢照邻,禁止所有人看诗集的时候,已经晚了!
凡是收到诗集的人,他们基本上都已经看过了,就算你现在去没收又能如何?你抄一首我默一句,那几首经典之作终归会一直被人一直口口相传。
再者说,这卢照邻送了多少本诗集,谁也不知道,谁手上可能都会有一本,就算你去没收也没收不过来。
甚至就是一些世家中的读书人,也都收到了《莺莺传》和《卢照邻诗集》。
他们世家的这些读书人都对这两本书爱不释手,小心珍藏。
元稹和卢照邻的名气,就这样在短短七天之内,就逐渐风靡于长安城,乃至蔓延
到整个大唐!
元稹和卢照邻现在只要出门,遇到熟悉的朋友,都会被人以赞赏甚至仰慕的目光看待。
这可以说是极大的满足了两人的虚荣心!
成名图个啥?不就是图个成就感吗?
现在在长安城的读书人当中,元稹和卢照邻的名字目前是当之无愧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