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 民国之南洋明珠 - 小胖柑 - 女生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71章

第171章

最初华人来到星洲,大多在码头做体力活,从此华工们聚集在码头边繁衍生息,街道上尘土飞扬,为了清洗街道,每天用牛车载水冲洗,星洲的唐人街牛车水就以此为名。

春节的前两天,华人们在此采购过年物资,等着过新年。

南侨总会在牛车水热闹的位置设摊,招募回国的机工。

现在这个摊位成了春节前夕,牛车水最为热闹摊位,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包围着摊位,来询问如何回去。

余嘉鸿站到凳子上:“同胞们,我理解大家想要为国家尽力的热情,但是这次招募的是回国,在滇缅公路上开车的司机和会汽车修理的修理工。不会这两项技能的人都不要。另外我必须得跟大家说一下,滇缅公路是从缅甸到云南途径贵州最后到达重庆,整条路在高山峡谷之间,异常险峻,从危险性上来说,跟上战场并没有不同。另外,国内打仗,条件非常艰苦,如果车子坏在半途中,没有救援的话,我们可能会忍饥挨饿,所以大家一起要困难预估充足……”

有人打断余嘉鸿的话:“你到底是来招人的,还是来劝人走的?”

黄少呈在边上说:“你不仅自己报名,连老婆都报名了。跟别人都说困难,这是存了什么心思?”

“女人也可以去吗?”有人问。

余嘉鸿看向边上的一栋六层楼:“红头巾都造高楼了,只要符合条件,为什么不能去?”

“让让。”有人高喊。

三个红头巾从人群里走了过来,为首的一位皮肤黝黑的大姐问:“是不是会开车,女的也可以?”

余嘉鸿从凳子上下来,他点头:“是。”

“我想我们三个很合适,我们三个在工地开卡车,拉砖的。我们也报名!”大姐说。

“你报名了,你男人不会说话?”人群里有人问。

这位大姐转头,淡然说:“我离婚了。”

离婚在这个年头,在以闽南人和潮汕人为主的星洲华人圈子里,那简直是大逆不道。

有人鄙夷,有人惊讶,余嘉鸿擦了擦凳子,他坐下,笑看着眼前这位:“大姐,名字。”

“范阿花,三十四岁,广东三水区范家村人,会开卡车,也会基本的修理。自己买了三辆卡车,我们姐妹三个给工地运输,如果需要我们连人带车一起过去,要是不行,我把车子卖了。”这位大姐一口气说。

“车子的话会统一安排。”余嘉鸿开了单子给这位大姐。

“行,那我们就卖了。”这位大姐说道。

余嘉鸿给三人开了单子,另外拿了三张单子分发给她们,怕她们不识字,读了一遍计划安排:“你们明天拿着这张纸,进行驾驶技能测试,如果测试通过,那么就是年后第一批跟着走,如果测试不过,那么还得接受培训,直到测试合格,才能去。”

上辈子因为招得急,华人爱国热情高涨,很多只是在小车上学了,连路都没上过几次,还是新手,就报名了。这些人到了滇缅公路上,开的是打开车,运的是重货,走的是高山峡谷间泥泞软路和木头搭成地浮桥,这些人很多都是来送命的。

所以他提议了,二十人为一组进行测试,不合格的人由兴裕行出车子和教练进行培训,培训合格之后,下一批再出去。

三人收了单子:“我们会准时到的。”

“好,到时见。”

等她们走了,人群里有人议论:“咱们真的不挑吗?这是回去报效母国,这种离经叛道的女人也有人要?”

“我们招的是司机,不对个人生活进行评判。很明显她们的技能合适。再说离婚也不是离经叛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如果说离婚是离经叛道,孙先生离过婚,现在重庆那位也离过婚。”余嘉鸿一边给报名者登记,一边说。

显然这位不服气,他问:“那一样吗?男人和女人能一样吗?”

“那么孙先生的原配太太离经叛道吗?蒋先生的原配太太离经叛道吗?男人和女人是不一样,离婚上更加不一样,大多是男人负心。”余嘉鸿把单子递给报名人,“你怎么知道这位大姐,不是跟那两位太太一样呢?不要恶意揣测人家。”

被余嘉鸿这么说,这位不再说话,人群也不再讨论这个话题。

太阳只剩下余晖,今天的出摊结束了,余嘉鸿和同仁一起收摊,黄少呈问他:“那位大姐人都走了,你怎么还帮人辩解?”

这种事,确实有点事不关己。但是,今天这个场面,上辈子发生过,只是上辈子是发生在叶应澜的身上,当时跟今天一模一样,也是有人问叶应澜,她要去滇缅公路,家里的男人答应吗?叶应澜也是跟这位大姐一样回答:“我离婚了。”

那时有人认出了她是叶家大小姐,星洲就这么小,她离婚的事,又被人翻出来,重新给说了一遍,而且拿她作为女人要去滇缅公路开车这个事情一起说,说她争强斗胜,说她有本事,但一定不是个守规矩的好媳妇,吵吵嚷嚷到他们出发。

以至于在出发前集合交代注意事项的那些日子,作为余家人自己见她又愧疚又有些尴尬,反倒是她笑得坦荡荡地:“这有什么,早习惯了。”

后来他曾经很后悔,没有当场驳斥背后说她的那些人,今日帮这位大姐说两句,也算是为自己上辈子补上一补。

“本来就是。这几位大姐以后是同仁了,有人背后这样说我们的同仁,我反驳一下,不应该吗?”余嘉鸿说。

余嘉鸿和同仁一起收拾了摊子,回到总会做了统计再开会,这辈子他出了很多建议,包括对报名人员的测试,问题是现在是急招,现在国内着急上火,恨不能人拉来就能用。

“嘉鸿,你的想法很好,现在路上车子等着,如果按照你这样的方式招募,别的地方报名早就超过了要求的人数,我们这里也是这样,但是这几天经过筛选不过十三人合格,加上你太太那里第一批三十五人,也不过是五十个人都不满,还落空一半呢!”筹赈会的同仁实在着急。

“我们是回去帮忙的,不是去送命的。我开过那段路,我早就说过了,二十万老弱妇孺手刨肩挑出来的路,二十四道高山弯道,掉狮崖上过。我已经把测试放得很宽了,如果再放宽,就怕去了之后日日听见同仁牺牲。身临其境,反而是对士气的打击。”余嘉鸿说。

“等你培训出来,这条路都快保不住了。”

两人争执不下,主持会议的林先生说:“大家今天也都累了,我们明天一起去测试现场看,看了再做决定。”

林先生一锤定音,等到散会的时候,已经皓月高挂。

今天是自己生日,他一早就嘱咐叶应澜,太忙了,不要等他吃晚饭。

车子刚刚停稳,向好牵着嘉鹄的手,跑到他的车前。

余嘉鸿下车蹲下:“向好怎么来了?”

“弟弟说,今天是哥哥的生日。”向好开心地说。

他牵着两个孩子的手,往里走去,原来不仅向好来了,宝如和爷爷奶奶都到了,都在等他一起回来吃晚饭。

“你们怎么都等着?就一个生日而已。”

“嘉鸿,你十岁去了美国,十四岁你四姨和姨夫去了欧洲,就没有人给你过生日了。”蔡月娥说着眼睛红了,“去年你岳父出事,又没过成。所以今年无论如何得给你过个生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