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安史之乱2
长安,皇宫深处
夜幕低垂,皇宫内灯火通明,唐玄宗端坐于宝座之上,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那双眼眸依旧闪烁着不容小觑的光芒。安禄山恭敬地站在下方,心中盘算着下一步的棋局。
安禄山:“陛下,蒙您厚爱,赐予微臣重任。然则,欲成大事,还需良将千员。恳请陛下允准,授予臣下五百名将军,二千名中郎将之任命权。”
安禄山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字句间透露出强烈的自信与野心。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在唐玄宗苍老却依然敏锐的眼睛上,等待着回应。
唐玄宗沉默片刻,眼底闪过一丝犹豫与考量。他明白,一旦同意安禄山的请求,就意味着要放弃对边疆军队的直接控制,将大量权力拱手相让。但考虑到当前边境的复杂局面以及安禄山的赫赫战功和对他的信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唐玄宗:“爱卿所言,朕皆考虑周详。既如此,朕允你所请,唯愿你不负朕望,保境安民,护我大唐江山永固。”
老人的声音略显疲惫,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的话语仿佛是对安禄山的一种测试,一种信任与警告交织的微妙平衡。
安禄山闻言,心中一阵狂喜,面上却是不动声色,躬身行礼,表达谢意。他知道,这一步棋走得漂亮,为自己将来更大的图谋铺设了坚实的基础。
而此刻的唐玄宗,虽有所顾虑,但也只能寄希望于安禄山能够真心效忠,共同抵御外侮。
哥舒翰得知安禄山这样的要求也气不过自己也要求了250个将军和1000个中郎将的要求。而唐玄宗则开始为难起来,他让高力士为他们组织一张酒局来缓和一下他们的关系。
长安,皇家宴会厅
月光倾洒在雕梁画栋间,一场旨在缓和紧张气氛的宴会在皇家宴会厅举行。唐玄宗委派高力士主持,希望借此机会化解哥舒翰、韩非与安禄山之间的嫌隙。
席间,珍馐美馔罗列,佳酿飘香。
高力士:“各位大人,今夜星光灿烂,正是我们共享佳肴、畅谈国事的好时光。希望大家能够抛开往日的不愉快,以大局为重,携手共创盛世。”
哥舒翰声音中带着明显的愤懑:“高公公,您知道的,我并非无理取闹之人。但你,安禄山这匹夫蓄意谋反,臣咽不下这口气。难道我哥舒翰麾下的将士就不值钱了吗?”
安禄山面带得意之色:“哥舒将军多虑了,我只是想要更好地保卫边疆,确保大唐的安全罢了。至于您的诬赖,我相信陛下自有英明判断。”
高力士试图从中斡旋:“二位大人,诸位都是帝国的肱骨之臣,陛下的左膀右臂。我们应当团结一致,而不是在这里争执。关于各位的请求,陛下一定会综合考量,作出最合适的裁决。现在,让我们先享受美食,稍后再谈国事可好?”
“好,听高公公所言。”韩非说。随后几人吃起饭菜来。
然而原本是一幅和谐的画面,却被突如其来的言语风暴打破。
安禄山眼睛一转,打起来了主意,他嘴角挂着轻蔑的笑容,杯盏交错间,他的话语尖酸刻薄。“听说你们这些废物将领只会纸上谈兵,在宫里算计这算计那的,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此话一出,空气中再次凝固,众人面面相觑,不敢置信。
韩非面色铁青,眼中闪过一丝寒芒。“安将军言重了,战场上的真功夫岂是你几句戏言所能衡量?”语气冷冽,毫不退让。
酒席瞬间变得剑拔弩张。安禄山闻言,猛地放下酒杯,笑声戛然而止。“既然如此,何不让你见识一下真正的武艺?”说着,便缓缓站起身,大刀斜挎腰间,一副跃跃欲试的姿态。
韩非同样起身,眼神坚定,手中双锏轻轻旋转,发出轻微的金属碰撞声。“荣幸至极。”
两人移步至宴会厅一侧空旷地带,周围宾客惊呼连连,迅速围成一圈观看。
两人的对决异常激烈,安禄山的大刀舞得虎虎生风,力道惊人;韩非的双锏灵动迅捷,攻守兼备。三十回合下来,竟是谁也没占到便宜。
眼看双方僵持不下,高力士急忙上前,一面安抚众人心情,一面大声喝止:“两位大人切勿伤了和气,皇上之意乃是和睦共处,而非相互残杀。”在高力士的极力调停下,二人各自收手。
随后安禄山愤然离席,酒局不欢而散。
夜晚月色如水,银辉洒落在寂静的道路上。安禄山立于马前,面容阴郁,眼中闪过的不仅是愤怒,更多的是决绝。“长安,再无我的容身之地,不过我一定会回来的。”低声自语中透出无限决心。身旁随从早已整装待发,只待一声令下,便要踏破黎明前的黑暗。
安禄山:“启程!”
正当一行人准备出发之际,远方尘土飞扬,一队兵马急速而来。
随从甲:“将军,是韩非带领的追兵!”
韩非骑在马上,身后跟随数百精锐骑兵,气势汹汹。双方相遇,一时之间,空气凝固,唯有马蹄声与兵器摩擦的声响回荡在夜空中。
韩非声音凛然:“安禄山,擅自离京,实属抗命!速速返回长安,否则休怪我不念旧情!”
安禄山冷笑一声:“韩非,你我皆知,长安已非吾久留之地。你若阻拦,便是违反圣旨!”
正当局势一触即发之时,一名使者骑着快马赶来,高声宣读唐玄宗的旨意:“韩非听令,立即停止行动,不得有违!安禄山,朕许你安全离京,归镇。”
韩非皱眉,无奈地向部下下令:“收兵,遵从圣旨。”
安禄山眼中掠过一丝庆幸与不屑:皇帝啊皇帝,你的仁慈就是你的软肋。”
随着圣旨的到来,安禄山率领大军连夜疾驰,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长安城外,古道旁密林
晨雾缭绕,韩非披星戴月,率一支精干队伍隐匿于茂密的树林边缘。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阻止安禄山的叛逆之路。作为太常卿(正三品),他深知必须保护那些东西和唐朝的文化。
远处,安禄山及其随从沿着官道缓缓前行,全然不知危险迫近。突然,一声弓弦震颤,一只利箭划破宁静的早晨,直奔目标而去。安禄山应声落马,四周一片混乱。
韩非藏于树后,观察情况,确认任务完成。
韩非内心默想:“此举或许能拖延其叛乱步伐,为朝廷争取时间。”
他并未现身,而是指挥部下迅速撤离现场,趁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尚未完全照亮大地,悄悄返回长安。
长安城,太常寺。
韩非一身素衣,面容严肃,踏入太常寺大门时,心中仍萦绕着那一箭后的变故。“我做了我能做的,”他在心底默默说道,“剩下的,就交给命运吧。”
韩非面对下属:“此事务必保密,不可泄露半分。我们的首要职责是保护文化宝藏不受战火侵扰。”
下属甲:“大人放心,此事只有我们知晓,断不会外泄。”