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和亲“本将军定然带兵荡平整个南诏—…… - 公主他性别不太对 - 木句木己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91章和亲“本将军定然带兵荡平整个南诏—……

第91章和亲“本将军定然带兵荡平整个南诏—……

信王虽在京城内极力压下新帝驾崩的消息,但诸多大臣莫名一夜失踪,闹得人心惶惶。

长平公主也顺道被“请回”了公主府,信王特命禁军严加看守,不许有人离开公主府半步。

可即便做到如此,依然不能阻止外面的风言风语。

在收到京中来信后,南宁第一时间便将信王毒杀新帝以及二十年前暗害先太子李翀的罪行传开了。

与此同时,南宁又命人开始为小郡主造势。

李平月既有称帝之心,而眼下信王欲嫁公主并割让城池,已惹大周民怨,便是最好的机会。

新帝一死,信王篡国,而朝中大臣也需求得一位贤明君主与之对抗。

可他们看来看去也没寻到合适的人选。

京中,只有长平公主李知樾与信王势力相抗,暂时维持着相对稳定局面,可一旦公主离京,信王便是一家独大,必须有另一股势力打破这个局面。

南宁在陵东为李平月起势,四处宣扬她在羟州巧夺经营大权与千水县为民请命的事迹。

——“太子府很遭劫难,小郡主命途多舛,侥幸而活,却也是年少多谋,忧国爱民,颇具李崇太子之风”。

不仅如此,南宁还在当地民间最隆重的祭月节,亲手将太子印信交到了她手中。

“信王狼子野心,残害手足,并非民心所向。先帝追谥先太子为‘崇贤皇帝’,臣受先太子临终之托将太子印信交于小郡主手中,那小郡主便是皇太女,是大周未来的储君!”

陵东百姓本就只信服南宁一人,她既做了表率,这番话很快传播了开来,而民间的说书人也将李平月这些事迹加以文人润色,一传百,百传千,千传万。

如此一个聪慧狡黠、心存善念、命途多舛的孤女又怎能不惹人怜?

但这还不够。

南宁率军直取莙州。

莙州本就赋税严重,一连遭数月天灾,饿殍遍野,南府军若要与信王相抗,不如攻打临州富庶城池,这么做也可补充军需。

众人实在不明南宁如此行事寓意何为。

南宁却向众人解释这是奉皇太女之命。

莙州穷困,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皇太女甚是痛心。从前她无权无势,只是孤女,无法为大周百姓谋福。现如今,南将军既拥立她为皇太女,她便以百姓为先,特命人攻取莙州,开仓放粮,解救莙州难民。

很快,大周百姓都知道陵东有个菩萨心肠的皇太女。

而当初太子为她在朝中铺的路,也起了效果。

许多老臣都曾是李平月的先生,从前这些人或多或少会觉得小郡主顽劣、身为女子,又怎可像太子期望那般成为皇太女?可如今大周李氏实在无人,他们本已对大周朝政彻底死心,突然那个消失已久的小郡主回来了。

一改秉性,迅速成长,变得有勇有谋,也知爱民如子,比那残害手足、狼子野心的信王好上千倍万倍。

如今又有南府军协助。

众人喜极而泣。

——大周终于有救了。

而从前部分东宫僚属审时度势,可能对先太子也算不上太忠心,可东宫毕竟与他们的命运相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先太子走后,他们这些曾经的东宫僚属处处受信王打压,受了满肚子委屈,仕途晋升亦是无望。

倒不如放手一搏。

-

“师父——”

李平月拆了信件,连跑带跳地蹿到了南宁的帐中,“京中传信回来,阿爷的旧部果真有了响应,师父果真料事如神!”

南宁接过她手中信件,匆匆扫了一眼,笑道:“只是起了个头,往后的路还早着呢。”

“如今你为皇太女,还需再稳重些。”

李平月哼哼两声抱住了南宁的胳膊:“平月记得啦。反正这儿也没旁人,平月就是高兴。”

南宁叹了口气,无奈地摇头笑了笑。

李平月眼尖瞧见她手边刚擦好的盔甲:“师父可是要去救长平姑姑?”

南宁点头:“再过一炷香便走。”

李平月担忧:“可平月听说长平姑姑就要出京了,苍丘距离我们这有些路程,现在带兵营救,恐怕这时日……”

“来得及。”

南宁套上护腕,“臣定不会让公主入南诏,将公主平安带回。这几日军营的事就交给你与柳副将了,还有建州刺史近日也会来,到时候回拒了他便是。”

“建州刺史?他不是说不屑与我们为伍吗?”

之前他们就因水运之事拜访过这位建州刺史,羊胡子小老头态度嚣张得紧。

南宁已经穿戴好甲胄:“三州相攘,莙州如今为我们占领,民乱平息;檀州也允我们借道,得了不少好处;建州这些年日子也不好过,而这块地如今也并非我们首选,他怕是已经瞧着眼红坐不住了。”

“好,都听师父的。”李平月心中虽有忧虑,但还是点了点头,“平月定不负师父嘱托。”

“那师父也一定要平安归来。”

南宁拍了拍她的肩:“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