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刮目相看
“几个月……”
韩孝廉再度正视范通,眼里满是疑惑。
以前厌学的范通哪里去了?
那时候韩孝廉可是亲眼见证了范通不可能教化的纨绔模样,短短几年,范通就改变了?
一个那么厌学的人又如何自学成材?
匪夷所思,难以理解。
韩孝廉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再试试,就对范通道:“范少爷,诗词歌赋你写得不错,但是科举一道可不止是考写诗作词,最重要的还是四书五经这些典籍,不知道你可否知道四书五经?”
范通没想到韩孝廉会问这些知识点,不过也不难,范通直截了当地回答:“知道的。所谓四书五经就是《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四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基本上,自科举考试制度成立以来,这些典籍就是必考内容,其中涵盖了我朝安邦建国的诸多理念。”
“嗯,说得没错。”
韩孝廉捋着胡须满意地点点头,范通能够毫不犹豫地回答出这些内容,可见平日里是真的有积累知识的。
魏忧坐在一旁,面带微笑地看着范通的表现。
在此之前,她还担心范通会被韩先生难住呢,结果他的表现出人意料。
很难想象,这样的人到底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才会被苏州人那么讨厌。
不知不觉,魏忧已经对范通越来越有兴趣了。
韩孝廉又对范通道:“范少爷,既然你都知道四书五经,不妨我问你答?”
这个我问你答其实就是韩孝廉说一句,范通接下一句。
这个模式基本就是很多学院的夫子用来检查学生背诵量的办法。
范通知道四书五经,但是对其中的内容并不是倒背如流,相反,有些内容都忘得差不多了。
“实不相瞒,在下只是知道四书五经,至于其中的内容并没有全部研读背诵,若是答不出来,还望先生莫怪。”
范通主动给自己找了个理由,免得等等答不出来。毕竟那么多本书,这个时代专精科举的读书人也不一定全部都记得住,更别说范通这个本就不需要记住这些内容的重生者了。
“行,那就先来点简单常记的。”韩孝廉笑容可掬,可是范通看得出来,这个笑暗藏玄机,只见他思考片刻后道:“无欲速,不见小利。”
韩孝廉直接出了论语的内容,范通松了口气,四书五经自己记得最多的就是论语,便直接答:“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韩孝廉和魏忧大惊,他们没想到范通直接就答出来了,可见他是背诵过的。
“这句话的出自何处,是什么意思?”韩孝廉问。
“出自《论语·子路篇》,意思是不要一味地追求速度,也不要贪图眼前小利。想要走捷径快速获得成功反而会达不到目的,贪图眼前小利反而成不了大事。”
嘶!
韩孝廉倒吸一口凉气,对范通又多了几分刮目相看。
为了探出范通的真实实力,韩孝廉又道:“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范通答:“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这一次,不用韩孝廉发问,范通就直接解释:“本段取自《论语·学而第一》的内容,意为君子不自重就不能让人敬畏,学问也不会稳固。君子应注重忠义与诚信,不和在忠义与诚信上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做错了事就不要害怕面对并改正。”
完全正确。
韩孝廉已经惊为天人,看了看魏忧,想从魏忧那边得到答案,因为他已经不相信现在面对的人是范通了。
稍作思考之后,韩孝廉决定再度提高难度,问:“圣人有言,天下共同伦常关系有五项,处理这五项伦常关系的德行则有三个,你可知这五项伦常是什么?三德行又是什么?”
韩孝廉一下子真把难度提得很高了,魏忧并不熟读四书五经,因为她女儿身没办法参加科举,所以这些科举必读书籍她涉猎并不多。
当韩孝廉说这些伦常关系和德行时,她甚至有些迷茫,不知道题目所指。
这让魏忧不免担心范通答不出来,毕竟这些知识点应该已经很深入了。
范通其实也有些无措的,根本没想到韩孝廉会这样出题。
此时若是范通摇头表示不会也不丢人,毕竟对外自己宣称只是自学了一段时间,不可能什么都懂。
但是,范通脑海里就是莫名浮现出答案,自己曾经看过,万万没想到过去多年依然记得。
于是,范通洋洋洒洒地回答:“本问应该是取自《中庸》一书第十四章的内容,其中圣人言道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其中就阐明了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伦常关系,而维系这五种伦常关系的根本在于遵守知、仁、勇三种品行。”
嘶!
韩孝廉又倒吸一口凉气,彻底对范通刮目相看。
魏忧当然也是如此,她现在彻底相信范通有才了,而且有大才。
见韩孝廉不语,只是一味地打量,范通就拱手笑道:“韩先生,在下说得对吗?”
“对,太对了。”韩孝廉如梦初醒,欢喜道,“你已经初步踏入科举应试的门槛,若是专心求索,勤学苦练,两年之内过童生、秀才两试绝对有可能。”
韩孝廉给了范通这样的评价,或许范通不理解,但是魏忧知道,韩先生看人几乎不会看走眼,他说某个人才学可金榜题名,基本都说中。
所以大家都说韩先生慧眼识英雄,能够拜入他的门下绝对是三生有幸。
“是么,那真是在下的荣幸。”范通笑着表示感谢。
韩孝廉还以为范通会有后续的表现,比如迫不及待的要拜师,准备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