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 民国之南洋明珠 - 小胖柑 - 女生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66章

第166章

吃过晚饭,祖孙三代一起坐在书房喝茶。

“如今在河内的那位是同盟会时期的元老,南洋与孙先生之间关系深厚,今日我们全力支持国内抗战,固然是为了救同胞于水火,为了中华之存亡。却也有与这个执政党之间的深厚情谊。重庆政府的领袖出生宁波,身边以宁波的大财团为主,这位身边倒是正儿八经的老班底,他身边的资金来源是哪里?”余嘉鸿喝着茶。

毋庸置疑,就是以广东和福建籍为主的南洋华商。

“闵粤籍南洋华商从一开始支持孙先生,就是为民族复兴,推翻封建王朝。当他背叛了中国,南洋商人大多心中有民族大义,不会跟随他。有一部分是出于政治投机跟着他,比如张义松和鲁盛扬之流,还有一部分观望的,我们就得想方设法影响他们。比如上次从上海来南洋的那几位老板,也是摇摆之人,但是到现在我们通过利益捆绑,也成功影响了他们。”余嘉鸿说道。

余老太爷喝着茶沉思后说:“既然一切从孙先生起,那么也该由孙先生来解这个结。嘉鸿打电话给林先生,让林先生跟陈先生约一下,明日是否有空,我想跟他探讨一下,当前之境况,如何破局。”

“好。”余嘉鸿去打了电话,回来问,“阿公打算如何破局?”

“请陈先生和重庆政府代表在晚晴园公开声讨投降派,请他邀请几位有名望的华商和我一起声明,绝不与投降派媾和。”余老太爷说道。

叶应澜有些疑惑,就这么说几句话,会有用吗?

不过当下也就是舆论宣传上跟对方争夺有利地位,他们这一派有民意支持,占着民族大义。投降派现在有这样身居高位,有影响力的号召,更多的是,抗战到现在,双方力量悬殊,持有悲观态度地人也不少。

第二日,余老太爷如约见了陈先生,陈先生与那位汪某人是多年老友,听闻那位有妥协之意,陈先生先是劝诫,劝诫无效后又发表:“日寇未退出我国土之前凡公务员对任何人谈和平条件概以汉奸国贼论”的公开电报提案。

听到余老太爷说的建议,陈先生说:“万万不可,子弹无眼,万一……我南洋华商岂不是失去一位中流砥柱?”

余老太爷笑道:“若是万一,也算是我一把老骨头以身报国了。无论成功与否,我们至少能让那些摇摆之人,不敢再妄动。我来安排前段,你有强大的号召力,你来后断。”

“敬堂兄……”陈先生送余老太爷出来的时候,还想说什么,看到余老太爷,他最后说,“兄大义,我记下了。”

为了遏制华商中间出现的对抗战消极的言论,南侨总会请星洲中华总商会出面邀请华商前往孙先生在南洋时候入住的晚晴园,面对孙先生的画像,追寻先生的救国足迹。南洋华人支持孙先生支持同盟会,乃至支持今日之政党,今日之政府,皆是以孙先生的三民主义为指引,为救国家与民族,而不应该成为某人的政治资本,被日寇所利用。

这个消息通过《南华早报》和《星洲日报》等华文报纸刊登,亦欢迎看到华人、同情中国人遭遇的友族前往。

虽然时间紧迫,但是到了那一日晚晴园门口的道路,早已拥挤地水泄不通。

余嘉鸿这些日子在南侨总会处理前往国内机工招募工作,他也算是半个工作人员,所以早早到来,叶应澜作为兴裕行的老板也收到了内场请柬,她也提早到来。

筹赈总会的人到齐了,陈先生也来了,老板们愿意来的基本全来了,唯独为了救国捐赠出钱出力,而且今天要发言的余敬堂还没到。

时间已经到了,阿公还没来,上头陈先生在演讲,叶应澜脑子里是早上吃早饭的时候,阿公抱着嘉鹄一直不撒手,跟着余修礼和余嘉鸿,一遍一遍地叮咛,而嫲嫲?嫲嫲是强颜欢笑。

叶应澜最近满脑子都是为了组建兴裕行赴国内团队而奔忙,大家报名踊跃,但是有些还是刚刚进来学徒工,本身能力还不到,况且要是老师傅全走了,车行和修理厂怎么办?接下去铁路全断,全靠汽运,上辈子自己带队一走,很多事情没有好好安排,到了人员物资都缺,这辈子她虽然准备做得已经算得上充足,只要略微想想,还是会骂自己是猪脑子,依旧会发现很多事情没想周全。

因此家里的事,她有些疏忽了。叶应澜想起自己撞前来滋扰车行的那个日本人,在天时地利下引起的民愤,从一定程度上也起到团结华人的效果。

阿公这个威望,他是认为儿孙都有出息了,他认为自己退居海外,还不如舍了这把老骨头?

“天……”叶应澜想到这里,她已经没心思聆听陈先生的教诲。

她的目光在寻找余嘉鸿,他那么聪明,怎么也没想到呢?

余嘉鸿是工作人员,他刚刚在这里,这会儿不知道去哪儿忙了。

公公应该是和阿公一起来,公公也没到。

叶应澜心急如焚,一转念又觉得公公和丈夫只怕是知道了,他们俩也是这件事的参与者。

这?叶应澜告诉自己要平静,既然阿公已经决定了,自己也只能当成没猜到,她镇定地看前面。

果然,按照排程上余敬堂是第一位发言地华商代表,现在他还没到,所以一位来自沙捞越的华商发言。

一共安排了三位华商发言,两位都已经讲完,接下去就是重庆政府驻星洲的代表讲话。

这时人群发生了躁动,让开了道路,穿着藏蓝色长衫外罩着黑色马褂的余老太爷出现在中间,他在儿子的搀扶下,往前走,每走一步,鲜血滴落在地。

叶应澜看见这个景象,连忙惊呼:“阿公!”

陈先生迎过去:“敬堂兄,这是怎么了?”

“路上遇到了刺杀。”余老太爷用不轻不重的声音说道,“我还算是赶上了吧?”

“你还是先去医院吧?”陈先生劝。

“我有话要说。”余老太爷说道。

余嘉鸿跑了过来:“阿公。”

“没事。”余老太爷说了一句,往话筒前走去。

站到话筒前,他微微一笑:“诸位,抱歉!余某来晚了。”

下面静默无声,余老太爷仰头看了孙先生的画像,他说:“孙先生说过‘华侨的思想开通较早,明白本党的主义在先,所以他们革命也在先。’,黄花岗起义,牺牲的七十二烈士中三十一人是南洋华侨,南洋华侨一直支持他汪某人,是因为同盟会被嘲笑‘远距离革命’,他到北京什刹海旁的石桥下埋地雷,谋刺摄政王载沣,当年是何等英姿风发,慷慨激昂?然今日他奴颜婢膝,意图把中国变成日本的殖民地,让我四万万同胞成为亡国奴。南洋华人怎么可能支持他这样一个会遗臭万年的汉奸……”

余老太爷说着话,血滴落洇湿了地面,像极了一朵盛开的莲花,他说:“日寇未退出中国,我等绝不放弃支援母国!”

他的话,在场的人像是宣誓一般:“日寇未退出中国,我等绝不放弃支援母国!”

此刻台下医院的担架已经等着,余老太爷说完,在余嘉鸿和余修礼父子俩搀扶下上了医院的担架,叶应澜立马跟了上去,现场的叶老太爷也跟了过来。

阿公被推进了手术室,叶应澜坐在余嘉鸿身边拿着手帕擦眼泪。

好几位老太爷的好友都跟了过来,跟来的还有报社记者,这些人把手术室外挤得满满当当,为了保持手术室外的安静,余修礼说:“到外头去说,别影响医生做手术。”

余修礼在外面跟他们解释,他们是如何遇险,如何逃脱?

叶应澜心里已经猜到了大概,余嘉鸿握着她的手,握紧又松开了几次,更是给了她答案,她靠在余嘉鸿身上不停地流泪。

没多久,余家婆媳哭着走了进来。

两个小时后,手术结束,主刀医生走出来:“还算幸运,伤的位置不是要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