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成功职场,始于第一个成功选择——路径依赖法则 - 最神奇的心理学定律 - 黄薇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4章成功职场,始于第一个成功选择——路径依赖法则

第34章成功职场,始于第一个成功选择——路径依赖法则第七章工作是一种人生哲学——心灯有多闪亮,职场舞台就有多辉煌

某跨国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曾说:“许多人都很有能力,但并不是所有有能力的人都能进入我们公司。因为,除了能力,我们更看重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如何,是不是拥有积极的心态,遇事能否主动想办法解决,而不是老说一些没用的话,动不动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种人不适合我们公司。”其实,在任何公司,一个人的职场生涯能否辉煌,都与他的心态密切相关。

第一节成功职场,始于第一个成功选择——路径依赖法则

斯太菲克是位退役军人,一次因伤住进了医院。在那里,正愁日后不知如何谋生的他,偶然发现许多洗衣店都把刚熨好的衬衣折叠在一块硬纸板上,以避免皱褶。他写了几封信给洗衣店,获悉这种纸板每千张4美元。他便与洗衣店商谈,以每千张1美元的价格出售,但要在每张纸板上登则广告,广告费归他所有。就这样,这个智慧而成功的选择成了斯太菲克事业的开端,他沿着这条路,最终成为美国赫赫有名的富商。

路径依赖法则,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指一旦选择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也就是说,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无法轻易走出去。

关键的第一份工作

有专家曾形象地比喻,择业就像我们穿衣服一样,第一个扣子(第一份工作)特别重要,如果这第一个扣子扣错了,路径依赖问题就出现了,就可能一路错下去。

客观来讲,第一份工作的选择无非是两种情况:一种是成功的选择,像斯太菲克一样,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起点,并沿着这条路一直走向成功;另一种是失败的选择,随着工作的深入,发现自己并不适合。但无论哪种情况,最初的选择对后来的影响都是很深远的。

张鹏和刘明是某重点大学的同班同学,非常要好,工作几年始终保持联系。

当初大学即将毕业之际,两人都积极地联系就业单位。那时,张鹏认为,个人要发展,应当进大公司去寻求广阔的发展空间。经过努力,他如愿以偿进了一家知名外企。而刘明则认为,在哪里工作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要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小公司人虽少,但个人发展机会反而可能更多,所以,他选择了一家只有十几人的小公司。

在后来几年的工作实践中,张鹏由于所在的公司人才济济,他只能做一些很“低级”的杂活,想跳槽又心有不甘,始终处于进退两难、势成骑虎的状态。而刘明的公司则因员工数量少,工作成果见效快,他的才能也很快显露出来。不久,他就被升为企划经理。

张鹏和刘明同时起步,只因第一份工作的选择不同,一个是愁眉苦脸,无所作为;一个是如鱼得水,大展宏图。他们的经历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第一份工作的选择,对日后的发展非常重要。

同时,张鹏的“想跳槽又心有不甘,处于进退两难、势成骑虎的状态”也让我们看到,路径依赖问题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影响。与此类似,姜亮的经历也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姜亮在报考大学时,只因为家里人一再坚持让其报财务类专业,就顺了家人的意思。大学毕业至今,他在这家公司做了近七年的财务工作,虽然很稳定,但总觉得若有所失。

突然有一次,朋友请他帮忙去谈一桩非常难成的生意,谁料,他很轻松就谈成了。从那时起,他才发现,无论从性格、兴趣方面,还是从能力、特长方面,自己更适合谈判类工作。同时,朋友也诚挚邀请他过去帮忙。

然而,他在现在的公司做了这么多年的财务工作,两年前还被任命为财务主管,且公司的财务经理再过三年就要退休了,他几乎是全公司公认的候选人。同时,从经济上讲,他的房贷还有十五年才能还清,贸然转行风险很大。况且,若真的转行了,他大学四年的专业知识、七年的工作经验可能要石沉大海。

像姜亮这种情况,在职场上十分普遍。年少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完全依照家长的指引选择,走了很远才发现所选的路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而当另外一条“金光大道”出现在面前时,想要换条路走,却不那么容易了。

当我们已经习惯了某种工作状态和职业环境,就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若重新做出选择,往往会丧失许多既得利益,甚至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所以,我们对重新选择过程中所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总是存在恐惧。

专家建议,第一份工作最好兼顾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及专业知识,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个既具挑战性,又不失客观、实际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按照规划一步步努力走下去。这样,即便对所选择的职业路径产生依赖感,也会起到正反馈的作用,进入良性循环。

一旦发现入错行,要勇敢打破“路径依赖”

纵然初入社会时的第一次择业对我们以后的职业路径非常关键,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像斯太菲克和刘明那样一次就选对方向,还有很多类似张鹏、姜亮那样进退两难的职场人士。

那么,当知道第一次择业选错了,我们真的就永无回头的机会了吗?我们骑在虎上真的就下不来了吗?路径依赖是永恒的吗?

其实,人生的机遇并非只有一次。当你发现不再适合自己的工作、不再适合自己的事业时,最好还是跳出“路径依赖”的影响,勇敢地走出来。下面这则小故事或许能让你有所收获:

他5岁时就失去了父亲。

他14岁时从格林伍德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涯。

他在农场干过杂活,干得很不开心。

他当过电车售票员,也很不开心。

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但军旅生活也不顺心。

一年的服役期满后,他去了亚拉巴马州,在那里他开了个铁匠铺,但不久就倒闭了。

随后他在南方铁路公司当上了机车司炉工。他很喜欢这份工作,他以为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他18岁时结了婚,仅仅过了几个月时间,在得知太太怀孕的同一天,他又被解雇了。

接着有一天,当他在外面忙着找工作时,太太卖掉了他们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

随后大萧条开始了。他没有因为老是失败而放弃,别人也是这么说的,他确实非常努力了。

他曾通过函授学习法律,但后来因生计所迫,不得不放弃。

他卖过保险,也卖过轮胎。

他经营过一条渡船,还开过一家加油站。

但这些都失败了。

有人说,认命吧,你永远也成功不了。

有一次,他躲在弗吉尼亚州若阿诺克郊外的草丛中,谋划着一次绑架行动。

他观察过那个小女孩的习惯,知道她下午什么时候会出来玩。他静静地埋伏在草丛里,思索着,他知道她会在下午两三点钟出来玩。

尽管他的日子过得一塌糊涂,可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过绑架这种冷酷的念头。然而此刻他借着屋外树丛的掩护,躲在草丛中,等待着一个天真无邪、长着红头发的小姑娘进入他的攻击范围。为此,他深深地痛恨自己。

可是,这一天,那位小姑娘没出来玩。

因此,他还是没能突破他一连串的失败。

后来,他成了考宾一家餐馆的主厨。但一条新修的公路刚好穿过那家餐馆,他又一次失业了。

接着他就到了退休的年龄。

他并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到了晚年还无以为荣的人。

幸福鸟,总是在不可企及的地方拍打着翅膀。

他一直安分守己——除了那次未遂的绑架,但他只是想从离家出走的太太那儿夺回自己的女儿。不过,母女俩后来回到了他身边。

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快过去了,而他一无所有。

要不是有一天邮递员给他送来了他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他还不会意识到自己老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