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野狼沟“分头去寻,务必寻到公主!”……
第93章野狼沟“分头去寻,务必寻到公主!”……
李知樾初到陵东这几日,南宁除了一些战事部署的公务外,便是带着他出游散心。
离开京城时,她曾答应过公主带他看看自己驯的鹰,南宁一直都记在心里。
带公主休整好的第一次,南宁便将扶风喊了出来。
不过一人一鹰大眼瞪着小眼,第一次见面算不上愉快。
不知怎么的,只要公主一与她靠近,扶风便扑腾翅膀扭头凶公主。
起初南宁以为扶风今日或许是没有狩到猎物,心情郁闷,可后来几日,哪怕南宁将它喂饱,扶风依旧如此。
不仅如此,一夜间,扶风仿佛长了八百个心眼,总是背地里弄些小动作。
不是伸长脖子啄公主的头发,便是用爪子钩他的衣带。
一对鹰眼骨碌碌转动,就好像憋了一肚子的坏水。
每回这些小动作被南宁发现后,扶风便扭开脑袋,挺着胸脯一副死性不改的模样。
南宁也别无他法,只能让励行将它引开。
一连在陵东境内转了多日,两人共骑一马,又去了趟秋横山。
秋横山是众多南府军英魂埋骨之地,也是她的阿娘与兄长长眠之处。
她想让阿娘与兄长见见公主。
入夜后,他们在当年南府军扎营所留下的小屋中歇脚。
二人温酒并坐,透着窗望向那绵延无尽的雪山,南宁又与公主说了许多许多留在这片土地上的过去。
南宁口中尽是年幼时的趣事,有与亲人好友,也有与营中军士的。
可她面上在笑,眼底却含着泪光。
故地重游,只是她口中的这些故人早已辞世。
过去南宁时常会到这里来,只是那时无人倾诉,她便安静地守在这儿。
一坐便是一整日。
与公主待在一起,莫名让她觉得心安。
李知樾静静听着她的话,紧扣着她的手指。
故人已逝,所有美好回忆留给未亡人的便只有一场空梦。
越是美好,心便会越痛。
好不容易努力平复了心情,南宁有些窘迫:“抱歉公主,臣一时……”
李知樾却打断她的话:“你愿意与本公主诉心事,将信任托付于本公主,本公主高兴还来不及。”
他伸手拂去她眼角泪痕。
“南将军今日带本公主到这儿来,可是还有话想讲。”
这几日南宁日日伴他左右,多次想要开口最后还是什么也没说。
他察觉到她有心事。
南宁点头,她犹豫片刻,擡眸看向李知樾道:“公主,臣打算这几日派人将你送回永城。”
永城为李知樾封邑。
“你要送本公主走?”
“想必信王早已得知苍丘那边的消息,近日恐怕会有动作。信王绝不会是明主,大周也不可一日无君。臣既答应效忠于皇太女,便应竭力助她。公主是臣牵挂所在,臣领兵在外,恐无法护公主周全,所以……”
南宁闭了闭眼:“所以,臣想请公主回到封邑。”
-
李知樾心中虽是不高兴,但左右衡量,不想成为南宁的拖累,又得了南宁应下不断书信往来的许诺,最终还是选择离开了。
不日,南宁率军在苍丘边境阻止信王与南诏之契的举动便在大周内传开了,其中还有徐渡的顺水推舟。
羌沃仓皇而逃,这一消息更是大快人心,不少义士赴陵东投靠。
短短一个月内,南府军就增加了三万人马。
借兵不成,圣上驾崩再也瞒不下,信王干脆破罐子破摔,欲登基为帝。
此举却遭到群臣反对,尤其是中书令苏怀公。
这也导致苏府一家被迫害,遭信王清算,苏令公被贬,苏少尘流亡,当然逃出京城,可直至今日依旧不知所踪。
信王手段狠厉,敲山震虎,这一举动恐吓住了不少臣子,可当今朝堂上却有个比他性子更烈的人——魏忠远。
魏太傅在信王行登基典礼这日,以死明志,血溅大典,最终引得文人书生众怒。
魏太傅是永徽年间的进士,为官数十载,桃李满天下,朝中许多人都曾是他的学生。民间不少学子也奉读他所撰写的诗卷文章,对他敬重有加。
一时间不少对信王的檄文[1]相继而出,在民间广为流传,笔伐口诛将他骂得狗血淋头。
禁军在城中四处捕人,谁料形势竟愈演愈烈,这群书生文人不仅不知收敛,言辞反倒更犀利刁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